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各方博弈的舞台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美欧结怨太深,和俄罗斯同一阵营,在中东还有盟友
  
  2011年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如今似乎只剩下一个焦点:巴沙尔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它牵扯到美国、俄罗斯、欧盟、中东国家在叙利亚这个小地方展开的博弈。
  
  美国一直不喜欢巴沙尔
  美国不喜欢巴沙尔,这个立场毫不含糊。巴沙尔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恩怨极深的美叙关系——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不顾法国反对,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认叙利亚独立。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对沙特国王说:“如果法国拒绝允许叙利亚独立,美国将不惜使用军事力量,给予叙利亚一切可能的支持。”有了这层渊源,美国一直希望叙利亚以德报恩,日后乖乖听话。然而事与愿违,叙利亚坚决反对美国偏袒以色列,支持黎巴嫩、巴勒斯坦的民族独立运动,这让美国十分窝火。1978年,在美国总统卡特的主持下,埃及和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埃以实现了和平共处,中东格局大变,叙利亚成为唯一有实力和以色列抗衡的前线国家。被美国彻底抛弃的叙利亚,只得投向苏联的怀抱,成为苏联在中东地区对抗美国的重要盟友,美叙关系陷入冰点。
  2001年,巴沙尔接任叙利亚总统才一年多时间,就面临重大挑战:“9·11”爆发了。第二天,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就遭到恐怖袭击。巴沙尔做了明智的决定:火速派出安全部队,以1人丧生、11人受伤的代价阻击了恐怖分子,保护了美国大使馆无人伤亡。但血的代价,也没能缓和几十年的积怨。当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宣读“无赖国家”名单,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古巴、朝鲜、苏丹。2002年,布什用新鲜出炉的“邪恶轴心”名单取代“无赖国家”名单,虽然只剩下伊拉克、伊朗和朝鲜3家,但很快,时任副国务卿约翰·博尔又把利比亚、叙利亚和古巴“充实”进去。此后,在巴沙尔执政的10年里,美国不得不和他打的交道,就是围绕黎巴嫩问题争吵、厌憎、嫌恶。
  美国嘴上给叙利亚扣上“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两顶大帽子,手上也没闲着。今年4月18日,美国媒体披露,从2005年至2010年,美国共资助叙利亚反对派1200万美元(约合7800万元人民币),其中,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流亡者组织“正义与发展运动”获得了600万美元(约合3900万元人民币)。今年4月25日,当巴沙尔把坦克开进南部城市德拉时,美国再也坐不住了,呼吁美国公民尽快离开叙利亚,驻叙大使馆非紧要人员与所有家属立即撤离——这与利比亚战争爆发前的做法一模一样。5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巴沙尔等7名叙利亚政府高官实施制裁。10月24日,美国宣布基于安全原因撤回驻叙利亚大使。11月24日,媒体追踪到美国“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进入叙利亚附近的地中海海域,同时,主要在地中海活动的美国第六舰队也在附近海域展开巡逻任务。
  美国真的会动武吗?这不仅是全世界的猜测,也是摆在奥巴马桌上的难题。叙利亚是真正的中东核心国家之一,牵连着中东所有“老大难”问题——支持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哈马斯,对巴以和平举足轻重;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对黎以和平至关重要;与伊朗关系密切,如果叙伊结盟,伊朗能从陆路直接进攻以色列。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以色列西面已经失去了安全屏障,如果美国再把叙利亚逼急了,以色列就真正陷入四面楚歌。再加上叙利亚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威胁伊拉克稳定,美国想打叙利亚,就必须准备应对最糟的后果——中东所有的反美火药桶都一起爆炸。
  
  欧盟法国充当急先锋
