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重建现代哺乳动物共同祖先基因组图谱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祖先的外观形状已经通过化石证据部分还原出来,但是哺乳动物祖先染色体的数目一直都是一个谜。北京时间2021年1月7日,世界知名的Nature杂志刊发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外多国科学家,首次成功构建出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现生哺乳动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组图谱。
  研究团队发表了鸭嘴兽和短鼻针鼹(后简称针鼹)的基因组,并利用其信息对哺乳动物的演化以及单孔目性染色体演化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哺乳动物的重要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结果。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合作,首次成功构建出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现生哺乳动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组图谱,确定了现生哺乳动物最近共同祖先的染色体数量(60条),以及在各个类群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重要事件,追溯了现代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变化过程。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从2016年启动这个项目,相关研究分析在2018年全面开展,主要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团队、浙江大学周琦老师实验室以及澳洲阿德莱德大学Frank Grutzner实验室主导,也有一些对单孔目某些性状特点更加熟悉的实验室参与到部分基因分析中。由于是多国合作的科研项目,涉及到多个实验室成员协同合作,项目周期跨度长,所以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多样,除了攻克相关科研难题,克服学术分析上的阻碍,还要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態,所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所有团队辛苦钻研下,科研之花终于初绽芬芳。
  据了解,该成果是以研究团队获得的鸭嘴兽、针鼹等哺乳动物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为基础,比较人、有袋类动物、鸟和爬行动物等多种动物的基因组数据,最终追根溯源,获得了距今大约1.8亿年前的早期哺乳动物祖先的基因组演化信息。
  鸭嘴兽、针鼹都为单孔类哺乳动物,在大约1.8亿年前,它 ·们在漫长的进化中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分开来,是其他所有现生哺乳动物的姐妹群。鸭嘴兽因为具有鸭子般的嘴、鼹鼠般的身体和河狸般的尾巴,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演化的奇迹。而针鼹的长相虽然略微“正常”些,像一只刺猬,但是和鸭嘴兽一样,它们都有着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性。其中最奇特的是虽然作为哺乳动物,它们却像鸟类一样通过生蛋来繁殖后代,同时这类物种也能够分泌乳汁并哺乳后代。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这类单孔目物种的特殊性还在于它们具有的性染色体结构: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只有一对性染色体(雄性为XY,雌性XX),而它们则有五对共十条性染色体。因此作为最早分化形成的哺乳动物物种,单孔目处在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们了解哺乳动物演化历史的关键分支。
  毫无疑问,这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演化地位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对它们的性状特征起源进行研究,毕竟哺乳动物祖先的外观形状已经通过化石证据部分还原出来,但是哺乳动物祖先染色体的数目一直都是一个谜。幸而得益于本研究产生的两个高质量的单孔目基因组,研究团队首次构建出2n=60条现生哺乳动物最近共同祖先的染色体,为人们研究哺乳动物早期演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鸭嘴兽和针鼹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特殊事件,如与牙齿有关的部分基因丢失从分子机制上找到了这两种动物成年后完全失去牙齿的原因,而另一些保留的与卵形成有关的基因则提示了单孔类作为少数卵生哺乳类动物的线索。研究还发现编码哺乳动物的乳汁主要蛋白成分的基因在单孔目里已经存在,说明泌乳和乳汁的性状在所有现生哺乳动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就已经演化形成。
  “通过最新的测序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图谱,我们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数据,通过我们建立的算法,可以很系统的开展比较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演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张国捷教授说道,“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精细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过程如何影响哺乳动物早期演化过程,同时也解答了许多单孔目物种这一特殊哺乳动物类群许多特殊生物学性状的产生机制。”
  谈到下一阶段研究计划,相关科研人员表示虽然他们已经得到一个高质量、染色体级别的鸭嘴兽基因组,以及一个针鼹的基因组草图,但是相较而言,针鼹的基因组质量还不够好,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打算用上一些新的数据,进一步地提高针鼹的基因组,特别是Y染色体部分的组装结果。
  显而易见,这项科研会对人类未来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物种间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遗传信息经历过哪些变化,而哪些又是相对保守不变的。比如说,对于人的某些特异变化,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预判这些变化将会导致的结果;而对于所有哺乳动物之间都相对保守的序列,那么可以研究其中某些突变是否会导致人类的某些疾病。针对这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人类的某些性状甚至是疾病进行有指导方向性、更深层次的研究。
