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机 构】
:
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非典型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5~2004年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35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表现为白瞳者298例(85.1%),斜视29例(8.3%).非典型临床表现有:眼球震颤1例(0.3%),眼睑肿胀1例(013%),角膜水肿36例(10.3%),前房积血13(3.7%)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临床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10例16只眼,均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晶状体透明度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采
目的 分析预防性激光治疗对大的黄斑玻璃膜疣的效果.方法 黄斑部有多个(>10个),大的(直径>63μm)玻璃膜疣者23例.其中7例对侧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玻璃膜疣眼进行激光治疗.另外16例为舣眼玻璃膜疣,随机选择一只眼行激光治疗.氪黄激光"C"型光凝该23只眼的黄斑区.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像和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 激光治疗后,14只眼玻璃膜疣减少,7只眼玻璃膜疣无明显变化,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治疗前后对照研究.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的30例(30只眼)CNV患者纳入研究.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为便
例1 女 43岁双眼视物不见伴双眼胀痛16年,左眼胀痛难忍3月,于2006年5月15日人院.有精神分裂症病史,长期服用氯丙嗪,每日剂量500~1500mg,已有23年.全身检查:颜面部、耳周及颈部皮肤明显变粗呈黑褐色,有独立或融合成片的小结节,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少数皮肤有破溃.皮肤病损均见于暴露部位,未暴露部位未见病变.眼部检查:视力双眼无光感.眼睑皮肤粗糙增厚有色素沉着、无结节。
患者 男 69岁 以"双眼眼红3月余,头痛、眼眶痛近2月"于2007年10月18 日由外院转入.病程中,患者感乏力,鼻塞、厌食,体重下降近10kg,长期点用降眼压药物.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不大,双肺呼吸音粗,肝脾无增大。
目的 评价经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23G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核及皮质或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和(或)皮质掉入玻璃体腔17例,人工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8例,共25例患者.应用23G光纤经白内障超声乳化侧切口,23G玻璃体切割头经主切口,颞下角膜缘后4 mm置23G灌注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一种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病.DR以周细胞丢失、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新生血管形成等为主要病理学改变.迄今为止,关于DR的发病机制存在许多假说,如细胞因子作用、多元醇途径的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的活化、氧化
目的 探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102例(102只眼)PPV术后角膜上皮损伤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即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与0.1%玻璃酸钠滴眼液交替滴眼,每次1滴,每日各4次;对照组,即0.5%左氧氟沙星滴眼,每次l滴,每日4次,疗程均为7d,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
目的 探讨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为临床聚散系统异常的诊断提供更直接、更有意义的指标.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12年10~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志愿随机抽取50名20~28周岁在校近视大学生,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在屈光不正全矫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聚散灵敏度检测和融像性聚散检测,并利用Flashed Von Graefe法测量视近隐斜,利用SPSS 13.0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