  在欧盟国家里,法国和叙利亚渊源最深。1920年4月,叙利亚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爆发时,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1940年,法国向德国投降后,叙利亚被纳粹德国控制。但第二年,“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就以盟国名义宣布叙利亚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一直不愿意放弃对叙利亚的控制,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才不得不在1946年撤走叙利亚境内的英军和法军,同意叙利亚彻底独立。
  独立后的叙利亚仍然与法国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法叙两国的上层。萨科齐2007年当选总统后,为建立“环地中海国家联盟”,一度和巴沙尔打得火热。当时,由于黎巴嫩问题,巴沙尔在西方世界处于绝对孤立的状态,是萨科齐率先恢复了与大马士革的交往。用法国《观察家》周刊的话来说,法国希望通过与叙利亚恢复关系,加强“环地中海国家联盟”,当然还有经济合同的急切期盼。
  但这一切很快幻灭。2008年,萨科齐派特使见巴沙尔,要求释放几名政治犯,做个姿态,以方便邀请他参加法国国庆庆典,但被巴沙尔“粗暴地一口回绝”。法国向叙利亚出口空客飞机的合同,也因美国的反对泡汤。萨科齐从此恨透了巴沙尔。今年11月8日,法国外交部长朱佩表示,法国准备率先承认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全国委员会”。11月24日,朱佩称,不排除对叙利亚考虑采用军事手段。法国成为第一个提出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西方大国。11月28日,朱佩表态更加强硬,称“巴沙尔政权时日无多,完全被孤立”。
  欧盟其他主要国家英国、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基本采取了紧跟美国、法国的态度。
  
  俄罗斯驶出唯一一艘航母
  无论美、法施加多大压力,有个事实无法改变:叙利亚不是利比亚,巴沙尔也不是卡扎菲。巴沙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为人和蔼,在国际社会中绝非“孤立”,反而有不少朋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俄罗斯。
  苏联和叙利亚于1944年建交,比叙美建交还要早。1963年,叙利亚军事政变爆发,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和苏联签署合作协定,从而在美国精心布置的中东防线上打开一个巨大缺口,被称为“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得意之笔”。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对以军的顽强抵抗,让苏联刮目相看,从此对中东的援助向叙利亚一国倾斜。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苏联向埃及、叙利亚提供军援总计54亿美元,而叙利亚就得到35亿美元,云集叙利亚的苏联军事顾问多达3500人,使叙利亚在战争中顶住了以军的反攻。而苏联也得到回报——1971年,阿萨德总统刚上台不久,就将地中海的塔尔图斯港对苏联海军开放,这是苏联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海军驻泊点。1974年,叙利亚同意将塔尔图斯港升格为苏联海军的正规海外基地,这也是苏联在海外的第一个正规海军基地。阿萨德还将大量家乡子弟送到苏联留学,在叙利亚培养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军方亲苏集团。他对政党管制极严,却允许叙利亚共产党长期在政府中占有职位,使叙利亚一度被称为“苏联人的以色列”。
  巴沙尔上台后,继续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2010年,梅德韦杰夫实现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总统对叙利亚的首次访问,将两国关系带入新的“蜜月期”。今年8月19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反对西方国家要求巴沙尔下台。11月18日,已经宣布竞选下届总统的普京,明确警告法国总理:“叙利亚离俄罗斯很近。”随即,俄媒体宣布,俄军最新型的T—90主战坦克已运抵叙利亚;俄唯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将搭载8架苏—33型战机、2架Ka—27型“蜗牛”式反潜直升机和不明数量的新型米格—29K型战机,于12月上旬从巴伦支海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地中海,预计明年春季停靠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届时,叙利亚附近海域上,将出现美、俄航空母舰针锋相对的局面。
  俄罗斯为什么力挺叙利亚?除了普京为竞选总统造势外,最重要的是保住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出海口、在中东的战略位置。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这些涉及俄罗斯地缘利益的国家政权,已经相继被美国颠覆了,俄罗斯在中东只剩下伊朗、叙利亚少数盟友。除非叙利亚反对派在与俄罗斯的接触中,能够满足俄提出的利益要求,否则,俄罗斯的航母仍会继续为巴沙尔撑腰。
  
