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享乐的专门机构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时代的皇帝,虽位高权重,至尊至贵,但在职业身份之外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所以,他们设立个专门的机构,为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娱乐与游戏提供方便,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为下棋:唐朝在宫内设棋博士
  唐朝的李氏皇帝,大多爱好下围棋。例如,李渊爱好围棋甚至到了“通宵连日,情忘厌倦”的地步;李世民也是个棋迷,曾专门写有两首五言《咏棋》诗,其一是:“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李隆基更是被史书称为“多艺”,其中就包括棋艺。宋人陶彀《靖异录》中记载了一个他和宁王下棋的故事:“明皇因对宁王问:‘卿近日棋神威力何如?’王奏:‘托陛下圣神,庶或可取。’上喜,呼将方亭侯来。二宫人以玉界局进。遂与王对手。”可见玄宗爱围棋之甚。
  因为皇帝大多爱下围棋,所以唐代宫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有棋博士一职,由会下棋的宦官担任,专教宫人下棋。《新唐书·百官志》载:“初,内交学馆……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乙、篆书、律会、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内教十八博士中专设有棋博士一人,可见这些皇帝们对围棋的爱好与重视了。
  李隆基还设立了“棋待诏”这样的官职,用以招揽国内外的围棋高手,陪自己下棋,或者是参加一些活动、著书立说、弘扬棋道等。
  为斗鸡:李隆基专设斗鸡坊
  李隆基还特别喜爱斗鸡。他当太子的时候虽然喜欢,但还不敢太过于放肆。等到即位成为皇帝,立马就在宫中专门修建了斗鸡坊。唐人陈鸿《东城父老传》中就说:“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放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
  唐人笔记中还有一个多次出现的神鸡童贾昌的故事。贾昌是一个13岁的少年,以斗鸡之术高超而得到李隆基的超级喜欢。《东城父老传》中说:“昌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开元十四年,昌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天下号为神鸡童。”就这么一个玩斗鸡的孩子,唐玄宗出行去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都带着他,“开元十三年,(贾昌)笼鸡三百,从封东岳”。
  设专职机构以玩耍斗鸡游戏,行封禅大典也念念不忘,可见唐玄宗的不务正业与荒唐程度。
  为面首:武则天专设控鹤监
  圣历二年(699),已垂帘听政历时40年的武则天似乎是感觉自己有些心力交瘁、力不从心,想解脱一下,于是就在这一年初设立了一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新机构——控鹤监,由面首张易之任控鹤监丞。久视元年(700)又改称奉震府,以张易之为奉震令。
  武则天设立这个机构,一是为面首张易之等提供合法的身份与活动场所;二是为自己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之处。简言之,就是武则天寻欢作乐、管理美貌男小三们的专门机构。在里面任职的也都是面首及一些轻薄的文人,极其类似历代皇帝们的“三宫六院”,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就是这里的“皇后”和“贵妃”。
  《新唐书·杨再思传》中说杨再思“为人佞而智”,每每夸赞张昌宗“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虽是谄媚之语,亦可见女皇“以容貌幸”的选美标准。所以,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女皇提供“男性温存”;除此之外,它的另一功能是曲宴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由于是皇帝、面首和宠臣们的内宴,这个地方很快就堕落成一个制造闹宴、赌博、酗酒等各种荒诞行径的地方,成为宫中的“海天盛宴”,引起众多正直大臣的非议。
  为养猫:明代专设猫儿房
  猫儿房是明代宫廷内的一个宦官机构。出自太监刘若愚之手的《酌中志》在“内府衙门职掌”一节中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可见猫儿房之职责是专职养猫,并选拔佼佼者觐献给皇帝。
  因为生在皇帝家,这些猫和人一样,有专有的名字、称呼和等级。例如,公的叫“某小厮”,母的叫“某丫头”,被阉割的公猫一般叫“某老爷”;得到皇帝和后妃们特别喜爱的,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该赐名的赐名,该封号的封号。有了职衔的猫就叫“某管事”,就可以“随同内官同领赏赐”。根据猫的官衔不同,这些“猫管事”还被分为“大管事”与“小管事”,等等。
  如果有猫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喜欢,就会生有风光,死有哀荣。嘉靖皇帝就曾特别喜欢两只猫。一只叫“霜眉”的猫颇通人性,被嘉靖封为“虬龙”。它死后,皇帝伤心不已,下令葬于万岁山北侧,命为“虬龙冢”,并立碑祭祀。为了解除嘉靖皇帝失“霜眉”之痛,猫儿房又千遴万选来一只狮猫,也颇得皇帝喜欢。后来,这只狮猫也死掉了,“上痛惜,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升”。
  皇帝玩物丧志,待畜即厚,待民必薄。海瑞说嘉靖一朝的政治是“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老百姓则用他的年号挖苦他,说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如此,皇帝混蛋,民怨沸腾,离一个王朝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齐风)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有着其特殊的作用,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成长,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强化民族音乐教育,是我们每个音
一、音乐采风的起源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歌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歌唱也更加盛行,它几乎是社会各阶层的共同爱好,但所唱的歌不同。因为歌唱与庶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周代统治者为了察民情掌握人民的思想动向而特别设置了“采风”制度,搜集下来的歌词“风”与古老的祭祀歌曲“颂”以及贵族所创作的歌词“雅”经过一些人的“采风”和“收集”,“改编”形成了“诗三百”的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孔子曾以它为音乐材料传
谁是造假的祖师爷?不好考证。有人说是赵武灵王,也有人说是秦昭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说:“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就是说,赵武灵王让人搭架子在石头上刻上巨大的脚印,然后在旁边注释说:赵雍到此一游。后人若糊涂,往往就会被骗了——哇,原来赵武灵王是个巨人啊!同样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