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秩序的一体化及其缺失——《大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以教为中心,建构了一个教化—道德—政治一体化的世界.朱熹以天理为中心,将教化—道德—政治的一体化理解为普遍本质于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的贯穿与一致;王阳明则以仁心感通为基础,将教化—道德—政治的一体化理解为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甚至天地万物的浑然整体.尽管阳明克服了朱熹进路中道德个体向政治整体跨越的认知间断,以及教化—道德—政治一体化生存的起点或根源问题,但究其根本,二者一样恪守着个体道德与政治秩序的一体性,缺失了世界及其秩序的自在性与自然性,人类社会自身的自在性,他者的差异性和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彼此分界、相对独立,最终使得隐逸生存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其他文献
浙江日报讯 5月2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建设法治浙江决议实施15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出席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主持会议。  袁家军指出,决议实施15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在法治浙江建设中承担了重大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15年来人大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实践,生动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有力推动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自觉,有效服务了全
期刊
明代“气学”心性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分别以王廷相的“性由心主之”与吴廷翰的“心由性主之”为代表.王廷相建构了现实、动态的人性论,其“性由心主之”理论将人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