  中东国家各有各的算盘
  除了俄罗斯,叙利亚在中东地区也有盟友。
  在阿拉伯世界中,尽管阿盟通过决议,对叙利亚实施制裁,但其投票过程暴露了阿盟内部的不一致。21个成员国中,19国投赞成票,黎巴嫩投反对票,伊拉克投弃权票。约旦等国也只是勉强投了赞成票,表示“对制裁草案仍持保留意见”。
  黎巴嫩是夹在叙利亚与以色列中间、人口不足350万的一个小国。20世纪20年代,它是法国殖民地大叙利亚的一部分。1943年,法国将殖民地划分为伊斯兰教的叙利亚和基督教的黎巴嫩,“分治独立”。但此后,叙利亚的伊斯兰教徒大量迁入黎巴嫩。1976年,黎巴嫩爆发内战,请叙利亚出兵“协防”,叙利亚军队平定了内乱,也驻扎了下来。1991年,《叙黎合作协调兄弟关系条约》规定,3.5万叙利亚军队可以长期驻在黎巴嫩,直至以色列从黎南部全部撤军、黎巴嫩政府可以在全国行使国家权力为止。2000年,巴沙尔上台后,以色列完成了从黎南部撤军,叙利亚没有继续驻军的理由了。在美国的紧逼下,巴沙尔最终于2005年撤回全部驻黎军队。
  不过,叙利亚在黎巴嫩苦心经营30年,留下了一支重要的亲叙力量——黎巴嫩真主党。阿萨德、巴沙尔父子认为,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运动”不是恐怖活动,而是“正义斗争”,因此大力支持“武力反以”的真主党游击队。在叙利亚的经济、军事援助下,现在,真主党有一支2.5万人的部队,装备着1万枚火箭和导弹,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前高级官员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轻步兵”。和黎巴嫩真主党一起得到叙利亚长期支持的,还有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这两支武装力量,是叙利亚在中东的两张“王牌”。近年来,巴沙尔采用同样方式,支持伊拉克的反美政党和武装力量,在中东又多了一个盟友。
  伊朗虽不是阿拉伯国家,但与叙利亚同属于什叶派穆斯林掌权的国家。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时,叙利亚是唯一一个支持伊朗的阿拉伯国家,从此关系紧密。就连支持真主党和哈马斯,伊朗也是和叙利亚一块干。今年叙利亚骚乱发生后,伊朗多次警告西方国家,“不要插手叙利亚事务”。有消息称,现在伊朗正向叙利亚提供帮助,协助封锁和监控抗议者使用互联网、手机和文字短信。
  土耳其也不是阿拉伯国家,但与叙利亚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据叙利亚官方统计,叙利亚50%的投资来源于土耳其。因此,土耳其副总理兼经济部长阿里·巴巴詹也应邀参加了阿盟讨论制裁叙利亚的会议,他表示,土耳其将与阿拉伯国家密切协调,力争解决叙利亚危机。此前,土耳其官员还公开表示,“叙利亚发生的一切,是西方殖民主义通过大中东政策实施的阴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分析认为,“土耳其有一个大胆计划,建立一个由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组成的经济体。叙利亚国内的权力之争可能使这一计划受挫;大马士革的政权更迭很可能严重阻碍土耳其进一步提出倡议”。
  因此,巴沙尔的未来,已不在于他的改革力度会有多大,而在于他如何利用政治资源,调配各方利益,在区域内纵横捭阖,使自己的地位得以延续。
其他文献
5月3日,是李克强俄欧之行的最后一天,是他活动最多、日程最满的一天,也是记者们工作最繁忙的一天。  这一天,李克强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并致辞,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活动一场接着一场,但天道酬勤,辛勤的劳动必将迎来丰硕的果实。  中国古诗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说的是春天生机勃勃、光彩熠熠,正是展望和规划未来的好时机
从出生到15岁,我都住在眷村──先后不同的六七个眷村,从高雄凤山到台北内湖,端看父亲职务的调动。  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湾的百万军,其中99%以上都是单身的中下级军人,几乎不具备娶妻生子、安家落户的养家条件。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便用“美援”在全岛各个穷乡僻壤兴建简单狭小、每户仅六坪(约19.5平方米——编者注)大的眷舍,为成家的军人提供安身之处。简单地说,这就是眷村。  他们饿不死也走不掉
在得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那一刻,丹·谢赫特曼说,他感到很意外,但同时也感到很兴奋。“这很棒,但我不会因为得奖就忘乎所以。”平静了一会儿之后,他打电话告诉妻子这个好消息。“你知道,我必须告诉她,因为我们住一个屋子。”就在他俩为得奖而高兴时,谢赫特曼的办公室就涌进了一群同事来向他祝贺。  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发现的准晶体的独特马赛克式原子结构,打破了所有公认的晶体原子排列规则。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高
