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程改革理论 培养中学生锻炼习惯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解读;培养;中学生;锻炼习惯;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试制度等等一系列改革,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新课改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新课改?新课改到底新在哪里?新课改后学生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解读新课改理论,是对新课改的高度重视。
  1.“新课改”概念、意义、作用
  所谓“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教育功能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原有的教育课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新课改势在必行。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愛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体育锻炼与自身的身体健康联系起来,与自身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自身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体育宣传是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2.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新课改后的课程由原来的多课程变化为均衡的体现,使之更具综合性、选择性和科学性,实现从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及模块学习的转变。
  2.1转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又要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设法转变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使体育练习与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强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单纯接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2.2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果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极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并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会看图并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强调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的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2.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新课改将全面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彻底改变以前重视分数,简单地以考试成绩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参与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热衷于比赛的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如: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投篮、拔河等。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做到一物多用,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锻炼习惯的养成。新课改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和困难是广大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和教材方面面临着新的任务、责任和挑战。
  总之,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况,阐述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及必要性,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借鉴营销学的需求规律与需求管理、顾客接受过程以及推销方格等理论,从挖掘信息需求、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能力3个维度,探析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策略。
【摘 要】在中学音乐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突出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音乐学科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主要艺术门类之一,在学生
【摘 要】本文探讨了电磁理论在生活、科技方面的应用,主要介绍了霍尔效应测车速及电磁加速,包括回旋加速器和电磁轨道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认识到理论是可用的。  【关键词】电磁理论;霍尔效应;电磁加速  电与磁是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的自然现象,而且发现磁现象早于电现象。我国还是发现天然磁铁最早的国家之一。电和磁现象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陀螺仪等对电场的應用,古代的“司南
【摘 要】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阅读束缚,始终以创新思维对教师教学以及教参注解进行辩证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阅读使个性思维得以释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主体地位;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对学生个体的特点的尊重和理解。而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特点的知识教学方法,以游戏教学的方法组织数学知识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培养学生与数学的情感,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数学。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推广游戏教学法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进入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激荡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语文生动的情境性和广阔的开放性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是小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语文
介绍了ILASⅡ和汇文Libsys5.5的馆藏统计功能设置,阐述了汇文Libsys5.5和ILASⅡ馆藏统计功能的应用,提出了ILASⅡ向汇文Libsys5.5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图书馆员是中学信息服务的承担者,其能力水平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中学图书馆应积极培养馆员的职业能力,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和科学的考核系统,以不断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
介绍了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