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慢性ITP临床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随访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治疗的慢性ITP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动态检测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及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分析其与儿童慢性ITP预后的关系。

结果

试验组共纳入30例慢性ITP患儿,试验组治疗前IL-2、IL-17A水平分别为(7.86±3.90) ng/L、(10.45±12.35) ng/L,健康对照组IL-2、IL-17A水平分别为(3.11±2.41) ng/L、(2.97±7.04) ng/L,试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7.123、-5.582,均P<0.01)。试验组治疗前IL-4、IL-10水平分别为(0.38±0.25) ng/L、(1.80±1.25) ng/L,健康对照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3.08±0.26) ng/L、(4.55±3.44) ng/L,试验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8.400、5.653,均P<0.01)。试验组治疗前IL-6、TNF、IFN-γ水平分别为(7.30±9.16) ng/L、(4.85±7.60) ng/L、(7.68±20.41) ng/L,健康对照组IL-6、TNF、IFN-γ水平分别为(5.44±4.18) ng/L、(1.97±0.37) ng/L、(4.81±17.71) ng/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与儿童慢性ITP的发病及疾病发展密切相关,慢性ITP患儿可能持续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动态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7A,特别是IL-17A,有助于判断儿童ITP的转归,可能对评估临床预后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抗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最主要的方案为抗病毒和对症治疗,目前在临床试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包括广谱抗病毒药(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核苷类似物(法匹拉韦和瑞德西韦)及抗疟药(氯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肝损,本文就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肝损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促进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16结合蛋白1(ULB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ULBP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KG1a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ATO对KG1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KG1a细胞ULBP1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TO对KG1a细胞表面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盒1(HMGB1)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C)及日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FC发作并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359例患儿为FC组,10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为发热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对FC患儿持续随访18个月并记录其癫痫发作情况。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MGB1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分析HMGB1对FC的诊断价值,合并其他资
目的研究高危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高危因素与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COG)、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学组儿童横纹肌肉瘤协作组(CCCG-RMS)制定的危险度分组,筛选原发于头颈部的高危儿童横纹肌肉瘤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刺病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分析原发部位、年龄、病理分型、转移等因素与诊疗策略、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儿29例。其中男17例(58.6%),女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TKI联合化疗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Ph+ALL患儿,选取自诱导化疗初期开始连续应用TKI联合化疗,后期未续贯移植治疗的30例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30例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8岁(2~16岁)
目的探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备导航模板,实现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alter骨盆截骨髋臼方向精准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单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左侧5髋,右侧7髋;年龄1.5~5.0岁(平均2.3岁)。依据CT数据,使用Mimics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磷化铝中毒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1例,女,12岁,吸入磷化铝48 h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经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后痊愈,且未遗留后遗症。重症磷化铝中毒者常规治疗下病死率高,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成功用于治疗此类患者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目的总结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生存状况,提高对此类患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房确诊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NB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即2007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分为2个阶段,进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分析,随访时间至2018年1月31日。结果1.共2
目的了解血友病患儿出血与关节病变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7岁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患儿关节出血为研究关节,收集前3个月研究关节的出血次数,应用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分系统对关节进行评估。将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