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ply基因缺陷菌株的构建及毒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溶血素基因(pneumolysin,ply)缺陷菌株,并对其毒力作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宿主对溶血素的防御应答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反应(LFH-PCR)技术将ply基因替换为红霉素耐药基因(erm)后同源重组于肺炎链球菌,在含红霉素的血平板上筛选出ply缺陷菌株.用PCR鉴定缺陷菌株,观察体外缺陷菌株生长情况,并在小鼠体内感染模型研究其毒力侵袭变化.结果 PCR结果显示ply基因完全被erm基因所替代,构建ply缺陷菌成功;单个菌落培养基生长情况表明ply基因缺陷并未对细菌的体外生长造成影响;但在小鼠鼻腔感染模型中,缺陷菌株入血时间(6 h)明显晚于野生菌株(2 h),且各时间点的菌量均显著低于野生菌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腹膜感染模型显示野生菌株半数致死时间为3 d,而缺陷菌株半数致死时间为18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LFH-PCR技术作基因突变完全替代ply基因,方法简便快捷;ply的缺陷不影响细菌在体外的生长,但可显著降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毒力和侵袭。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