其他文献
纽约湾区又称纽约大都会区,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根据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定义,纽约湾区(纽约大都会区)可以分为大都市统计区(MSA)以及联合统计区(CSA)。  前者为狭义的纽约湾区,覆盖面积包括纽约市、纽约州、新泽西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区域等(共计25个县)。后者为广义的纽约湾区,覆盖了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共计31个县)。  广义的纽约湾区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
期刊
瑙鲁(Nauru)是位于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21.3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人口约9200 人,瑙鲁人在这个岛上生活的历史已经有千年之久了。瑙鲁的旅游景点不多,安尼巴惹湾和布阿达湖最为著名。  安尼巴惹湾位于瑙鲁岛东部的安尼巴惹区,是瑙鲁的一个大海湾,这里的海滩有瑙鲁最好的沙滩,日平均气温达30℃左右。游客在安尼巴惹湾不仅可以享受阳光的沐浴,
期刊
亚庇是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现任首府,位于婆罗洲西北方的海岸区,朝向南中国海,属于热带气候,四季皆夏,平均温度在23℃~ 31℃,全市约有70 万人口,是少见的以华人为主的首府,通用客家话。  美丽可爱的马来西亚货币  之前总是听别人描述说东南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仿佛需要我们去拯救的样子,但过去之后一看,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人家生活井然有序,哪里就水深火热了呢?所以,亲身去感受是必须的,大的方面且不
期刊
世界级大湾区一共有4个,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人口、面積,数量规模指标上,基础还是比较好,但人均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目前与其他三个大湾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11个城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的湾区,除了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和谐的问题。粤港澳作为一个开放的世界级大湾区,一定会有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在总量规模上大家都非常清楚,有不少的优势,但在第三产业占比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其它湾区还有一定的距离。大湾区排名前50的大学虽然和旧金山湾区的大学数量相若甚至更多些,但不能忽视旧金山湾邻近地区也有多家排名前50的大学并对该地区科创作出不少贡献。我们从专利的质量和特别在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数量上看到,和其他的湾区也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我国两家被列入创新百强企业的华为和中兴都在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再到创新驱动,甚至现在提出来在新业态里把传统要素之外的数据要素加进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新业态发展。  从创新的过程看,粤港澳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给了很多特殊政策,譬如深圳特区,当年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它是我们社会主义各个开放发展阶段的一个标本,科创在其中也发生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像深圳、香
期刊
香港自从2015年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局之后,从政府到各行各业都开始注重香港的创新科技,当然香港本身拥有很好的基础科研的能力和资源,但是缺乏产业,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深港两地一直都在开展科技方面的合作,而下一步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级的创新及科技中心,深港两地必须要深度的合作,利用灣区的产业资源和香港的基础科研的能力,共同去打造。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科技创新整个大环境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经济总量也比较大,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极为关注,我们往往关注湾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一些细小的政策正在一点一点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就是我们国家的市场化改革风向标。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市场经济、市场化的改革。这个地方也是综合改革的试验区,这里市场经济改革起步比较早,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浓,对于企业自身
期刊
粤港澳大湾区整个的规划,顶层设计已经非常好了,我觉得目前需要加强底层规划的内容。我们往往在顶层设计时都没有问题,但在落地的时候容易出现纰漏。  例如数据治理,原来的胶片时代大家对隐私问题没有认识,现在的图片保存推出云服务,马上涉及到隐私问题。实际这也是在网络普及环境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在2018年欧盟发布了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然后2019年美国也发布了《国家安全和个人数据保护法案》,他
期刊
随着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等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已成为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新兴产业孵化与传统产业发展并存,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学发展生力军、区域经济领头羊,产业集群化、园区化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产业集群居于政府、市场之间,体现“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成为体现和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