八大山人·扇面八大山人·山水画条幅  朱耷(1622一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时,朱耷十九岁,遭国毁家亡之难,令其悲愤欲绝,装聋作哑哭笑无常混迹于市,后削发为僧。数年后回南昌,建青云谱道院,作主持。八大山人朱耷画像八大山人·行书(局部)八大山人·草书  朱耷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書画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其绘画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孤傲出世的思想情感。书法
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票房成绩也不俗,目前全球已经有5800多万美元(1美元约合6.22元人民币)的进账。媒体将它看成冲击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电影的火爆肯定也会让原著小说《派的生活》再次热卖。小说作者、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曾凭借这部小说获得过2002年的布克奖。  第二部小说就获大奖  扬·马特尔1963年出生在西班牙,父母都是法国裔加拿大人。父亲埃米尔
作为东亚历史上造船能力最强、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一直以绝对的优势掌控着东亚周边海域,实际占有着北起黄海、中经东海,直至南海的主要海上岛屿。然而,随着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20世纪中叶以来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建国,及后来对海洋资源的发现和重视,中国所辖海岛及附近海域的历史主权便不断遭到侵犯。我国一些被侵犯岛屿及附近海域便成了“争议”的对象。    蒋介石失去一次“收回”机会    琉球群岛、钓鱼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四星上将戴维·彼得雷乌斯日前因婚外情丢掉乌纱帽,震动华盛顿。这场桃色风波还未平息,媒体又曝出4名将军因不当或违法行为正面临调查、审判,美军高级将领们此前不为人知的奢华生活也逐渐被揭了出来。美国舆论讥讽说,将军们近来一个接一个登上媒体头条,不是因为他们做了让国家自豪的事情,而是因为丑闻。《纽约时报》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军方领导层的“风气已经败坏”,令人失望。  中情局前局长身陷
吉百利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广告,是一只大大的黑猩猩非常投入地伴随着英国歌手菲尔·科林斯的歌声在打鼓演奏。片中完全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它演奏完这一首歌,广告就结束了,最后出现一句文案——“A glass and a half full of joy”——网上的一种译法是“来上一杯半,欢乐无极限”,以及品牌logo。  没记错的话,这个广告那年在戛纳得了很大的奖,也引起了当时我和身边同事的激烈讨论——至少在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孩子气也很可怕,动不动就发脾气,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得天翻地覆。所以,春秋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最大的老实人、最大的天真汉,就是我们的孔子。孔子一生都是一个失败者,他一生都是一个不得志的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讲孔子、讲《论语》,把《论语》讲成了一个成功学。但在世俗、功利的意义上,孔老夫子本人可是一辈子不成功。他难道不知道在这世上应该怎么混才能混得好吗?他太知道,但是他
唐·布拉德利(Dawn Bradley)是一位早教老师。在与3~5岁儿童长期相处中,她发现很多时候儿童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她说,大人们只是告诉孩子要“服从指示”,或者“只用回答是与否的问题”。然而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自由学校(Libertas School of Memphis)的5年教学生涯中,布拉德利看到,孩子们会坚持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直到获得正确答案;会在不小心撞到朋友时表现得彬彬有礼;也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