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发现孩子兴趣点,找到一种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写作方式,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女儿今年7岁,刚念小学一年级。现在的小一教学,已经开始让学童逐步学习表达,慢慢学写作文。我平日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女儿总体成绩还可以,可是一到写作文,她就像碰到拦路虎一样恐惧。
一次,我让女儿坐好,跟她讲解她的一篇作文中的各种漏洞:其一,以《小红她做好事》为题目很别扭,语言不通顺,要将“她”字去掉;其二,错别字一定要改,“林花”应是“淋花”;第三,文中多处忘写标点符号,让人读断气;第四,作文内容不能和题目不对照,这样考试中如果跑题就没有分了……我说了一大堆,女儿似懂非懂,下回再写作文,却仍犯老毛病,老师给的评语也不佳。久而久之,女儿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越写错误越多,让我疲于纠错,几乎对她失去信心。
我上网、翻书,查阅不少引导低年级孩子写作的技巧,可是放到女儿身上,却总是不管用。我让她写日记,她也不喜欢,反而说每天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本本儿上写几段无关痛痒的话很无趣,也很累人,根本坚持不了。看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只能继续寻找办法。
有一天,我正在新浪上发微博,女儿抱着一只长颈鹿玩偶凑了过来:“妈妈,你在做什么呀?”我看了看她纯真的小脸,打趣说:“写作文,大人的作文,在网上写。”女儿特别好奇,边看微博边问:“为什么大人的作文可以插图?还可以写那么短?还可以摆那么多可爱的卡通表情……”她一口气问了那么多,我干脆把她抱在怀里一起看。忽然,我突发奇想:既然女儿对这样的表达饶有兴致,倘若我改变她写作文的表达方式,她是不是就不那么厌烦写作文了?
说干就干,我买来几种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报事贴”,让女儿在贴上写她自己的“微博”,就跟妈妈在网上写的一样,可以画图,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还可以什么时候乐意写就什么时候写,心情好时可以写,不开心时也可以写,不会写的字,翻阅字典。若是哪天感到没什么东西可写,从书本上抄下几句自己喜欢的话也行。而且这些纸质微博,全由她自己贴到她房间木门的背后,爸爸妈妈不经她同意绝不偷看。
女儿觉着这样很好玩,马上高兴地操办起来。刚开始,她写好了会给我看一眼,我尽量压下心里那种爱追求完美的挑剔毛病,尽量宽容她的各种表达缺陷,给予鼓励和赞赏,同时也委婉指出里面的一些大错误,让她改正。对于她写的日志,在她允许之后,我和她爸爸都很积极地浏览、力顶兼评论。女儿果然很受鼓舞,几乎每日做完作业后都要“更新”一下,而且写得很认真,画得很起劲。渐渐地,这逐渐变成了女儿特有的习惯。碰到有特别开心或值得纪念的“大事”,她还会多写几页,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毫不厌烦。慢慢地,女儿对常规的作文不再那么抗拒了。
几个月过去了,一个周日,我忽然想起女儿的这扇“微博门”,不知道贴成什么样了,就趁女儿午休时悄悄去看。只见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不规则地粘在门上,宛若无数蝴蝶栖满木门的中上部分,个个翩然若飞,妙趣横生。女儿卧室的门真的成了一扇“微博门”。纸片上,张张都被女儿标上日期与天气。天气是女儿画的,天气晴好就画个微笑的太阳,有个太阳居然还缺了枚门牙,哦,那是那天她换了颗牙;若是有雨,她便画数滴斜斜的小水珠儿,跟网页上的天气预报一样,甚是可爱。还有一天,她写自己学洗小内裤,“内裤”两个字不会写,就画了个绿色的小三角形外加拼音“ku”,别有一番趣味!几乎每日,她都会写下两三句话,虽然文字寥寥,却韵味十足。而且从日期看,字也日渐写得端正,表达亦更趋顺畅。
原来看似平凡的生活在女儿细心的“记录”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我抑制不住高兴,捂着嘴悄悄溜出来。
更让人高兴的是,女儿近期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作文的进步,连老师都评价说她的作文越来越好了。
通过自由、谐趣的形式,女儿渐渐爱上了表达。为了让她偶尔犯懒时有书可抄可贴,我还为她买了很多童话书,这让她无形中就学到了不少新的词汇。更大的收获是,从纸片的只言片语里,我还能慢慢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悉知孩子所思所想,可以对症下药地去引导她。这扇“微博门”,不仅成功解决了女儿的“写作难”,而且还成了我们母女间隐形沟通的桥梁。
