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时代纸质书价值之所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阅读时代的到来,对纸质书产生了巨大冲击。纸质书具有阅览研读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人文艺术价值、市场产业价值等,纸质书只有做足差异化、提高门槛、做强做精,才能在新阅读时代实现突围,和电子书和谐并存,达成一种永久平衡。
  [关键词]新阅读时代;纸质书;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67-02
  
  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图书的出现,网络文学、掌上电子书、博客图书、电子杂志、手机媒体等新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层出不穷。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方式大踏步地走入人们的生活,迅速发展和流行起来,人类迎来了新阅读时代。
  新阅读时代的到来,对纸质书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有专家学者提出“纸质书会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被电子书取代,纸质书会消亡”的论断。笔者作为一名图书情报工作者,在业界纷纷探讨纸质书是否会消失的争论声中,试图从纸质书的几个独有价值入手,探讨纸质书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和纸质书在新阅读时代的突围问题。
  一、纸质书具备的独有价值
  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来,纸质书作为全人类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主要载体,已经延续了近200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纸质书经过历史演变和发展逐步具备了其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价值。
  (一)阅览研读价值
  毋庸置疑,纸质书在阅览研读价值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独有的适读性、批注性、简便性、安全性和艺术性。
  首先,纸质书具有轻松惬意的阅读方式。纸质书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直接用肉眼阅读,阅读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随人的生理需要变换着方式与环境。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躺或卧,或掩卷沉思,或伏案疾书。在室内久了,可以去室外看书,公园的凉亭静廊,绿树掩映,清风微拂,正是读书的好去处。羁旅在外,也可与书为伴,消除旅途困顿。夏日午后,手捧爱书,闻着茶香,实乃人生幸事。
  其次,纸质书携带方便,阅读随意。纸质书形体适中,检取自如,翻阅方便,版面活泼,变化多端,装帧讲究,可随身携带,保存时间长,它也没有如电子屏幕那样,平视久之则令人眼倦。纸质书的阅读,一页一页,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系统性极强,读后有深切体悟的段落,连版面位置也印象深刻,倒页重读易如反掌。读纸质书使人胸有成竹,有全局感。纸质书的阅读也有很大的自主随意性,遇精彩之处,可多读几遍,乏味处可跳过不读,完全由读者自己选择。
  再次,纸质书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也可以称之为“研读”。阅读要有深度,要系统,要边读边思考。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纸本的阅读,能使读者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可以边读边思索,读者细细体味从行文构架到作者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只要页面有空白处,可加以评点、眉批、划线、折角、夹纸片、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记忆,又可提高鉴赏力。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读书人收集处理信息、完成知识积累,还可以帮助读书人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是电子书“拉栏式”阅读所无法媲美的。
  同时,传统的纸本阅读具有直观性、随意性、艺术性和长久性,这也是电子书阅读比不上的。所以尽管当前电子书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但它仍无法取代传统阅读方式的重要地位,至今“仍然有不少人以纸质书为深阅读,以数字化阅读为浅阅读”。
  (二)历史文化价值
  书籍不但是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记载工具,而且纸质书本身就富含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具备显在的历史文化功能。
  从历史角度看,纸质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造纸到书籍的制版、装帧、印刷、发行、流通等,都直观地反映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文化审美、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我国汉族的《四库全书》,藏族的《丹珠尔》、《甘珠尔》等经典,在全面、翔实地记录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直观再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
  从文化角度看,只要是有书或书扎堆的地方,便弥漫着文化的气氛。著名诗人、阿根廷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就形象地说明了书籍之于人类的高雅和神圣。小而言之,一个摆满书架的家居客厅,散发出来的盎然书卷气,也正好表明作为读书主人的一种身份和标识,表明这个家庭特有的文化品位,也就是所谓的“书文化”。试想,一个手握电子阅读器的“文人”,还有几分文人的雅致?
