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历史高考命题特点及提高学生素质方法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有以下特点:注重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历史核心素养为背景,命题新颖灵活,引领课堂教学;命题的综合性增强,凸显学科素养;趋向于开放性,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高考历史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题目的实用性。高考命题趋势下历史教学中的不足体现在过度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功欠缺,阅读能力制约发挥;教师的过度干预,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一)注重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现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期的引领,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思想上的引导,以大局为重,立德树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历史使命,认清中国在世界舞台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要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历史担当,清醒认识时代和历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要有无私奉献的胸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祖国命运和个人密切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到有祖国大家庭作为后盾,才是实现个人小家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教育要心系家国,为党政建设服务,培养青少年为祖国实现民族大业的服务意识,只有将教育和祖困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才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历史教学中和历史高考命题趋势,倾向于考察中学生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历史核心素养为背景,命题新颖灵活,引领课堂教学
  随着高考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已经摆脱传统意义上对知识的机械考察,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将基础知识在多样化的考试题目中展现出来,能够随心所欲地迁移知识,在历史系统大框架下,在特定的题目中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题目灵活新颖,回答问题时,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再迁移和延伸。
  多年的历史高考命题,使命题机制越来越成熟,对于历史教师而言,需要把握命题走向,研究命题考察思路,便于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做到有针对性。注重学生对历史基础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能力,在遇到相应试题时,具备分析问题的思路,能将所学的知识在题目中发挥出来,以灵活多变的素养应对高考题目中的不同考察形式。
  (三)命题的综合性增强,凸最学科素养
  历史高考题目不再是单一问题的考察,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学生需要把握历史体系,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历史现象能纵向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现象能横向联系,加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能在多变的考察中梳理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系统性的思维框架构建回答问题的发散式思维,克服简单机械地认识问题,做到全面有序,有条有理。
  综合性思维体现在分析和同答问题的时候,运用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品质,结合基础知识,从不同侧面认识、分析和思考历史现象及历史事实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并同答问题。命题选取材料的时候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回答问题时要体现知识的联系和完整性,能够从设置的试题情景中作深化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命题趋向于开放性,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高考历史命题依赖于历史知识,又不拘泥于课本,开放性的设问,要求学生从知识体系中筛选相应的知识片段,准确地提炼出背景知识,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体现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通过较难的问题,增加选拔性,让综合能力高的学生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
  创新性同样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问题,基于历史思维方法运用创新性思维,在探究性问题中,学生对于同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摆脱长期对于标准答案的依赖,以个性化的思维和视角,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创新性。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平台,从考题中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为各大高校择优选取各类人才,以便为国家建设中各行各业储备和培养人才。
  (五)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题目的实用性
  知识是通过理论手段被学习者掌握,只有在实际中检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信手拈来,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高考历史命题逐渐倾向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避免知识的同化和回答问题时学生生搬硬套,在考察学生的时候,命题者要注重问题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历史命题的应用性在于学生根据经济发展特点、科技的进步、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相应的时间和空间的缩影下,基于材料给出的素材,学生能够以唯物历史观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出产生该历史事实的背景、原因,分析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因素,合理解决相应历史背景下的现实问题。
  二、高考命题趋势下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一)过度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知识能熟练记忆和掌握,可是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不能深入分析问题,无法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问题中来,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茫然,考试后面对答案时才恍然大悟,发现答案上的知识点都会。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没有提高,思维水平跟不上去,严重制约了学生水平的发挥。
  (二)学生基本功欠缺,阅读能力制约发挥
  得语文者得天下,历史高考综合题目材料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影响到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基本功欠缺,学生在审阅题目的时候,吃不透题目,更无法深挖材料情景的背景知识,甚至无法判断史实发生的年代,无法找到答题的切入点,答题容易跑偏。
