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意中心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能力,并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学习场,它将幼儿的科学探索与艺术表达有机地整合起来,是幼儿园开展科学和艺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园始终把握住诸多理念中的一句关键语——“回归教育原点”,来建构科技创意中心的课程。追寻着幼儿教育的本真,实现促进孩子发展的最大价值。
一、回归目标的原点——培育情感、提高素养
在课程建构中,目标体系是整个课程结构的起点,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课程评价的标准。目标越明确,活动就越有效。我们把科技创意中心的教育目标定为:“以科技生活为根,提升幼儿的智力潜能,以儿童身心为本,引领幼儿的精神成长,以艺术创意为果,焕发幼儿的创美活力”。把幼儿的发展目标定为:乐于好问,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悦于创美。将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和艺术的精神、态度、意识、价值观等放在了首要地位,真正关注了幼儿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我们还为科技创意中心的十大主题游戏(快乐连接、平衡小站、神秘光影、水中世界、魔幻天地、咕噜噜滚、旋转乐园、色彩工坊、磁铁秘密、悦音空间),分别制定了游戏的主题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化和细化,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要求设立了由易到难的阶段性目标,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浅入深进行不同的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有限”活动中追求“无限”的探究乐趣。
二、回归内容的原点——源于生活、源于兴趣
怎样使科技探索中心的活动内容为孩子接受,让孩子发展?我们在科技创意中心的内容选择上,基于“源于幼儿的生活、源于幼儿的兴趣”去精心选择十大游戏主题的内容,因为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和艺术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保持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作热情。这十个主题是我们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后从众多的主题中筛选出来的,其中有与自然界相联系的主题“色彩空间”、“水中世界”、“神秘光影”;有与生活现象相联系的主题“旋转乐园”、“平衡小站”、“磁铁秘密”、“快乐连接”、“咕噜噜滚”;有与身体感受相联系的主题“乐音空间”、“魔幻天地”,这些主题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紧相连、息息相关,也是幼儿易于感受、易于发现、易于创造的内容 。每個主题赋予一种颜色(图省略)。
十种标识色既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便于区分、选择、取放,又赋予了这十大主题游戏亮丽的色彩和灵动的气息,深深地吸引孩子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和创造的兴趣。
为了让科学和艺术领域紧密的联手,我们将科技创意中心规划为六大区域即探索区、制作区、拆装区、资源区、创意区和展示区,并以“探索区”为核心,透过在同主题下的各个区域游戏的串联设计,让幼儿在动手玩中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奥秘。
三、回归教学的原点——可接受性、后续发展性
科技创意中心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活动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关键,有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然而真正支持她教学行为的却是另一种教学观念,但是这些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观念下应然的教学效果却是大相径庭,即“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断裂”,那么教学的原点究竟是什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向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孩子的可接受性和后续发展性,强调孩子的可接受性有个分水岭,即你给幼儿的知识、技能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教、可以教得很深,学、则只能学得很浅,而在孩子很浅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学会更多的、对后续学习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后续发展性。所以我们在组织孩子开展科技创意活动时,首先思考的是孩子是怎样学科学,学艺术的,研究的是玩中学,玩中创、做中学、做中创,而不是教中学,领中学,更不是老师一步步规定好活动内容和步骤,孩子按部就班地执行。活动中,我们抛开掌控意识,彻底摆脱“我教你学”“我领你走”,“亦步亦趋”的模式,运用尝试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活动,做到先“生后“师”,先“做”后“学”,先“收”后“放”。将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自在表达、自为创造的权利归还给孩子。针对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表象认识事物,以及爱游戏、爱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时常是出一个游戏主题,给一个学习任务,设一个活动疑点,用任务和问题来带动孩子尝试,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思考,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探索交流表达的时间。
四、回归价值的原点——发展师幼、提升品位
我们建构科技探索中心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它的价值原点应该回归于三个提高,即提高教师科学和艺术的教育素养,提高幼儿园的教育品位,最终提高幼儿的科艺素养,如何实现这“三个提高”,我们着重强调了两个字:“磨”和“研”,强化老师的研究意识和磨教意识。我们的“磨”主要围绕教学模式的改变,“研”先学后导,先做后学,先问后答的活动组织方式和策略;“磨”新的教学模式、结构、步骤、方法、应急反映能力等,使教师在“磨”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组教学能力。“研”主要围绕活动内容来改变,“研”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游戏设计的适宜性、材料提供的合理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等,通过扎实有效的“研”论,使科技创意中心的活动内容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我们积极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思考相结合,“磨”出门道,“研”出精彩,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的同步发展。
“回归教育原点,建构科艺课程,促进师幼发展”的研究依然在延续,课程的研究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我们将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坚定信念, 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课程理念,凸显课程个性。
