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高职学生《电子线路CAD》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文对教学改革中所采用的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了今后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子线路CAD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38-02
《电子线路CAD》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实践性、应用型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演示教学,理论和实践分离教学、课时分散教学等方式、知识点填鸭式教学。普遍面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从学生方面来说,认为学会使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并在电脑上生成印制线路板即可,至于能不能实用以及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往往不去关心,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从教师方面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于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了使该门课程改革效果更好的一些建议。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课程教学紧贴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以学生岗位针对性为前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课程”的思想,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方式重组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先原理图后印制板(PCB)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以往前半教学中都接触不到课程的核心内容(PCB的设计)的弊端。由任课教师精选教学项目,以项目带动内容,将内容融于项目,分散难点,使学生便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PCB设计制作水平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老师给学生全盘灌输软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重组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点融入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项目中。以PCB设计为宗旨,使学生在学完每一个项目后都能完成一定的PCB设计。并从应用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单面板、双面板等学习情境。课程后期预留时间,供学生练习CAD考试真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项目前要先对学生的职业岗位以及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分析,最后制定出与企业实际相关的课程教学项目,同时在选择教学项目时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电子线路CAD》课程精选了七个教学项目,其中包括简单模拟电路绘制、复杂电路原理图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绘制、双面PCB板的自动布局布线、单面印制电路板手动设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印制电路板制作。同时要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工作量有大有小,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又将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要掌握的岗位技能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
对较大的项目(如项目层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学生一个人完成有困难的项目,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搭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组安排一名学生担任项目组长,由各个项目组长给每个同学分配相应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掌握了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尝试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任务后请他们做“小老师”,让他们轮流辅导较难完成任务的同学,让他们在辅导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同学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练习机会。因此教学课时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课时分散,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之后,再另行安排上机实践时间;而是将授课时间集中起来,将所有实际设计对象搬到机房和实验室,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便于教师示范与学生即时训练相结合,知识点可以当堂消化与巩固,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
4.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设计本课程考核方案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和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学习态度是主要的评价因素;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對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完成后提交的作品的评价;综合上机和制板的作品考核占总成绩的40%,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5.教学手段的改革
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制作课件结合软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一堂课上真正的操作者只有老师,这样不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在教学改革中,虽然课件演示也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机房进行,一生一机,学生除了可以学习操作方法,还可即时的动手实践。
三、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完成每个项目中若干任务的过程的具体化,区别于以往的教案只是对知识点的罗列以及重难点的突出。在教学中进行教案设计时为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单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师、学生的活动,在该教学情境中要掌握的技能点、知识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完成该教学情景所经历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教学环节是教案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分为课前导学;知识链接;引入主题;提出任务目标;分析任务目标;任务实施;学生实际操作;教师个别指导、集中辅导;新课总结等。
四、几点建议
上述对《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归纳总结是建立在已经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为了使学生的所学更贴近于工作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前,应尽可能多的到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岗位上了解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内容,为制定项目积累素材;同时在制定项目时可以将与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如数电、模电、单片机等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二,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创新性。如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几个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这些项目,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设计项目,在实训课堂上,学生并不一定要做老师给的实训项目,允许学生使用自己更好的产品项目。
第三,在教学中如果使用的是英文软件或部分汉化的软件,考虑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较差,因此应注意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潘永雄.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子线路CAD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38-02
《电子线路CAD》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实践性、应用型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演示教学,理论和实践分离教学、课时分散教学等方式、知识点填鸭式教学。普遍面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从学生方面来说,认为学会使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并在电脑上生成印制线路板即可,至于能不能实用以及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往往不去关心,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从教师方面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于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了使该门课程改革效果更好的一些建议。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课程教学紧贴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以学生岗位针对性为前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课程”的思想,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方式重组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先原理图后印制板(PCB)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以往前半教学中都接触不到课程的核心内容(PCB的设计)的弊端。由任课教师精选教学项目,以项目带动内容,将内容融于项目,分散难点,使学生便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PCB设计制作水平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老师给学生全盘灌输软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重组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点融入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项目中。以PCB设计为宗旨,使学生在学完每一个项目后都能完成一定的PCB设计。并从应用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单面板、双面板等学习情境。课程后期预留时间,供学生练习CAD考试真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项目前要先对学生的职业岗位以及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分析,最后制定出与企业实际相关的课程教学项目,同时在选择教学项目时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电子线路CAD》课程精选了七个教学项目,其中包括简单模拟电路绘制、复杂电路原理图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绘制、双面PCB板的自动布局布线、单面印制电路板手动设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印制电路板制作。同时要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工作量有大有小,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又将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要掌握的岗位技能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
对较大的项目(如项目层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学生一个人完成有困难的项目,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搭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组安排一名学生担任项目组长,由各个项目组长给每个同学分配相应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掌握了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尝试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任务后请他们做“小老师”,让他们轮流辅导较难完成任务的同学,让他们在辅导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同学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练习机会。因此教学课时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课时分散,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之后,再另行安排上机实践时间;而是将授课时间集中起来,将所有实际设计对象搬到机房和实验室,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便于教师示范与学生即时训练相结合,知识点可以当堂消化与巩固,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
4.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设计本课程考核方案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和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学习态度是主要的评价因素;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對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完成后提交的作品的评价;综合上机和制板的作品考核占总成绩的40%,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5.教学手段的改革
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制作课件结合软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一堂课上真正的操作者只有老师,这样不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在教学改革中,虽然课件演示也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机房进行,一生一机,学生除了可以学习操作方法,还可即时的动手实践。
三、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完成每个项目中若干任务的过程的具体化,区别于以往的教案只是对知识点的罗列以及重难点的突出。在教学中进行教案设计时为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单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师、学生的活动,在该教学情境中要掌握的技能点、知识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完成该教学情景所经历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教学环节是教案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分为课前导学;知识链接;引入主题;提出任务目标;分析任务目标;任务实施;学生实际操作;教师个别指导、集中辅导;新课总结等。
四、几点建议
上述对《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归纳总结是建立在已经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为了使学生的所学更贴近于工作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前,应尽可能多的到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岗位上了解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内容,为制定项目积累素材;同时在制定项目时可以将与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如数电、模电、单片机等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二,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创新性。如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几个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这些项目,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设计项目,在实训课堂上,学生并不一定要做老师给的实训项目,允许学生使用自己更好的产品项目。
第三,在教学中如果使用的是英文软件或部分汉化的软件,考虑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较差,因此应注意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潘永雄.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