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制高职商务类专业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最为务实的专业之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更加注重谈判与沟通的操作应用能力。《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专业大类的必修课,独具特性。翻转课堂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触发学习的兴趣,继而训练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活动,寻找实现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入点。
关键词:翻转课堂;《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C-0011-03
五年制高职商务类专业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最为务实的专业之一,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更加注重谈判与沟通操作应用能力。《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专业大类的必修课,独具特性。
一、《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的个性与特性
(一)个性——基于学生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于外就是一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校学习时间长,这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18岁,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思维活跃,乐于沟通,但自我管理能力弱,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欠缺,专业素养有待于引导提升。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基础,以合作、交流实现发展,在教学中,实施以任务为中心的分组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可从学生生活、学习实情出发,通过活动、案例演绎沟通,剖析问题与障碍,再通过课堂知识学习迁移到社会真情实境中,提升学生倾听、善问、巧答沟通的能力;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做教师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更要想到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如生生冲动、师生冲突、生活购买等都要求双方协商、交涉、商量、让步……它绝对不是你赢我输的唯一结局。谈判的双方,若都是学生,他的个性对交流的方式、风格、成效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或者握手言和,或者陷入僵局,或者彻底决裂。基于复杂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专业教学既要建立在职业属性上,又要考虑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一致。通常情境下,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提供可行性的多选方案自行采纳予以实施解决,使用谈判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陷入冲突僵局。
总之,以任务为中心,实现知识活化,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回归课堂教学生活实事本身,又利于课堂教学的社会化,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
(二)特性——基于课程
特性是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如特殊的品性、品质。《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集政策性、知识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大多数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商务谈判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以商务谈判流程设计教学顺序,打破了原有的以知识结构为模块的教学思路,一般按照谈判前的准备、谈判开局、报价与磋商、成交与签约等工作环节系统化组织教学。谈判流程是由无数工作过程组成,而工作过程是个体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工作过程性课程学习,姜大源认为,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迁移、在迁移中内化,以训练完整的学生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会做某种东西。《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知识,充分展现职业教育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课程教学魅力。
二、《商务谈判与沟通》翻转课堂实例流程演示
2011年起由美国开始日渐流行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很受教育界青睐。那么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呢?仅仅局限于音视频、电子教材学习吗?笔者更同意“不应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的观点。除了教学视频外,应积极创造更多的活动,让学生面对面地互动。商务类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学做社会人。学习方法呈现多样化,学习者才不会孤立。师生在课堂上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才强,参与度才高。因此,教师课前除常规的备学生、备教材,更要在教学设计、布局、引导上下功夫。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在参与中获取经验,在思考中化解知识,在评估中提升能力。
(一)《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管理性课程,旨在经验积累。教学关键点在知识转化,一般流程设计为:情景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知识归纳——效果评价——课堂总结。情景设计突出“极精”。五年制高职学生双休、节假日参加勤工助学的机会较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敢于吃苦耐劳,具备一定的交流磋商能力。课堂上邀请学生围绕课堂主题教学活动,复述自己碰到的身边事,如销售(购买)商品、客户服务、旅游等,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性思考,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再提炼知识点,探寻在具体环境(报价、讨价、还价、让步、僵局)中的策略与技巧,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二)《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沟通性课程,旨在交流合作。教学关键点在技能养成,一般流程设计:活动体验——互助交流——教师引导——整合共识——模仿练习——效果评估——归纳总结。活动设计突出“极简”。由于处于互联网时代,学生业余娱乐性活动观赏较多,可自主操作综艺活动电子游戏软件,如谁是卧底、你写我猜等,都是以沟通为主题的活动。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自我创意编排组织活动。教师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事前与事后。事前重在课前的准备,与组织者协商,如活动所包含的知识点,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同伴化解学习;事后注意课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评估,指出课程自主自助学习中的盲点、弱点。 (三)《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艺术性课程,旨在技巧策略。教学关键点在素质教育,一般流程设计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知识归整——迁移转化——课堂总结。案例分享突出“极致”。围绕教学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有趣的故事等,要求经典、有触动性,在课堂上与同伴分享。如三十六计、名人名家励志、产品销售成功与失败等,将学生引入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获得分析实际生活情况的能力,从而体现学习者的职业行为。目的是,激发和带动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再通过课堂讨论或争论、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要做好导演,启迪学生思维,让教与学深度融合。
三、翻转课堂实践后的启示
启示一:“翻转”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也让教师活跃了思维。
翻转课堂实践的主体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其智力性因素差异较小,非智力性因素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所以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教师的视角里,更不能将学生鲜活的思维局限在自我狭隘的范围内,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探究学习视域,彰显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大量增加在务实的课前准备上,减少务虚的程序式规范,要跳出课本,多读书籍;要跳出学校,认知社会;要跳出杂务,多思博学。
启示二:“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营造了师生呼应互赢空间。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师生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或展示自己的所学,或解答他人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生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体验丰富深刻,提出的问题较多,并且学生会提出预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他们敢想也敢说,行为直率,有时教师确实感觉难以招架,甚至感觉力不从心,应付不了。这确实说明,教师不再是万能的解答器,课程已成为师生共同开发学习的载体,教师需要不断补充能量,让边教边学成为一种职教新常态。
启示三:“翻转”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但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关键。
翻转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方可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有学习欲望的学生,“翻转”确实引发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但五年制高职学生两极化比较严重,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收效不大。成功的学习者是因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优化了学习,而一部分学习懒惰者,我们该给他们带来什么本质性变化呢?众所周知,渔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很多人没有成长是因为不善自我管理;很多人成长非常快,是因为他掌握成长的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庭、学校、教师要形成合力,将自我管理作为一种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才能提升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方健华)