【作者单位: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 江苏】
一、回归目标的原点——培育情感、提高素养
在课程建构中,目标体系是整个课程结构的起点,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课程评价的标准。目标越明确,活动就越有效。我们把科技创意中心的教育目标定为:“以科技生活为根,提升幼儿的智力潜能,以儿童身心为本,引领幼儿的精神成长,以艺术创意为果,焕发幼儿的创美活力”。把幼儿的发展目标定为:乐于好问,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悦于创美。将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和艺术的精神、态度、意识、价值观等放在了首要地位,真正关注了幼儿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我们还为科技创意中心的十大主题游戏(快乐连接、平衡小站、神秘光影、水中世界、魔幻天地、咕噜噜滚、旋转乐园、色彩工坊、磁铁秘密、悦音空间),分别制定了游戏的主题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化和细化,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要求设立了由易到难的阶段性目标,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浅入深进行不同的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有限”活动中追求“无限”的探究乐趣。
二、回归内容的原点——源于生活、源于兴趣
怎样使科技探索中心的活动内容为孩子接受,让孩子发展?我们在科技创意中心的内容选择上,基于“源于幼儿的生活、源于幼儿的兴趣”去精心选择十大游戏主题的内容,因为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和艺术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保持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作热情。这十个主题是我们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后从众多的主题中筛选出来的,其中有与自然界相联系的主题“色彩空间”、“水中世界”、“神秘光影”;有与生活现象相联系的主题“旋转乐园”、“平衡小站”、“磁铁秘密”、“快乐连接”、“咕噜噜滚”;有与身体感受相联系的主题“乐音空间”、“魔幻天地”,这些主题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紧相连、息息相关,也是幼儿易于感受、易于发现、易于创造的内容 。每個主题赋予一种颜色(图省略)。
十种标识色既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便于区分、选择、取放,又赋予了这十大主题游戏亮丽的色彩和灵动的气息,深深地吸引孩子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和创造的兴趣。
为了让科学和艺术领域紧密的联手,我们将科技创意中心规划为六大区域即探索区、制作区、拆装区、资源区、创意区和展示区,并以“探索区”为核心,透过在同主题下的各个区域游戏的串联设计,让幼儿在动手玩中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奥秘。
三、回归教学的原点——可接受性、后续发展性
科技创意中心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活动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关键,有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然而真正支持她教学行为的却是另一种教学观念,但是这些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观念下应然的教学效果却是大相径庭,即“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断裂”,那么教学的原点究竟是什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向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孩子的可接受性和后续发展性,强调孩子的可接受性有个分水岭,即你给幼儿的知识、技能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教、可以教得很深,学、则只能学得很浅,而在孩子很浅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学会更多的、对后续学习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后续发展性。所以我们在组织孩子开展科技创意活动时,首先思考的是孩子是怎样学科学,学艺术的,研究的是玩中学,玩中创、做中学、做中创,而不是教中学,领中学,更不是老师一步步规定好活动内容和步骤,孩子按部就班地执行。活动中,我们抛开掌控意识,彻底摆脱“我教你学”“我领你走”,“亦步亦趋”的模式,运用尝试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活动,做到先“生后“师”,先“做”后“学”,先“收”后“放”。将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自在表达、自为创造的权利归还给孩子。针对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表象认识事物,以及爱游戏、爱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时常是出一个游戏主题,给一个学习任务,设一个活动疑点,用任务和问题来带动孩子尝试,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思考,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探索交流表达的时间。
四、回归价值的原点——发展师幼、提升品位
我们建构科技探索中心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它的价值原点应该回归于三个提高,即提高教师科学和艺术的教育素养,提高幼儿园的教育品位,最终提高幼儿的科艺素养,如何实现这“三个提高”,我们着重强调了两个字:“磨”和“研”,强化老师的研究意识和磨教意识。我们的“磨”主要围绕教学模式的改变,“研”先学后导,先做后学,先问后答的活动组织方式和策略;“磨”新的教学模式、结构、步骤、方法、应急反映能力等,使教师在“磨”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组教学能力。“研”主要围绕活动内容来改变,“研”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游戏设计的适宜性、材料提供的合理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等,通过扎实有效的“研”论,使科技创意中心的活动内容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我们积极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思考相结合,“磨”出门道,“研”出精彩,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的同步发展。
“回归教育原点,建构科艺课程,促进师幼发展”的研究依然在延续,课程的研究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我们将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坚定信念, 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课程理念,凸显课程个性。
【作者单位: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