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如果没有欢欣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负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契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
  学日渐普遍起来。多媒体教学虽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下面是我对多媒体教学利弊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软件的制作,强化了图、文、声等功能
  学生在上课时听其美声,观其靓色,易于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其内容,增强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们采用的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是依照语文的内容,配以与之相应的画面,加上配音。可以说每一篇课文简直就是一部小小的影片。
  二、多媒体语文课件往往只注重课件本身的图、文、声,却忽视了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的开发,由于内容涉猎的范围较广,容量较大,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屏幕,教师关注的是屏幕该出现什么,鼠标该如何移动,如何点拨,而对学生的关注、提问却显得有些不足,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一般仅限于课件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回答问题中所产生的“争论”,教师只能稍微点拨,每个学生当然也不能充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语言得不到锤炼和
  发展。
  三、多媒体语文教学由于强化了图、文、声的结合,这样就削弱了对语言本身的品味、欣赏,使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受到削弱,想象力得到限制
  多媒体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声像的结合,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方面直观、平面的文化形象,使他们获得感官上的轻松感受,这样有助于语文信息传递的快捷与形象,但同时又缺乏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阅读,这样对文章所描写的至纯至美的情境根本得不到体会想象,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主要是看一系列图像,听一些声音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图像再美,背景音乐再美,朗读得再美也无法代替学生对语言的体味与领悟。
  四、多媒体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曾经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只有对各种语言材料本身的感受了解,品味并联系生活的体验,领悟语感,组织体验,反复比较、推敲,才能从语言文字、遣词造句、格式特点等方面领悟到语言的规范、准确、意境、情境等。可见多读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能使我们在所读文章的引导下,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技能。
  鉴于此,作为传递多种信息的载体与现代化教法相结合的一
  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永远不能替代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
  读、写。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我院用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住院病毒性肺炎患儿80例, 均符合卫生部<小儿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应用于各科教学中,着重从物理方面来谈谈教学媒体的应用。
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在过去的8年间,我有过喜悦,也有过痛苦;有过欢欣鼓舞,也有过牢骚满腹。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或许有过一些不如意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不敢在教学方面倦怠马虎,因为这是我对父亲的承诺,是一个为人师表者对自己良知的承诺。  这8年来,我带过了除理科复读班外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班级。但可以说,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我很难记住班上学生的分数,我很难知道班上哪些学
客观性是宪法解释的前提和基础,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不是科学意义或本体意义上的,而是交谈意义上的,因此这种客观性不可能是终极的和绝对的,而只具有相对意义.宪法解释的客观性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制定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基础。它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用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时,其中有关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磁场方向等相关问题,学生普遍感觉较难,不容易掌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悟出一种很好用的方法,在解决有关通电螺线管类习题时简单、好懂、准确,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上左;下右;通电螺线管;正面电流方向  在初中物理《电与磁》教学实践中,感觉到每届学生在学习右手螺旋定则时比较困难,不能灵活运用定则解题,一部分学
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计划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卫星方案论证会.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原中科院自动化所)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