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细胞计数指标监测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4200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大动脉炎(T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安贞医院86例TA患者(TA组),同时从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年龄和性别与TA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85名(对照组)。所有对象静脉采血,用电阻抗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根据美国国立研究院(NIH)评分及印度TA临床活动性评分(ITAS2010)判断TA活动性。对TA组和对照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全血细胞计数指标与ES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判断TA疾病活动性的界值。

结果

TA患者组的NLR、RDW和PDW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1.78~3.48)比1.76(1.34~2.01)、14.10(13.00~14.83)比13.08(12.50~13.35)和13.65(11.20~16.00)比12.24(11.20~13.20),P均<0.000 1],TA患者组的MPV和PCT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6±1.11比10.44±0.83和0.25(0.20~0.28)比0.27(0.23~0.31),P值分别为0.011和0.014]。TA患者活动期的RDW和PCT均高于非活动期[分别为14.61(13.38~15.48)比13.81(12.88~14.33)和0.27±0.07比0.23±0.06,P值分别为0.007和0.008]。TA患者活动期的PCT与ESR呈正相关(r=0.33,P=0.002)。RDW判断TA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4.150(敏感度为55.0%,特异度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PCT判断TA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0.24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PLR判断TA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31.257(敏感度为71.7%,特异度为76.9%,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

结论

RDW和PCT可能有助于判断TA疾病活动性,而全血细胞计数中的其他指标与TA疾病活动性关系不密切。

其他文献
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静脉血标本的检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合格的静脉血标本会在疾病诊断、医院运营等方面造成不良后果。对此,该共识从影响静脉血标本质量因素及应对措施、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建议、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指标、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记录及分析方法、静脉血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新技术5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针对静脉血标本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并明确静脉血标本在采集、储存、运输
核仁小RNA(sn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60~3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主要指导核糖体RNA的甲基化和假尿苷化,参与核糖体的成熟和转录后修饰。典型的snoRNA分为C/D 盒(C/D box)和H/ACA 盒(H/ACA box)两种主要类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snoRNA可影响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异常的snoRNA通过激活或抑制癌症相关信号通路、靶向作用于p53蛋白,
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目的探讨国际协作的新生儿筛查数据平台Region 4 Stork(R4S)系统联合切值法分析应用于新生儿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 040 072名新生儿应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数据,使用R4S系统对其中依据传统切值法判别疑似VLCADD阳性的910例样本原始数据进一步分析,以临床诊断及A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ICP-MS技术的全血铁、铜同时检测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验证性研究。选取钴(Co)作为内标元素,采用称量法配制标准溶液及全血标本,对全血标本进行电热板消解并稀释,通过ICP-MS在同位素分析模式下测量57Fe/59Co、 63Cu/59Co同位素比值,采用包括法定量。通过测定EQA质控品和有证标准物质,验证本方法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正确度,并通过方法比对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性能。结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性,近年来在临床类固醇类激素、维生素、代谢小分子定量检测、药物浓度监测以及参考方法/参考物质研制等方面有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但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
目的建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其在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具有CWA功能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25名表观健康人的标本,建立凝血4项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25例凝血因子缺乏者的
糖尿病肾脏病是(DKD)是糖尿病严重的肾脏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质谱分析法可以检测DKD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标本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在早期诊断、致病机制研究、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多黏菌素类、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目前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革兰阴性菌等感染的治疗选择,业界对其敏感性检测方法操作的标准化、折点和结果的判读、报告等有困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织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和处理方法,希望能为临床处置、实验室工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和D-二聚体预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风险的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就诊的NVAF患者256例,其中男152例,女104例,年龄(57.9±20.4)岁;根据随访期内终点事件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227例,血栓事件组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名,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