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摄影艺术展是浙江摄影界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参与性最强的省级核心影展展示平台。在徐邦、徐永辉、吴品禾等几代摄影人的努力下,浙江省摄协通过”省展”平台发现推荐了大批浙江摄影新人新作,获奖一直在国内领先,但浙江摄影理论落后创作,缺少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摄影理论家、评论家。近些年,浙江省摄协主席团形成共识:浙江摄影应转变思路,从专业性、学术性入手,引进摄影新理念,搭建专业影展平台、抓年轻摄影师队伍,从专业艺术家协会的角度,在更符合摄影本体规律的层面做一些探索。
摄影理念的多元化,和既有理念的冲突、融合肯定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8月浙江省首届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举办,新观念的导入引起省内各领域摄影人激烈的争议,2012年来自省内的十位中青年摄影创作骨干在工作坊学习时,原有的摄影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学员彻夜未眠,有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按快门了。曾经有一段,我们也很纠结:这种方式的观念推进是否合适?这样的纠结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这些摄影人推出的专题创作比原来更有深度、有时代感。2016年12月,协会先后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2016新峰计划入选摄影师创作成果展,在江虹艺术馆分二季举办2016浙江摄影师工作坊成果展(20人),从新峰艺术家到协会工作坊,展览从内容到形式的呈现探索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摄影师制作了个性化手工书,展出的专题作品和摄影师情感和工作、经历相关,基层会员看到影像更多的可能性,有的会员说:原来摄影还可以这么拍啊!
浙江摄影六年来的多元转型必然会在”省展”上有所体现。十六届”省展”沿袭了国展的类型设置,特别保留了青年组的设置,并且是50幅(组)作品入选,占了”省展”的五分之一。”省展”组委会认为:青年是浙江摄影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新峰计划的每年十位入选艺术家人才培养,我们要给青年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以更大的平台,在省内各高校广泛发动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2015年,浙江省摄协完成了协会主席团的换届工作,一些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进入了主席团、秘书处领导机构。十六届”省展”评审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两位副主席裘志伟和孙敏分任组长,矫健、卢广、陈庆港、潘杰、郑幼幼等业内专家第一次进入”省展”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自然有所改变。计划入选作品250幅(组),实际展出249幅(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邀请老摄影家程学武和省文联人事处副处长何秀勇作为观察员全程监督”省展”的评审过程。各类别金银铜奖获奖作品、评委推荐奖作品由各位评委撰写书面评语,按照正常程序在省摄协公共微信进行了公示和公告,完全符合程序。十月九日,浙江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展在丽水美术馆如期展出,精致的展览呈现让会员大开眼界,很多会员反映,在基层很少能看到这么高品质的展览。
十六届”省展”公示后在省内甚至全国摄影界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省文联党组非常支持省摄协的工作,多次表扬省摄协的多元转型努力。省文联分管领导柳国平指示:有争议是好事,在争议中发现不足,勤补短板,继续前行。评委会坦然面对公示争议,积极做好作品阐释工作,随着十六届”省展”公告的发布,争议也渐渐平息。省内一位基层摄协主席在理事会微信群中说:“最近这六七年中,省摄协为大家开办的各种平台,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过去我们沉浸在唯美摄影的风气中,那个时代有经典和高峰,也有真正摄影家和艺术家,但几十年过后,我们依然在模仿、复制,从未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觉得创新者的实验和创作是另类,这次”省展”艺术类的评选,打破了这种僵化多年的沙龙一统的格局,有纳新的气象,是一种进步。”
本次”省展”争议也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念推进仍有空间,依然有些人对摄影转型与创新这一趋势视而不见;二是作品在公示时未能及时做好阐释和引导,一些公众对某些作品存在理解困难。今日摄影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意味着一些作品的解读需要一定学科背景,面向公众的呈现需要完整有效的阐释。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加细致一些。
