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派关羽守华容道看诸葛亮的政治智慧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三国政治、军事的角逐场上,无时不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展现。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派谁去守华容道这一人事安排上,诸葛亮是颇费心思的,我们从中看到了诸葛亮深邃的政治目光和高明的用人艺术。
  华容道非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只是伏击溃军的一个预设阵地,按诸葛亮的推测,这里是曹操败走的必经之地。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张飞、赵云镇守此处,而惟独要派与曹操有知遇之恩的关羽来镇守此处,难道诸葛亮是有意放曹吗?凭关羽勇冠三军的神勇,不把他派到主战场去发挥作用,却让他来充当打击溃军的预备队,诸葛亮是何用心?凡此种种,疑窦顿生。
  我们以为,这正是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高明之处,派关羽去守华容道,是他精心筹划的谋略,因为此举可以收到一石数鸟的政治效果。
  一、 曹操不可杀,派关羽守华容道就是为了放曹
  大家很清楚,赤壁之战发生之时,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尚未形成,作为刘备方面,实力还相当弱小,既无地盘可以立身,更无实力与曹操抗衡,只能依托与孙权联手,共同抗击曹军。“消灭曹军,问鼎中原”,刘备根本无此实力,“立身求发展”,才是当前的战略方略。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
  而當时在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唯有曹操实力最为强大,也唯有曹操有能力暂时统一北方,安定北方的社会局面。无论是对曹操的实力,还是曹操的政治作为,诸葛亮应该是谙悉的。当此之时,如果杀了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中国北方势必会大乱,势必会重新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数十万的百姓会生灵涂炭,刚刚恢复起来的社会经济又会重新走向崩溃和凋敝。
  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诸葛亮,他不能不考虑这个因素,不能逞一时之快而使天下大乱。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一直视曹操为真正的政治对手,视孙权为政治盟友,这不仅在隆中对策中有精辟论述,而在其政治生涯中也是这样行事的。难道他不希望剪除这一政治对手?但是他高瞻远瞩,并未逞一时之快,而是为长远计议,毅然做出了放曹的决定。他的这一决定,是要冒政治风险的。
  派谁去实施这一方案,做到让曹操走脱呢?当然的,关羽是最佳人选,也惟有关羽能做得到放曹。换了张飞、赵云,必然会取曹操项上人头。
  大家知道,曹操对关羽有知遇之恩,关羽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义士,所以诸葛亮在守华容道的人事安排上并非犯了糊涂,而是有意为之。他要假关羽之手放掉曹操。放曹,此乃诸葛亮一石数鸟之一鸟也。
  二、 杀关羽威风,稳固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
  赤壁之战发生之时,乃诸葛亮走出隆中不久。在短短的时间内,诸葛亮除了深得刘备信任以外,很难说深孚众望。其间诸葛亮指挥过火烧新野等几次战斗,尽管有所斩获,但都是退却中的防御战,在刘备军中还没有大的建树。
  由这样年资尚轻的一介书生来指挥三军,关羽、张飞、赵云辈恐很难从心里信服。能听其调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刘备的面子。在三顾茅庐之时,对于刘备的过于谦恭,关、张二人已有微词。在以后的行军布阵之中,关羽、张飞也时有轻谩的言语。
  对于自己在刘备军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诸葛亮想必是十分清楚的。只有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才能保证政令的畅通,才能确保自己政治抱负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呢?诸葛亮选中了关羽,选中了华容道,他想借守华容道做做文章,向关羽施威,杀一杀关羽的威风,以此来肃整军纪,震慑三军。常言道,擒贼先擒王。杀了勇冠三军的关羽的威风,也就慑服了众位将领。
  大家知道,在刘备与曹操小沛交恶败走以后,关羽携两位嫂嫂暂栖曹操营地,曹操爱惜关羽将才,多方给予优厚待遇,爱才怜才之心溢于言表。曹操真心想收留关羽,乃至于关羽为回归刘备军营,过五关连斩曹军六位守将,曹操也全然不问,仍厚礼相送。其爱才之心不谓不切,眷宠之情不谓不厚,知遇之恩不谓不隆。
  关羽是一位以“义”名重当世的名将,知恩图报存念已久。派他去守华容道,完不成任务,自在预料之中。所以诸葛亮要借关羽放曹违反军令之事来杀杀关羽的威风,灭灭他的锐气。
  故此,在赤壁战役人事安排上,诸葛亮采用激将法,先给众位将领一一安排了工作,惟独冷落关羽,令关羽坐立不住,负气签立军令状。
  正如诸葛亮所料,关羽果然义放曹操,违令回营,等待军法严惩。此时此刻,这一切也正是诸葛亮所需要的,于是他一脸正色,喝令按军法斩首。
  堂堂一员大将眼看就要伏法,这对三军将士,包括关羽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慑。于是众人纷纷跪地求情。
  诸葛亮借守华容道向关羽施威,收到了震慑三军的效果,从而树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威信。此乃诸葛亮一石数鸟之二鸟也。
  三、 卖人情与刘、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诸葛亮虽向关羽施威,但他深知关羽在刘备军中的特殊地位,刘备断然不会因为军令而杀了与自己情同手足的结义兄弟。这在后来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失去理性发兵复仇可以看出。所以诸葛亮料定刘备会出来拼死力保,不会让关羽轻易丧命。正如诸葛亮所料,在关羽被推上断头台的一刹那,刘备大叫“刀下留人”!
