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实现中国经济在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使中小企业的经济貢献与其从金融系统获得的支持相匹配。但银行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区别对待,使得中小企业受到信贷配给影响十分突出。只有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优化信息传导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才能有效缓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融资
  信贷配给理论是由斯蒂格利茨和韦斯于1981年通过建模分析形成的。信贷配给分为二种:第一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只对申请贷款的一部分企业和人群发放贷款(在我国主要为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即使其他企业和人群(在我国主要为小微企业)愿意支付比均衡的贷款利率更高的利息,银行也不会对其发放贷款;第二种情况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只满足贷款申请者的部分贷款需求,而不是对贷款申请者的全部贷款需求进行满足。
  目前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集中体现在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歧视上,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碰到的最大阻碍是银行拒绝企业的贷款申请而实施的“银行信贷配给”。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打破现在的制度约束,增强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中的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内因及形成机制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的非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贷后的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的本质。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金少,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容易产生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贷款违约。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歧视、信贷配给的内因。
  1.基于违约风险的信贷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和国有企业、大中型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小、经营风险高,银行为了避免或减少违约风险,要求在更高的利率水平r2上实现平衡,而在过去的20多年计划经济时代,在金融领域,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严禁高利贷和高息揽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对贷款的超额需求,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和融资难问题也日益突出。
  2.我国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在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物。这样就造成放贷后的道德风险,再加之一些中小企业鱼目混珠、逃贷骗贷而使银行计提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谈虎色变从而逆向选择,加重了信贷配给的取向。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资金周转,增强企业实力,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才能为融资方解除后顾之忧,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益。
  二、中小企业存在信贷配给现象的外因及形成机制
  1.在银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承担着“准财政”的职能,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承担着政府的一部分政策性贷款的任务,国家为了实行金融管制,对银行部门进行了政府干预和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政策性贷款和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任务。政策性财政信贷支持的任务主要为:为促进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发展向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发放的政策性贷款、为支持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向地方政府发放的低息借款、承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本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和为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信贷支持职能等等,这些建设都需要国有银行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进行政策性的财政信贷支持。并直接导致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以及在发放贷款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的信贷倾斜。
  2.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不健全的经济时代,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规定了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于官方的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平衡利率,导致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超额的贷款需求和中、小型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在金融市场化不是很发达、政府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直接行政干预、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政策倾斜、以及政府要求银行完成的政策性贷款任务等等,促使四大国有银行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不得不优先满足国有企业的超额的政策性贷款需求,对小微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不健全的金融市场中,人民银行、银监会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利率进行政策性指导和限制,政府的政策指导性信贷贷款的利率i1远远低于信贷市场由信贷供给曲线和信贷需求曲线决定的均衡利率i2,导致国有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超额的贷款需求区域(B)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中一个严重现象是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债务比例过高,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发放的很多贷款收不回来,形成坏账,导致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得不将催收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发放的不良贷款作为首要目标,从宏观经济金融信贷政策面上加强了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惜贷”和所有制岐视。由于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事前资质审查、贷款到期前管理、贷款到期后的收回和催收都是有成本的,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发放的小规模贷款,需要更高的贷款审核成本,而长期以来,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的现象长期存在。
  三、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对策
  在银行信贷市场上,由于银企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抵押品不足,缺乏有效显示银行认可的信用资质,逆向选择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
  1.改善企业生态环境。2010年以来,我国以金融市场化为导向,对原有的金融体制进行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许多不合理的金融政策、信贷贷款制度,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对其重新进行了改革设计、调整和创新。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干预、实行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等。金融市场化的推行极大地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遭遇的信贷配给的困难,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态环境。
  2.促进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进程,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巴塞尔协议Ⅲ》的推行,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准入金融市场政策管理的限制,并激励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股份制银行、担保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产生,同时给予金融政策上的扶持与金融规范的引导,鼓励发展区域性的专业银行,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国有银行业一枝独大的局面,不断促进资本市场多层次化的发展。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有利于扩大我国间接融资的比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股份上市、发债,可以有效缓解资金需求。
  3.减少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的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导致的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和小微企业的贷后的道德风险是信贷配给产生的本质。在社会中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小企业的新的资信评级体系,让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透明化,以便于及时处理违约和失信。金融市场不断深化以及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有效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和机制,加快我国金融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王伟.信贷配给、政府介入与政策性金融[J].浙江金融,2004(4).
  [2]姚耀军,董钢锋.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J].财经研究,2014(1).
  [3]周方.我国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6(6).
  [4]刘斌,袁其刚,商辉.融资约束、歧视与企业规模分布--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5(3).
其他文献
为了明确蚌埠市旅游业的状况,针对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旅游业现状和对蚌埠旅游业的对比研究,发现了蚌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金寨县小南京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了小南京村旅游业的相关资源,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 要:沈阳市作为我国首批智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具备发展智慧旅游的良好条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沈阳市发展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沈阳市目前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以期推动沈阳市智慧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沈阳;智慧旅游;路径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互联网+”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年9月,国家旅游局为了响应国务院倡导的“互
我国高校引进美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只具备了制度的“形”而不完全具备“神”,限制了这一制度作用的发挥。文章通过对加州大学教师长聘制基本要素和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加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