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被遗忘状态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遭到了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甚至自己的遗忘.他们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主人公托马斯一样,成了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局外人.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遗忘了许多.世界因此变得媚俗,悲剧也因而变成了喜剧.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忘记了更多美的存在,得到了一切的时候也便会在同样的状态下感到失去了一切.而且,如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Muss es sein?Ja.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对,非如此不可)一样,客观是无法改变的.因为,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格物”、“致知”,这两词来源于《礼记》,《礼记·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此书却只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界的发展影响颇深,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要求接轨,尤其是“教文育人”这一点.于漪在她的基础教育观中提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