  三、历史核心素养下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方法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塑造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通过深挖教材中的史料知识,运用榜样的力量重塑学生的价值体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如改革先驱、各领域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人物的成就和事迹,是最佳的教育学生的楷模,学生深入了解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的胆识和魄力,会受到启迪和感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身上的潜能会被激发,个人的豪情和气魄将会变成抱负。
  榜样的力量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历史人物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的品质,在无形中对学生有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会加深,也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未来学业有成的时候,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善于创新的服务型人才。
  (二)教师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设置合理问题,给学生思考和发散的空间,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整合集体的结晶,分析、归纳、演绎和总结问题,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借鉴别人的理论果实,理论相互碰撞之间,也能摩擦出新的火花,有助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考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足,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
  问题式教学需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设问要合理,以学生的背景知识为依据,问题设置可以适当拔高,激发出学生的内驱力,挖掘出学生的无限潜能,求同存异,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形成学生乐于思考和钻研的习惯,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乐会思考,用全局的眼光,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责编 张欣)
  参考文献:
  [1]景生进.立意選材雕琢——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三历史模考命题例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
其他文献
《知否》中的曹翠芬  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近公布了提名名单——她参演的《庆余年》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去年,她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样入围白玉兰奖。最近,她主演的电视剧《什刹海》正在各平台热播——她,就是热度不输小花小鲜肉的“曹奶奶”:曹翠芬。  专访曹奶奶是在今年1月,那会儿她正忙着拍摄《什刹海》——虽然家就在北京,但她还是住在剧组安排的酒店,为了保持剧中角色的情绪,戏不
攝影/沈琳  “大疫当前,文艺界无法横刀立马去前线担当请命,但我们可以用我们带力量的笔,带温度的声音,来传播力量与温暖。”  11月17日,上影演员剧团团长、知名演员佟瑞欣参加了由新民周刊社和上海市妇联联合举办的“2020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疫情期间,佟瑞欣的角色从“电影人”变身为“朗读者”,带领上影老中青三代演员们为抗疫做了不少工作,但他却说:“我今天是来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的,是他们让我们的
随着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不断攀升,美国疫苗分发接种过程充满混乱,近日,多州出现了疫苗短缺现象。当地媒体形容:在如此一团糟下接种就像“买彩票”赌运气......深山老“令”  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特拉斯,最近在世界经济论坛向中国泼脏水,称中国“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信任”。她称,英国计划与美国、日本和欧盟合作,遏止中国对国营企业的“不公平补贴”。 网友嘲讽:她还以为“日不落帝国”如今还能一呼百应,高举权杖“号令
2021年4月18日,一辆印有“百年党史路,奋斗新征程”的党史学习教育巴士,从浦西的中共一大会址驶往浦东开发陈列馆,为浦东开发开放31周年留下了红色印记。红色党史巴士从一大会址开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用100分钟讲述百年党史辉煌历程,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浦东开发开放30 年取得的显著成绩。摄影/徐程  经过31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
《小崔说事》《晓松奇谈》《吐槽大会》李诞  《挥之不去的流行》的作者贝迪丝·白瑞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两种事物已经改变了我们传播的方式——计算机和脱口秀(talk show)。  毫无疑问,作为一种舶来的电视传媒产品,脱口秀在中国也有了一段不短的“进化”历史。从早期的明星访谈到时政评论再到综艺娱乐再到眼下爆火的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脱口秀节目形态不断更迭,渐入佳境。  风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还强调将数学教材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教育教学  一、创建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的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
苏轼《潇湘竹石图》(传)。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最主要的流派是南宗。南宗画的原则是“简约”,即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南宗画的创始人王维也是神韵诗派的宗师。神韵诗着意于“减笔”而非“繁笔”,强调兴会神道、心物两融。认为“神韵天然”、“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我以为,神韵诗和南宗画在本质上可谓内在相通,所重者乃闲适之情、禅悦之趣、空灵之境和冲淡
韩伍作品《老子出关》。  不知是因缘际会还是命运使然,在当代海上画坛,有韩氏昆仲一门五杰,各有千秋,各具成就,令人称奇。大哥韩澄爱戏,画多以京剧人物见长;老二韩敏,花鸟人物兼擅,画中透出浓浓的书卷之气;老三韩山善画虎,结合现代技法令人称赞;老四韩硕,画人物自成一格,精益求精,作品既有现代感,又有耐人寻味的古意。而作为老五的韩伍,国画、连环画皆出彩,反映现实又不失浪漫情怀,在海上画坛人物画大师日渐凋
从第一部的小鱼小虾,到第二部的水大鱼大,改革开放进入破局攻坚关键期,剧情也越来越吸引人。  “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大江大河2》日前已在东方卫视东方剧场播毕。39集的体量,浓缩了改革开放数十载的大江大河波澜壮阔,从开播伊始就保持着一路的高评分和高关注,最终收官豆瓣评分定格在9.2的高分,顺利登上豆瓣年度电视剧评分冠军宝座。  《大江大河2》成功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探究、体验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趋势,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但是乡镇小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中还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等问题,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内容,与日常生活、学科知识、德育活动、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内容相结合,初步选择具有乡镇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能从个人生活、社会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形成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