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的主人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复,而学生对单一内容和形式的重复出现容易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倦。要消除这种厌倦,我们不妨从兴趣培养人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以乐引趣
  
  就是设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4+2这道题,可以用“帮小鸡找妈妈”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师让四个同学戴上头饰扮演鸡妈妈,把剪成小鸡形状的计算卡片当作“小鸡”放在讲台上,学生按照计算得数帮小鸡找自己的妈妈,要求2+4等于几就找几号妈妈。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经过思考所取得的成绩,引起内在的兴趣找正确时。鸡“妈妈”伸展翅膀咕咕地叫,大家齐说:“对对对,几加几等于几。”争着要上讲台前来做,从而使学生在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以动引趣
  
   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人小学,自控力较差,他们爱说爱动,年龄特点决定了以动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9加几”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自学,算“9+2”时,学生自己完全能创造性的想出从2根小棒里拿出l根放到9根里面捆成1捆,再将1捆和剩下的1根合起来。通过学生自己操作,他们能逐步抽象概括出“凑十法”的计算法则,这有助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以奇引趣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会提出一些奇怪甚至荒诞的问题。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他们的好奇心加以诱发。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四、以疑引趣
  
  教师要善于设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在教学时,设疑引趣,创设课堂活跃的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乐于思考问题。如在讲解“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一组整十数相加的练习,尔后告知75+20等于95,这样学生头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来”的疑问,从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操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具有学生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的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并不神秘。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
“老师,数学在哪儿?”这是一位一年级儿童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课后我一直在想学数学的目的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公式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一直是我们数学课改的努力方向。在封闭式的课堂中如何让低年级儿童感受到数学是实实在在的呢?    一、用生活化的眼
随着电子信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且集文字、图像、声音三位一体的特点逐步在英语教学中充当“主角”,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我认为要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一、适时    初学英语者,对语法学习望而生畏,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仔细、清楚地讲授语法知识,学生当时也能听懂,但过后遗忘率
摘 要:化学知识是青年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较多的学生。对化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对这部分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工作和生活等都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科的教学,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i岛初三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散,内容抽象,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恩,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在我国古代也有“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开展,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不断的反思,我认为教学反思有以下几
从哲学的角度看,和谐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生活与数学和谐融合呢?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价值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出
历史教学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结合实际,仅就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谈谈我的点滴做法,敬请同行指正。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习欲望    中学生处在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他们崇拜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崇拜英雄,抓住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  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