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信息科技教育的春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经40多年的风雨,跨过了“文化论”“工具论”的坎坷旅途,驶进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快速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承担了太多教育现代化赋予的重任。无论是BASIC、五笔字形、WPS、MsOffice、Flash、机器人、开源硬件、STEM、创客,还是当下流行的Python、人工智能,每一次内容的拓展与更新都凝聚着信息技术教育者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定位使信息技术课程充分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特征,让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走进了千千万万中小学校。然而科学性的缺失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信息技术课程脱离科学课程这片沃土,只能满足教育发展的一时之需,却不能保持健康、持续成长。没有坚实的学科概念、严整的课程框架结构作支撑,原有的课程无法满足新时代、新技术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地位尴尬,甚至成为部分人眼中的鸡肋也就不足为奇。
  新課程呼唤以信息科技重新定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课需要重拾学科课程的科学属性。信息课由“技术”转向“科技”,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课程的性质却有着巨大变化。信息科技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学会信息工具使用,实现用技术服务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理解、感悟和掌握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变换与应用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一方面要向尖端发展,成为汇聚各种科学和发展交叉科学的纽带,引领科学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将更广泛地普惠大众。全民普及信息技术的主要动力,除了技术的开发者,广大用户本身也是推动信息技术普及的重要力量。中国的信息科技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信息科技开发者,还要培养出更多不同以往、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用户。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用户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消费者,更将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创造者。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高、算法的改进以及大数据的飞速增长,云计算的蓬勃发展,开源软硬件的迅速推广,信息科技高新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各行各业生产运行的效率,快速淘汰又重新打造了一大批职业。缺乏信息素养的学生无法在未来成为各个行业领域的有用人才。不仅限于信息科技自身,中国未来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都指向了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对挑战,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担负起更重的使命,实现更大的教育价值。
  信息科技课程的幼芽已经萌发,一抹新绿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共同迎接信息科技教育的春天!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我国儿童书包产品质量现状,从采样试验结果分析市售书包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从适用范围、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标准FZ/T 81023—2019《防水透湿服装》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准确有效地理解与使用此新标准。本标准的实施,填补了纺织行业中有
本文分析纺织品萃取液pH值测试标准GB/T 7573—2009中各个测试步骤,针对其原理及细节,结合市面上现有的设备,对其能否采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手操作进行探讨,分析该标准实现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正在进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教育系统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任务,更加注重完善体系、机制、制度,在公平和质量上取得新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本学科知识教好,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然而,工业4.0时代,中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培养面向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