女儿今年7岁,刚念小学一年级。现在的小一教学,已经开始让学童逐步学习表达,慢慢学写作文。我平日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女儿总体成绩还可以,可是一到写作文,她就像碰到拦路虎一样恐惧。
一次,我让女儿坐好,跟她讲解她的一篇作文中的各种漏洞:其一,以《小红她做好事》为题目很别扭,语言不通顺,要将“她”字去掉;其二,错别字一定要改,“林花”应是“淋花”;第三,文中多处忘写标点符号,让人读断气;第四,作文内容不能和题目不对照,这样考试中如果跑题就没有分了……我说了一大堆,女儿似懂非懂,下回再写作文,却仍犯老毛病,老师给的评语也不佳。久而久之,女儿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越写错误越多,让我疲于纠错,几乎对她失去信心。
我上网、翻书,查阅不少引导低年级孩子写作的技巧,可是放到女儿身上,却总是不管用。我让她写日记,她也不喜欢,反而说每天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本本儿上写几段无关痛痒的话很无趣,也很累人,根本坚持不了。看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只能继续寻找办法。
有一天,我正在新浪上发微博,女儿抱着一只长颈鹿玩偶凑了过来:“妈妈,你在做什么呀?”我看了看她纯真的小脸,打趣说:“写作文,大人的作文,在网上写。”女儿特别好奇,边看微博边问:“为什么大人的作文可以插图?还可以写那么短?还可以摆那么多可爱的卡通表情……”她一口气问了那么多,我干脆把她抱在怀里一起看。忽然,我突发奇想:既然女儿对这样的表达饶有兴致,倘若我改变她写作文的表达方式,她是不是就不那么厌烦写作文了?
说干就干,我买来几种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报事贴”,让女儿在贴上写她自己的“微博”,就跟妈妈在网上写的一样,可以画图,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还可以什么时候乐意写就什么时候写,心情好时可以写,不开心时也可以写,不会写的字,翻阅字典。若是哪天感到没什么东西可写,从书本上抄下几句自己喜欢的话也行。而且这些纸质微博,全由她自己贴到她房间木门的背后,爸爸妈妈不经她同意绝不偷看。
女儿觉着这样很好玩,马上高兴地操办起来。刚开始,她写好了会给我看一眼,我尽量压下心里那种爱追求完美的挑剔毛病,尽量宽容她的各种表达缺陷,给予鼓励和赞赏,同时也委婉指出里面的一些大错误,让她改正。对于她写的日志,在她允许之后,我和她爸爸都很积极地浏览、力顶兼评论。女儿果然很受鼓舞,几乎每日做完作业后都要“更新”一下,而且写得很认真,画得很起劲。渐渐地,这逐渐变成了女儿特有的习惯。碰到有特别开心或值得纪念的“大事”,她还会多写几页,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毫不厌烦。慢慢地,女儿对常规的作文不再那么抗拒了。
几个月过去了,一个周日,我忽然想起女儿的这扇“微博门”,不知道贴成什么样了,就趁女儿午休时悄悄去看。只见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不规则地粘在门上,宛若无数蝴蝶栖满木门的中上部分,个个翩然若飞,妙趣横生。女儿卧室的门真的成了一扇“微博门”。纸片上,张张都被女儿标上日期与天气。天气是女儿画的,天气晴好就画个微笑的太阳,有个太阳居然还缺了枚门牙,哦,那是那天她换了颗牙;若是有雨,她便画数滴斜斜的小水珠儿,跟网页上的天气预报一样,甚是可爱。还有一天,她写自己学洗小内裤,“内裤”两个字不会写,就画了个绿色的小三角形外加拼音“ku”,别有一番趣味!几乎每日,她都会写下两三句话,虽然文字寥寥,却韵味十足。而且从日期看,字也日渐写得端正,表达亦更趋顺畅。
原来看似平凡的生活在女儿细心的“记录”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我抑制不住高兴,捂着嘴悄悄溜出来。
更让人高兴的是,女儿近期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作文的进步,连老师都评价说她的作文越来越好了。
通过自由、谐趣的形式,女儿渐渐爱上了表达。为了让她偶尔犯懒时有书可抄可贴,我还为她买了很多童话书,这让她无形中就学到了不少新的词汇。更大的收获是,从纸片的只言片语里,我还能慢慢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悉知孩子所思所想,可以对症下药地去引导她。这扇“微博门”,不仅成功解决了女儿的“写作难”,而且还成了我们母女间隐形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