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号交叉使用对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影响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与期刊在出版物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出版图书使用国际标准书号(ISSN),出版期刊使用国际标准刊号(ISSN)。这一点原本没有歧义,但近年出现了大量以刊号出版图书、以书号出版期刊的现象,给图书馆采访编目工作带来很多困惑。本文即对此现象加以探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探索图书馆采编工作能够采取的解决方法。
  
  一、书刊号交叉使用情况
  
  1、ISSI和ISBN介绍
  连续出版物是具有统一题名,逐次分册出版发行,并伴有数码编号或年月标志,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的印刷或非印刷形式的出版物。ISSN是每一种连续出版物的唯一号码。1925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帮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ISSN中心,设在法国巴黎。中国于1986年建立了ISSN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
  图书是具有一定篇幅并印制成册,以单行本形式刊行的非连续出版物文献,标识符号为ISBN。ISBN是1972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实施的。ISBN具有唯一性、专指性、顺序性和检索f生的特点。每一种图书的每一种版本只有一个号码,不可重复。
  连续出版物与图书都是各自唯一编号,不可重复,但两者又有区别,一种连续出版物,无论出版多长时间,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编号;图书则无论书名、作者等是否相同,每种版本都是用唯一一个编号。
  
  2、书刊号交叉使用情况
  按照以上介绍,书号和刊号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不能混淆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分配规则”指出了书号适用范围:印刷的图书和小册子(以及此类出版物的不同形式);盲文出版物;出版者无意定期更新或无限期延续的出版物……。不适用范围则特别标明:连续性资源(例如定期刊物、不定期出版的丛书以及正在整合中的资源)……
  但在具体出版行为中,书刊号交叉使用的情况却大量出现,主要是以书号出版连续出版物,举例如下:
  1)使用书号出版连续出版物:
  《老照片》,冯克力执行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第46、47、48期,分别用ISBN号:7-5628-1583-6、7-80713-380-5、7-80713-394-5。
  《古地理学报》,冯增昭主编,地质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第2卷第1~第4期分别于2月、5月、8月、11月出版,每期用不同的ISBN号:7-116-03033-6、7-116-03083-2、7-116-03123-5、7-116-03265-7。
  《藏书家》,齐鲁书社自2003年至2005年出版的第8、9、10期,分别用不同的ISBN号:7-5333-1254-6、7-3333-1378-X、7-3333-1473-5。
  2)使用刊号出版图书:
  这种情况较之书号出版期刊少得多,主要发生在年鉴等一些特殊类型的出版物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一直使用刊号1000-9647,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编纂发行的我国唯一一本综合性国家年鉴。
  年鉴是继期刊、报纸以后发展起来的连续出版物,是系统汇集上一年度的重要信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大多数年鉴使用书号出版,然而年鉴所使用的号码也比较混乱,既有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年鉴,也有以刊号出版的年鉴,还有许多为非正式出版物,没有使用任何编号,也没有出版社。如《四川年鉴》一直使用刊号ISSN1003-6814出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则一直使用CN12-1228出版。
  3)同一种文献题名,期刊号与图书号并存: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期刊的合订本中,例如期刊《故事会》,上海文艺出版社主管、主办,刊号为0257-0238,而《故事会》2006年13期(总第358-361期合订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用的是ISBN号7-5321-2995-0。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中国钢铁工业》编辑委员会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出版时用书号7-50240803-7,而在1999年出版的该年鉴,使用了刊号1003-6806。
  《湖南广播电视年鉴》,1986年至1996年出版时没有用任何号码,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版和1998年出版时采用ISSN号1003-6806,从2000年起,由今日中国出版社用ISBN号7-5072-0672-6出版。
  
