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性界定价值哲学旨趣的尝试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余年,但由于受机械唯物主义和传统哲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价值哲学的变革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归其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价值哲学的真正的旨趣所在。本文试把价值哲学的旨趣归结为人的主体性,认为只有主体性才体现了价值哲学的研究兴趣和构建特点,价值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主体性问题的创新性解答。
  【关键词】价值哲学 变革性 旨趣 主体性
  价值哲学的建立,本身是对哲学危机的一次自救,是一场哲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变革。然而21世纪的国内外价值哲学研究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哲学变革的大义,在西方受到分析哲学的消解而不了了之,在国内又被机械的囚禁于旧唯物主义的牢笼下。价值哲学的变革性在国内之所以没有被体现出来,主要是没有搞清楚价值哲学的特点,而采用旧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技术化思维,归根到底还是不清楚价值哲学的真正的旨趣所在,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发现它的特点。
  一、反对自发性从价值事实出发来探寻价值的旨趣
  正如王玉樑教授所言“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在于崇拜自发性。自发是相对于自觉而言。所谓价值自发,就是受本能支配,受非理性支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认识价值的本质,在理论上陷于混乱,缺乏远大的价值追求。”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盲目自发性的缺陷。因此对价值哲学的旨趣探寻应该首先解答下面一系列问题:什么事物属于价值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关注价值问题,人们关注价值问题的那些方面,那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普遍争论,价值问题的焦点在那里。只有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调查和回答,才能真正找到价值论问题的旨趣。这在方法上就是要求从价值性事件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已有的不完善的抽象概念出发来理解价值论问题,按照价值性事件的本身状况来概括价值的本质,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先入为主的范式来定义价值本质。这样做才有可能找到价值问题的真实的诉求点,才能为将来的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发展深度和理论兴趣。
  二、主体性是价值哲学的旨趣所在
  国内对价值概念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满足需要”说,但这是一个太过笼统的概念,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有这么几种本质上的结构差别。从这几种结构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几种有代表性的价值现象:客观实体事物的使用价值。实体物和观念物的审美价值。伦理道德价值现象,这种价值有关人们自身的行动。下面我们再来看它们各自的特点。
  1.物的使用价值好像仅仅是一种物本身的属性,它对人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和几乎无差别的,比如我们说大米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就是说大米对绝大多数人都有这个作用,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或者是有没有吃过它,因为这种价值实际上是一种物的属性对人的一种物质性的作用,所以其遵守一定的客观规律,对所有的主体都是相同的,这里主体并没有进行选择的余地和必要。
  2.审美价值,这里确实存在一种主客体关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方面的因素都很重要,客体本身的形态、属性,主体自身的审美尺度,都是缺一不可的。离开审美尺度,客体属性仅仅会变成一种自在的东西,而没有客体的属性,审美尺度因为失去了对象也会失去其意义。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要产生审美价值,总是客体属性对主体尺度的适应和满足,在这种关系中,主体表现了一种选择性、趋向性的特点。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关系不再是无差别和同一的,它会随着主体的改变而改变。
  3.伦理道德价值,首先要说明的是:它并不是一种主客体的任何关系,在道德行动中,只有作为行动主体的人和他所遵从的道德规则,道德客体并不存在,這一点可以从各种伦理学论著中很明显的发现。道德行动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主体的选择性和趋向性,不管这种选择以那种道德原则为标准。总之主体在许多行动的可能性中选择出一种他认可的行动,正是这种选择把他与别人在道德上区分开来。道德理论争辩的焦点一般在“道德原则”的差异上,但都承认在道德行动中主体存在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也可以说主体拥有一种尺度,这种尺度不是指向其它对象,而是主体自己的行动本身。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审美价值活动与道德价值活动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别。其共同点是都包含有主体的选择性、趋向性;差别在于审美总是有对象的存在,而道德活动更多的关系自身,对象没有明显的显示。把实在物的使用价值同这两种价值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旨趣完全不同,物的使用价值好像有趋向主体的需要的意味,但其过程和内容只是一种物质性的相互作用,这里表现的仅仅是物对物的自然关系。与此相反,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表现了人的主体性、选择性、趋向性特点,最能体现出人的社会复杂性,在这两方面人们的分歧也最大,自从哲学产生以来,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和理论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可见价值论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两个方面。如果要建立价值一般的概念,也应该是对这两个方向的共同点的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正如李德顺所说“在理论上,价值问题是主体性问题的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此我们就找到了价值研究的旨趣所在,人们在价值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性,选择性,趋向性正是价值论研究的中心。
  参考文献:
  [1]王玉樑.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J].学术研究,2006,4:5-13.
  [2]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
  作者简介:李力,1981年生,男,助教,陕西临潼人,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学成效并不喜人。因而,为有效提升教学成效,“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而在新历史时期,如何才可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具体而微,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综合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将翻转课堂有效运
The symbolic approa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ing techniques that D.H.Lawrence specialized in.The criticism to industrialization is one of his main nov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教育的宗旨是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英语学科是高职教育中一门主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和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精神 策略  目前高职英
Nowadays,with the booming of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ing remarkablely.The colorful daily acti
期刊
【摘要】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存在周一疲劳症的现象,难以积极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激趣教学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周一疲劳症下加强高中英语激趣教学的重要性为主要出发点,中在探讨周一疲劳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激趣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的小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开始使用电教媒体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非常多的好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从而为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电教媒体 小学英语 运用  一、前言  在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早已成
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改革:英语教学呼唤情感,让情感充满英语课堂,以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English teac
【摘要】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基于“三基线”的教学模式把强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实际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教育的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课程设置。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三基线 英语课程设置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也是一座民族基础教育通向民族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