  (三)人文艺术价值
  纸质书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独具一格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人文环境和艺术殿堂的一个瑰宝,甚至引领着一个时代的人文和艺术的发展潮流。
  一般而言,纸质书的人文艺术价值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书籍具有美的外形,特别是封面、书脊经装饰后,呈现出设计美、意象美、造型美、文字美、图像美、漫画美等多种美,排列起来琳琅满目,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也就是纸质书的“悦目性”;其二,在纸质书的阅读过程中,欣赏它的封面设计的美观独特、装帧的精巧别致,感受纸张的舒卷柔润,呼吸着墨的芳香,无疑也是一种精神的陶冶、艺术的享受,也就是纸质书的“悦读性”。
  藏书界内的“毛边党”,尤喜欢收藏毛边本图书,这就是对图书外观的一种美学欣赏。相较而言,电子书犹如剥去了外衣和装扮的裸体,也就失去了美的享受。
  (四)市场产业价值
  众所周知,在印刷业没有诞生和和普及之前,庞大的文字誊写队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
  在书籍进入印刷流通的时代以后,逐渐衍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图书产业链,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龙头,也成为了书籍在进入印刷时代后的一个社会重要产业之一。在图书的市场产业价值上,甚至出现过“一本书带动一个产业”的巨大链条效应。
  二、电子书尚未发展成熟
  所谓电子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电子书具备方便、快捷的阅读优势,但缺乏阅读纸质书时那种质感。目前,电子书的发展瓶颈主要集中体现在阅读习惯问题、电子书的标准问题、显示技术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版权问题、技术生命周期问题等方面,暂时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从20余年的各类电子出版物发展历史看,在一种阅读的方便性、任意性能和纸质书媲美的电子出版物问世之前,纸本图书将以自身的优点继续位居知识载体之首。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其根本原因存在于事物本身,外因仅是条件。当事物本身的特点不能被替代时,外因的变化不足以使其消亡。反过来,一个新的事物,当其不能覆盖原有事物的全部优点时,它也无法取代原有事物。
  三、纸质书在新阅读时代的突围
  目前,电子书人气渐旺、纸质书连续下滑,电子书成为时尚、纸质书存有质感,电子书成全快餐、纸质书留给经典的现实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子书的面世和流行,无疑给纸质书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图书市场过度炒作和追求高销量的态势下,纸质书的突围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那么,纸质书如何在现代阅读视野中保持其优势而经久不衰呢?第一,要做足差异化,把视觉和手感做足做好,使纸质书成为阅读者最后的典藏;第二,加高门槛,即加高纸质书出版的文化和品质门槛,做到足够精、足够奇、足够专业,在整体设计上要悦目,在具体设计上要适用,使读者觉得尽管有电子书,但是购买纸质书同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只有真正的好书,才能重新开启读者的双眼,才能给读者的一种独有阅读快感,而这是电子书所不具备的。
  综观当下,在新阅读时代,电子书的发展战略目标必将集中体现在极大增加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准许提供包括期刊的归档资料在内的其他电子资源、提供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与其他机构合作通过数字化提供公共资料的获取和利用等方面。纸质书的发展战略目标必将集中体现在减少研究资料复本、提高研究性馆藏资源深度、涵盖更加广泛的学科范围、支持购买多复本教育性馆藏资料、将使用量较少的资料移至保存库等方面,通过拓展借阅政策、调整统一分类法和改良完善馆藏传递服务,使得纸质书的馆藏对于读者具有更大的可利用性和吸引力。只有这样,在未来,电子书不会取代纸质书,人们古老的阅读习惯也不会消亡,电子书和纸质书将和谐并存,而且达成一种永久平衡。
  
  [参考文献]
  
  [1]荣方超.书籍设计与纸质书的未来[J].新世纪图书馆,2010,(4).
  [2]张立红.危机·混沌·平衡——后纸质书时代书业面面观[J].新观察,2010,(9).
  [3]张璇.论新图书馆形态下的人本主义与环保观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
  [4]王启云.电子书发展的瓶颈与前景[J].情报科学,2003,(4).
其他文献
我国淡水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淡水养鱼主体的池塘养鱼技术,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发展为"水、种、饲、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鱼法,用"八字"法养鱼可
近日,青海省旅游局在西宁组织推介会,向来自新加坡、德国、日本、韩国和瑞士的32名旅行商推介大美青海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国家旅游局国际司和中国驻日本大阪、新加坡、法兰
2011年第二十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不再由政府单一主办,而采取政府主导主办、企业参与合办的办节模式来举办。另外,为避开欧亚博览会,集中精力办好葡萄节,今年葡萄节开幕时
在今河南新乡地区北部的太行山山脊上横陈着一列列用青石堆砌成的数百里石墙,这便是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列国都修筑了拱卫自己领土的长城,但是随着时间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从而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疗法联合氟西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