  二、书刊号交叉使用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困惑
  
  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基于文献类型的特点,也为便于读者借阅,图书和期刊通常属于不同的部门采访和编目,一种期刊只要连续出版,无论出版多长时间,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编号,编一条记录即可,在记录上按时间顺序挂接不同刊期。而图书则需要每种分别编目,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借阅。
  书刊号交叉使用,首先会对图书馆采访工作造成影响,对文献的系统采选及分流工作造成混乱,也容易产生书刊的重复采购。图书采购部门看到用书号出版的文献,自然会对适宜入藏的品种加以采选,期刊采购部门见到连续出版的某种文献,也会作为连续出版物积极采购,重复采购现象难以避免。同时,期刊基本采取每年订购一次的做法,而书号出版的期刊则不在此征订范围内,只能出版一期采购一期,极易造成漏采。一种文献先后用不同的书号和刊号来出版,征订渠道就不畅通,文献采购部门也不易采集齐全。
  书刊号交叉使用,对于编目的影响则是著录混乱:把书号出版的期刊当作图书来编目,只能是依据图书的著录规则,把刊号著录在书号的位置,不仅著录不规范,还会产生许多冗余的数据。就是说按期刊来做,只有一条数据,而按书来做,就得一期做一条数据,这些数据除书号和期号不同外,其他信息完全一致。
  例如《国际象棋小世界》,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封面明确写道:本书是连续出版读物,每逢双月一日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邮购部办理订购。在国家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中,该种图书从2000年到2005年共编了21条数据,一期一编,中间还有漏藏。
  再如,《刑事法判解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从2002年到2005年共有11条数据,2006年未见入藏。而2006年是在继续出版,还是转为正式期刊,不得而知。
  倘若把书号出版的期刊放到期刊库中,又需要在相同题名的期刊记录中客观著录每期的ISBN号,同样违背期刊著录原则,同时也使数据增加了许多注解,增加读者的检索负担。
  同时,各种文献著录时有不同的“资料类别标识”,用刊号出版的图书,检索时文献类型显示是“专著”标识,用书号出版的期刊,文献类型显示“期刊”标识,既不符合著录规则,也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不利于读者借阅。
  
  三、书刊号交叉使用原因分析及图书馆入藏建议
  
  1、书号出版期刊原因分析
  1)索取连续出版物的编号不易
  这是用书号出版连续出版物的最主要原因。新闻出版总署在“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对于期刊的出版申请有严格规定,要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还要有30万元注册资金、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等等。要出版一个刊物,要准备完备的材料,到ISSN中心申请。即使申请成功,要办好一个刊物,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出版一本书,只要向出版社提交文稿,申请一个编码就行了。因此,许多人就想到了用书号来出版类似连续出版物的文献。
  2)投石问路
  要出版一种期刊,除具备申请刊号等条件外,刊物的内容是否受欢迎,期刊有无发行市场也是一个问题。有些编辑部为避免期刊发行不好而导致停刊,先利用书号出版几期,了解一下市场反映。如果反响不错,很有可能申请正式刊号;如果效益不好,则不再出版。因此就出现了以书号出版期刊几期后,不再出版的情况。
  3)发表文章的园地
  有些大学出版社为给学校师生提供发表文章的机会,利用本校出版社的书号,连续出版期刊性质的文集。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政治科学》,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2005年共出版了4期,每期定价15元,都由阎学通主编,只是各期书号不同,页码略有不同。其实该种图书已完全具备了期刊的特征。
  2、图书馆入藏建议
  针对由此带来出版秩序的混乱,寄希望于政策法规的健全以及出版政策的放开,设想,如果书号和刊号申请起来非常便利,出版者也没有必要花费力气以书号出刊或以刊号出书。
  对于当前已经出现的书刊号混用情况,图书馆在入藏文献时,可以本着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借阅为原则,以读者使用起来快捷方便为目标,在此前提下,建议以书号出版期刊的文献,仍入藏到期刊库中,使读者检索相对方便,也较为符合文献类型的入藏范围。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41岁.因咳嗽、乏力、盗汗2个月加重伴发热5 d,于2005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时而伴有少量白色黏痰,无异味,乏力、盗汗,5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7.5~38.4 ℃,午后显著,胸部X线片及CT示双上中肺散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密度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