浙江摄影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上下共识,我们会继续深入,鼓励更多的创新实践,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推出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作品和人才。2017年我们会争取市、县政府的支持,组织新峰艺术家送讲座进基层进学校,并选择一处能充分反映创新浙江发展的地域组织实施创作项目,通过本土影像项目的推进不断提升会员的专题创作水平,回馈服务社会。
摄影理念的多元化,和既有理念的冲突、融合肯定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8月浙江省首届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举办,新观念的导入引起省内各领域摄影人激烈的争议,2012年来自省内的十位中青年摄影创作骨干在工作坊学习时,原有的摄影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学员彻夜未眠,有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按快门了。曾经有一段,我们也很纠结:这种方式的观念推进是否合适?这样的纠结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这些摄影人推出的专题创作比原来更有深度、有时代感。2016年12月,协会先后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2016新峰计划入选摄影师创作成果展,在江虹艺术馆分二季举办2016浙江摄影师工作坊成果展(20人),从新峰艺术家到协会工作坊,展览从内容到形式的呈现探索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摄影师制作了个性化手工书,展出的专题作品和摄影师情感和工作、经历相关,基层会员看到影像更多的可能性,有的会员说:原来摄影还可以这么拍啊!
浙江摄影六年来的多元转型必然会在”省展”上有所体现。十六届”省展”沿袭了国展的类型设置,特别保留了青年组的设置,并且是50幅(组)作品入选,占了”省展”的五分之一。”省展”组委会认为:青年是浙江摄影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新峰计划的每年十位入选艺术家人才培养,我们要给青年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以更大的平台,在省内各高校广泛发动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2015年,浙江省摄协完成了协会主席团的换届工作,一些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进入了主席团、秘书处领导机构。十六届”省展”评审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两位副主席裘志伟和孙敏分任组长,矫健、卢广、陈庆港、潘杰、郑幼幼等业内专家第一次进入”省展”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自然有所改变。计划入选作品250幅(组),实际展出249幅(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邀请老摄影家程学武和省文联人事处副处长何秀勇作为观察员全程监督”省展”的评审过程。各类别金银铜奖获奖作品、评委推荐奖作品由各位评委撰写书面评语,按照正常程序在省摄协公共微信进行了公示和公告,完全符合程序。十月九日,浙江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展在丽水美术馆如期展出,精致的展览呈现让会员大开眼界,很多会员反映,在基层很少能看到这么高品质的展览。
十六届”省展”公示后在省内甚至全国摄影界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省文联党组非常支持省摄协的工作,多次表扬省摄协的多元转型努力。省文联分管领导柳国平指示:有争议是好事,在争议中发现不足,勤补短板,继续前行。评委会坦然面对公示争议,积极做好作品阐释工作,随着十六届”省展”公告的发布,争议也渐渐平息。省内一位基层摄协主席在理事会微信群中说:“最近这六七年中,省摄协为大家开办的各种平台,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过去我们沉浸在唯美摄影的风气中,那个时代有经典和高峰,也有真正摄影家和艺术家,但几十年过后,我们依然在模仿、复制,从未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觉得创新者的实验和创作是另类,这次”省展”艺术类的评选,打破了这种僵化多年的沙龙一统的格局,有纳新的气象,是一种进步。”
本次”省展”争议也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念推进仍有空间,依然有些人对摄影转型与创新这一趋势视而不见;二是作品在公示时未能及时做好阐释和引导,一些公众对某些作品存在理解困难。今日摄影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意味着一些作品的解读需要一定学科背景,面向公众的呈现需要完整有效的阐释。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加细致一些。
浙江摄影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上下共识,我们会继续深入,鼓励更多的创新实践,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推出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作品和人才。2017年我们会争取市、县政府的支持,组织新峰艺术家送讲座进基层进学校,并选择一处能充分反映创新浙江发展的地域组织实施创作项目,通过本土影像项目的推进不断提升会员的专题创作水平,回馈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