Searching for the Most Effective Entry Point i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Practice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WANG Wei-ting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关键词:翻转课堂;《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C-0011-03
五年制高职商务类专业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最为务实的专业之一,其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更加注重谈判与沟通操作应用能力。《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专业大类的必修课,独具特性。
一、《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的个性与特性
(一)个性——基于学生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于外就是一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校学习时间长,这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18岁,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思维活跃,乐于沟通,但自我管理能力弱,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欠缺,专业素养有待于引导提升。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基础,以合作、交流实现发展,在教学中,实施以任务为中心的分组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可从学生生活、学习实情出发,通过活动、案例演绎沟通,剖析问题与障碍,再通过课堂知识学习迁移到社会真情实境中,提升学生倾听、善问、巧答沟通的能力;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做教师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更要想到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如生生冲动、师生冲突、生活购买等都要求双方协商、交涉、商量、让步……它绝对不是你赢我输的唯一结局。谈判的双方,若都是学生,他的个性对交流的方式、风格、成效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或者握手言和,或者陷入僵局,或者彻底决裂。基于复杂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专业教学既要建立在职业属性上,又要考虑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一致。通常情境下,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提供可行性的多选方案自行采纳予以实施解决,使用谈判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陷入冲突僵局。
总之,以任务为中心,实现知识活化,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回归课堂教学生活实事本身,又利于课堂教学的社会化,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奠定良好的沟通基础。
(二)特性——基于课程
特性是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如特殊的品性、品质。《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集政策性、知识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大多数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商务谈判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以商务谈判流程设计教学顺序,打破了原有的以知识结构为模块的教学思路,一般按照谈判前的准备、谈判开局、报价与磋商、成交与签约等工作环节系统化组织教学。谈判流程是由无数工作过程组成,而工作过程是个体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工作过程性课程学习,姜大源认为,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迁移、在迁移中内化,以训练完整的学生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会做某种东西。《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知识,充分展现职业教育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课程教学魅力。
二、《商务谈判与沟通》翻转课堂实例流程演示
2011年起由美国开始日渐流行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很受教育界青睐。那么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呢?仅仅局限于音视频、电子教材学习吗?笔者更同意“不应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的观点。除了教学视频外,应积极创造更多的活动,让学生面对面地互动。商务类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学做社会人。学习方法呈现多样化,学习者才不会孤立。师生在课堂上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才强,参与度才高。因此,教师课前除常规的备学生、备教材,更要在教学设计、布局、引导上下功夫。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在参与中获取经验,在思考中化解知识,在评估中提升能力。
(一)《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管理性课程,旨在经验积累。教学关键点在知识转化,一般流程设计为:情景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知识归纳——效果评价——课堂总结。情景设计突出“极精”。五年制高职学生双休、节假日参加勤工助学的机会较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敢于吃苦耐劳,具备一定的交流磋商能力。课堂上邀请学生围绕课堂主题教学活动,复述自己碰到的身边事,如销售(购买)商品、客户服务、旅游等,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性思考,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再提炼知识点,探寻在具体环境(报价、讨价、还价、让步、僵局)中的策略与技巧,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二)《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沟通性课程,旨在交流合作。教学关键点在技能养成,一般流程设计:活动体验——互助交流——教师引导——整合共识——模仿练习——效果评估——归纳总结。活动设计突出“极简”。由于处于互联网时代,学生业余娱乐性活动观赏较多,可自主操作综艺活动电子游戏软件,如谁是卧底、你写我猜等,都是以沟通为主题的活动。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自我创意编排组织活动。教师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事前与事后。事前重在课前的准备,与组织者协商,如活动所包含的知识点,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同伴化解学习;事后注意课堂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评估,指出课程自主自助学习中的盲点、弱点。 (三)《商务谈判与沟通》课程是艺术性课程,旨在技巧策略。教学关键点在素质教育,一般流程设计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知识归整——迁移转化——课堂总结。案例分享突出“极致”。围绕教学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有趣的故事等,要求经典、有触动性,在课堂上与同伴分享。如三十六计、名人名家励志、产品销售成功与失败等,将学生引入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获得分析实际生活情况的能力,从而体现学习者的职业行为。目的是,激发和带动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再通过课堂讨论或争论、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要做好导演,启迪学生思维,让教与学深度融合。
三、翻转课堂实践后的启示
启示一:“翻转”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也让教师活跃了思维。
翻转课堂实践的主体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其智力性因素差异较小,非智力性因素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所以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教师的视角里,更不能将学生鲜活的思维局限在自我狭隘的范围内,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探究学习视域,彰显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大量增加在务实的课前准备上,减少务虚的程序式规范,要跳出课本,多读书籍;要跳出学校,认知社会;要跳出杂务,多思博学。
启示二:“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营造了师生呼应互赢空间。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师生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或展示自己的所学,或解答他人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生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体验丰富深刻,提出的问题较多,并且学生会提出预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他们敢想也敢说,行为直率,有时教师确实感觉难以招架,甚至感觉力不从心,应付不了。这确实说明,教师不再是万能的解答器,课程已成为师生共同开发学习的载体,教师需要不断补充能量,让边教边学成为一种职教新常态。
启示三:“翻转”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但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关键。
翻转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方可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有学习欲望的学生,“翻转”确实引发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但五年制高职学生两极化比较严重,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收效不大。成功的学习者是因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优化了学习,而一部分学习懒惰者,我们该给他们带来什么本质性变化呢?众所周知,渔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很多人没有成长是因为不善自我管理;很多人成长非常快,是因为他掌握成长的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庭、学校、教师要形成合力,将自我管理作为一种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才能提升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方健华)
Searching for the Most Effective Entry Point i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Practice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WANG Wei-ting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