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绳子一起游戏(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学前阶段是幼儿身体移动能力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手脚着地爬需要协调性、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有助于未来运动技能的发展。
  本次活动以手脚着地爬为主要运动方式,以绳子为器械,让幼儿通过沿着直线和曲线的运动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绳子可变性、操控性强,既决定了路线的长短,也暗示了行进的方向,分段设置绳子可让幼儿的运动强度得到自然的调整,连热身与放松运动也巧妙地利用绳子来完成。
  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尝试沿直线通过绳子的方法,主要练习手脚着地爬,掌握基本方法;第二环节,自主练习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曲线行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敏性;第三环节,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在封闭路线循环行进,适时听从静止的要求,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每一环节的难度逐渐加深。在学习方式上,既有自主探究,又有模仿学习;既有个体练习,又有小组协作学习。在运动方式上,既有运动方向、速度的变化,又注意动静交替;既有控制性动作的学习,又有松散性动作的过渡,从而使整个活动科学、有趣、有效。
  目标:
  1.能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直线和曲线行进,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
  2.能自主创设路线并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行进,体验和同伴一起用绳子游戏的乐趣。
  准备:
  材料准备:绳子,音乐。
  经验准备:有手膝着地爬的经验,有沿线行进的经验。
  过程:
  一、热身运动一在绳子两侧行进
  (一)入场
  师:今天我们来和绳子玩游戏,我们要沿着绳子来运动身体,但不能碰到绳子。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场地。
  在轻快有力的背景音乐声中,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共同抓住一根绳子小跑步入场,教师带领幼儿沿s线、螺旋线跑。
  (二)做热身动作
  将绳子放置成直线。教师边喊口令边带领幼儿沿着绳子做热身运动:
  交替走,一二一二;(两脚跨在绳子两侧交替沿绳子行进,双臂做扩胸动作。)
  踮脚走,一二一二;(两脚跨在绳子两侧踮起沿绳子行进,双臂做举起动作。)
  脚跟走,一二一二;(两脚跨在绳子两侧脚跟着地沿绳子行进,双臂做叉腰动作。)
  绕着走,一二一二;(在绳子两侧小跑行进。)
  侧身走,一二一二;(侧身沿绳子两侧小跑行进。)
  跳起来,摸摸脚。(双脚在绳子两侧跳跃两次,俯身用手摸脚。)
  (析:该热身活动以绳子为材料,将走、跑、跳等下肢动作和上肢动作、腹背运动等相结合,有唤醒身体各部位参与运动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手脚着地爬做好了准备。)
  二、和绳子一起游戏——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直线和曲线行进
  (一)沿直线行进
  1.自主尝试沿直线绳子行进的方法。
  (1)明确任务。
  师:刚才我们是用脚来沿绳子行进的。现在请你们试一试,能不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沿直线绳子行进,但身体不能碰到绳子?
  (2)随背景音乐自主探究。
  观察与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行进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碰撞;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方式沿绳子行进,提示幼儿可手脚并用、改变身体方向等。
  (3)交流分享。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手脚着地爬时身体的哪些部位是悬空的?感觉身体的哪个部位特别紧张?身体可以怎么改变方向?身体向下或向上哪个更具挑战?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沿直线绳子行进,比如可以脚跨绳子两侧,手脚着地向前或向后爬行;也可以双脚在绳子一侧,双手在绳子另一侧,手脚着地往左或往右侧身行进。
  2.练习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直线绳子行进。
  (1)明确要求。
  师:请你们用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直线绳子行进,可以试试变换身体方向爬行。
  (2)自主练习。
  观察与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爬行过程中保持身体悬空状态,引导幼儿保持适当的间距,鼓励幼儿尝试以不同身体方向,如正向爬、侧身爬、倒着爬等沿直线爬行。
  (3)提高难度。
  设置高度离地20厘米左右的绳子,鼓励幼儿尝试沿直线爬行通过。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主要学习手脚着地爬,明確动作要领。教师用语言和动作提示的方式指导幼儿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保持手脚着地、身体悬空的爬行姿势,幼儿在直线行进过程中提高了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二)沿曲线行进
  1.分组创设行进路线。
  师:刚才我们练习了沿直线爬行,现在要增加难度了,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绳子变成弯弯曲曲的线。
  2.自主练习以手脚着地爬的方式沿曲线爬行。
  (1)明确要求。
  师:请你们手脚着地沿曲线爬行,也可以试试变换身体方向爬行。
  (2)自主练习。
  观察与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行进过程中不碰触绳子,鼓励能顺利沿曲线爬行的幼儿尝试沿离地20厘米左右的曲线绳子爬行。
