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配合中药煎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总结康复护理配合中药煎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大黄30g煎汤200mL,待温后保留灌肠,并配合针对性护理。结果:总有效率80%。结论:本方法对改善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31-02
  肝性脑病是肝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其治疗原则以醒脑、降血氨、促进代谢为主。我科采用单味大黄煎汤保留灌肠且给予针对性护理,使其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近10年,我科收治肝性脑病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3岁,平均54岁。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单味大黄30g,煎汤200ml,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日l~2次,以10d为1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灌肠为防止因多次肛管刺激引起不适,我们采用了常洲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直径为0.4cm的一次性肛管,连接输液器,排气后,拔掉输液器针头,换上一次性灌肠管。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前端,取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轻轻插入肛门,肛管插入深度为20~30cm,灌入中药的温度为39~4l摄氏度,灌时的温度为38摄氏度,调节滴速,40滴/min,保留2h为宜。本法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清除肠道血氨、改善病人腹胀,进而促进病人苏醒。
  1.3.2 皮肤护理 多次灌晒患者排便次数增多,会引起肛周皮肤湿疹,故应做好肛周皮肤护理,预防湿疹以至褥疮的发生。
  1.3.3 病情观察 在肝性脑病的抢救中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重点观察:①禁止给病人用安眠药和镇静药,以避免药物掩盖病情,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坏。②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从而加重脑病。③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防止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④防止感染,如发生感染因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与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⑤大便次数及质量:是否有腹泻、中药样便,以保证大便每日3~4次稀水样便为度。⑧血氨恢复正常数值。⑦有无矢气。
  1.3.4 饮食护理 清醒患者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保证热量在6.3~8.4MJ。全日蛋白质小于30~40g,给与支链氨基酸为好。显著腹水者水入量一般为尿量加1000ml/d。食物配置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K及维生素E。
  1.3.5 心理护理 肝性瞄病发病急、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治疗和护理比较到难,患者表现出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所以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好心理护理。
  2.结果
  2.1 疗效标准[1] 治愈:神志清醒,其他症状减轻3周以上。好转:昏迷程度有所减轻,或神志恢复清醒但不巩固。未愈:神志不清,其他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愈6例,占20%;显效18例,占60%;未愈6例,占20%。总有效率80%。
  3.讨论
  中医认为,肝性脑病多为正虚邪陷所致,正虚即阴竭阳脱,邪陷即痰热秽浊蒙心。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目前主要认为是由于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些有害的代谢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通过灌肠清除肠道毒物,降低血氨,恢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大黄的功效为泻F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2、3、4]等,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作用比较好。本组采用单味大黄煎汤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0例,结果治愈6例(20%),显效18例(60%),无效6例(20%),总有效率80%。说明单味大黄煎汤保留灌肠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恬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文峰,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99:407.
  [2] 陈福来,中药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0例[J] 陕西中医,l 999,20(4):157- l 58,
  [3] 陈鸿芳,王小荫.肝性脑病57例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l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1 268.
  [4] 王东英,肝硬变并发慢性肝脑变性8例的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097,26(7):40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苗药透骨香药材的品种鉴别特征,为透骨香药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透骨香药材进行性状、显微鉴定;通过中药化学成分预试搞清透骨香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相应的理化鉴别反应。结果:不同产地透骨香药材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上差异较小。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透骨香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显微及粉末鉴别特征。  【关键词】透骨香、民族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R97 【
文章对眩晕的中医诊治和预防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