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快乐。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又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给中学物理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多年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教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我国教育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
由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之中。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物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物理问题,培养物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探究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唯一的物理学习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不要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完全对立起来,而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引入探究式教学的途径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还要明确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探究。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但仍需依托相应的物理课程载体,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但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1.探究性提问
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且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探究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根本不提问。即使教师提问,也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物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较少是探究性的问题。
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例如,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包含哪几层含义?这个提问就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分析总结了平常接触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将教学内容精心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精心预设的探究性提问,应着重:1.问在有疑问的地方。学习需要质疑,教师提问要问在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心中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教师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物理问题并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行评价。2.问题难易要适中。提出探究性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生活现象,要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让学生能通过探究和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答。3.问题要有启发性。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2.探究式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就是允许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具有开放性的探究讨论主题,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创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发展。探究性讨论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技能为主要目的。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要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探究性讨论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讨论题及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精心预设了具有探究性的课堂讨论,一定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过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体现指导探究的特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探究式教学给中学物理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多年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教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我国教育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
由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之中。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物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物理问题,培养物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探究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唯一的物理学习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不要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完全对立起来,而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引入探究式教学的途径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还要明确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探究。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但仍需依托相应的物理课程载体,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但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1.探究性提问
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且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探究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根本不提问。即使教师提问,也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物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较少是探究性的问题。
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例如,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包含哪几层含义?这个提问就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分析总结了平常接触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将教学内容精心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精心预设的探究性提问,应着重:1.问在有疑问的地方。学习需要质疑,教师提问要问在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心中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教师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物理问题并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行评价。2.问题难易要适中。提出探究性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生活现象,要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让学生能通过探究和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答。3.问题要有启发性。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2.探究式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就是允许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具有开放性的探究讨论主题,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创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发展。探究性讨论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技能为主要目的。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要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探究性讨论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讨论题及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精心预设了具有探究性的课堂讨论,一定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过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体现指导探究的特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