  (3)交流分享。
  师:沿曲线绳子爬行有难度吗?你们是怎么顺利通过的?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自主改变路线,以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去适应行进路线和速度的变化,从而提高身体移动时的重心稳定性和动作灵敏性。)
  (三)沿封闭路线循环行进
  (1)明确要求。
  师:现在我们要把绳子连接起来,变成封闭路线。请你们按顺时针方向手脚着地向前爬,当音乐停止时马上保持动作不动,当音乐响起时又开始爬。
  (2)自主练习。
  观察与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行进过程中注意路线的方向,不碰触绳子;鼓励幼儿在音乐停顿时能控制身体动作,对能坚持的幼儿给予肯定;注意观察幼儿的运动量,尤其要关注体能较弱幼儿的运动负荷,提醒他们适时休息。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在能手脚着地爬过低、高、直、曲不同路线的基础上按封闭路线循环爬行,同时做到动静交替,这不仅对幼儿身体移动中的反应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体力与耐力提出了挑战,同时还为坚持性等学习品质的养成提供了机会。)
  三、放松运动——灵活避让扭动的绳子
  师:刚才我们玩了沿绳子手脚着地爬的游戏,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躲避绳子的游戏,请两个小朋友帮忙来甩动绳子,其他小朋友在绳子上活动,但要避开绳子。
  (析:手脚着地爬需要较强的体力和耐力,对身体的控制要求也较高,因此幼儿的肌肉较为紧张。避让绳子的活动可让幼儿在宽松的躲避活动中放松身体,在兴奋的活动之后释放紧张情绪。)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近日,根据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团队个人名单》通报表扬,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荣获2016年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装上市不如新装上身,炙热的太阳撩拨了大家对美丽的狂热追求,如何在潮流和个性间保持平衡,让整个夏季都美得令众人瞩目、柔美飘逸的雪纺、充满想象的印花、玩转花样的格子
建筑师或教育管理者也能建造出漂亮的学校,但如果在那儿工作的老师们既不反思。也不想去深化自己对“生活在某空间中意味着什么”的理解,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我们必须要回到我们的初衷,再去作出空间规划的决策。比如说,根据尊重儿童的哲学理念塑造空间,将简单的对卫生保健的关注转化为对儿童真正的关爱,将对物体的单纯操作转化为交流沟通。  ——引自《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3版中译本第331~332页。  教育者通常是
期刊
我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云山脚.大云山是市民休闲锻炼的森林公园,设施完善,环境安全,地势高低适中,路程远近适宜,是我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虞永平教授在谈到幼儿园课程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因为他可以经由游戏而学习”。《跑跑镇》就是一本能够让幼儿“经由游戏而学习”的创意游戏绘本,全书构思巧妙,幽默诙谐,富有情趣和想象力。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借助《跑跑镇》这一具有教育性的素材,通过自主阅读、操作卡片、组合游戏、集体活动、表演游戏、绘本续编等多通道地引发幼儿学习。  一、充
期刊
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不断学习与贯彻落实,广大教师越来越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并尝试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促进他
期刊
雪花片拼插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其他结构游戏一样,孩子们运用雪花片进行拼插建构的过程,也是他们反映、再现周围生活、游戏的过程。有效的拼插建构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养成坚持、专注的良好学习品质。  通过对小班幼儿拼插活动的观察,教师发现幼儿的拼插在最开始大多是无目的的,但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定的想象性描述。例如,多多拼插了一个作品,说“这是一个超级怪兽,很厉害的”。进入中
期刊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小白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块红色印迹,吃惊地大喊道:“啊,这里有血!”他的喊声引来了一群孩子的围观。  小蓝说:“这是谁流血了?”小粉说:“这不是血,这个是拜菩萨用的那个东西燃烧后滴下来的。”小灰马上补充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蜡烛融化以后滴下来的油留下的。”小橘說:“这是油漆。”小白说:“这不是油漆,这是血。”  对地上的这块红色印迹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并且都坚持自己的意
期刊
设计意图:  种植园地里的矮牵牛长势喜人,孩子们商量着要给矮牵牛搭架子。怎样用最方便的方法搭出最稳固的架子呢?孩子们急需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第一次探索——尝试用多根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获得有效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探索一尝试慢慢减少游戏棒,直至用最少的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体验三脚架的稳定性;第三次探索——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搭建三脚架,以便撑起一颗玻璃弹珠,习得搭建三脚架的关键经验;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