  刘备方面的事业还处在初创阶段,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杀了关羽岂不是自毁长城?从内心来说,诸葛亮也是不愿杀关羽的。于是在刘备出来说情之际,诸葛亮顺水推舟,卖了个人情给刘备,“既然主公说放人,那就打几十军棍放了吧。”
  诸葛亮的这一做法,既感动了刘备,也施恩于关羽。从此融洽了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也融洽了与关羽的同事关系。
  就刘备而言,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有才能的干臣,也是一位听话的驯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他心中是有尊长的,他明白做臣子的道理,不用担心自己今后政令的推行,也不用担心他的桀骜不逊,这种人用起来是可以放心的。
  就关羽而言,诸葛亮让自己守华容道,虽说给了自己一点难堪,但是也成全了自己一世的“英名”。自己以“义”名重天下,但是对曹公一直未有报答的机会。诸葛亮此举原来就是给我创造一个知恩图报的机会,让我借此了却心中一件夙愿,成全关某一世的“义”名。也使关某今后能一心辅佐兄长,心中再无杂念。军师用心良苦,关某不能不领这个人情,今后不能再为难军师了,否则,那就是关某的不义。
  诸葛亮对关羽的恩威兼施,不仅使刘备心存感念,从而奠定良好的君臣关系。同样也会使关羽心存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信服诸葛亮,在今后的军事斗争中,主动配合诸葛亮工作,做到“将相和谐,内部团结”,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此乃诸葛亮一石数鸟之三鸟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守华容道的人事安排上,是颇费心思的。据此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责任编辑:闵之杰
其他文献
从大量的钻井,分层,分析和化验等各种基础资料,结合岩石内心的观察研究,以及不断地通过地质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层组的地质条件,岩石情况,以及储存方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周期往往相对较长,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技术要求也很复杂.有相当多的建筑施工工地都是在户外,相当大比例的工程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这样一来整个建筑工
“拍板”,是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拍板大有讲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一次主持高层经理会议讨论某项决策时,获得了全体与会者的一致同意,本可当即拍板的总经理这时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与会者有的虽然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但也没有提出异议。显然,他们认同了总经理的做法。   “决策失误往往是最大的失误”。“拍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的确是
是夜,躲过雨狂风骤,却没有躲过铁马金戈。  风雨太大,大到停电。当然最糟糕的是入夜后,发觉断了粮草。  仔细想想这阵子是没有买烟来。而是冰箱,衣柜里的各种残留。  找到一盒兰州。是宇文去敦煌带回来的。  无聊只能翻看微博,朋友圈。  一碗一碗的心灵鸡汤,当然还偶尔有鸡血。  鸡汤已经让我很不好的。因为在我头脑中,任何鸡汤也没有妈妈熬得鸡汤好喝,那才是我心灵中的鸡汤。至于其余的汤,我当是鸡精一把,咸
期刊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汶川县映秀、旋口地区为震中(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破裂面以3.1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公里。  地震发生后,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内的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巨大成就。四川绵竹市清平乡被困群众生死大转移,是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处置和救援中一个十分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