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29-02
  有一位留学的中国学者发现,在国内如果提出一个问题,10个学生的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国外这种现象是决不会发生的,他们10个学生或许会讲出20种答案。尽管有些答案非常离奇,里面却可能蕴藏着创造的萌芽。由此看来,国外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国内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强得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在新世纪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弱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而应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求异。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创造性是不能教的,是从小开始培养出来的。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改动,就给予表扬。这样,从细微处着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如:在教学《冬夜静悄悄》时,对歌词(细雨轻轻飘),有的学生尽管只改动了一个字(“轻轻飘”改为“轻飘飘”).但对于学生“创作”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尽量给予鼓励。今后的课中,他的创新意识会更加强烈,他会更加投入。
  二、激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应有的主体意识。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唱歌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欣赏课是老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说。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同时,解放学生的嘴,允许他们“胡说八道”。在音乐课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多说“好不好”,千万不要硬性规定,一味让学生机械模仿。当“像不像”这稚嫩的声音传来时,我们的周围又多了一件复制品。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与抄袭。”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勵那些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书本挑战,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别出心裁的学生。
  在教《拍手拍手》时,在教会学生歌曲的前提下,问学生生活中除了高兴时、同学得到荣誉时、看完精彩的表演时要拍手,还在什么情况下要拍手?在他们思考之后,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当我们加入少先队时要拍手,有的说当我们为老爷爷让座时要拍手,有的说当我们弯腰捡起一点垃圾时要拍手……。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便打开了,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同时,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音乐教师在新授一首歌曲时,总要通过讲故事,范唱歌曲,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使学生感到这首歌真好听!如:在教《小朋友的家》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随《小小的船》音乐走入教室,课件上呈现出卡通的墻、卡通的瓦、卡通的弟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梦境。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所感所想。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四、激发学生关注生活
  我们都知道,艺术和文学创作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其实,创新也如此,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它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梦幻的虚无飘渺的东西。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你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音乐也一样是源于生活,这一点是相通的,不妨以音乐为例来证明这同一道理。
  注重现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衔接很重要。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创新,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行,没有艺术的概括表现也不行。在教学音乐课四年级下的《音乐在空中回荡》的时候,在律动时怎样表现歌中唱到的美好的景色与动听的音乐?我就设计用深红的绸带作为道具,把这美丽的景色和欢快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这起伏飘动的深红的绸带既像在空中回荡的音乐,又像朝霞染红了天空;既像炎炎如火的烈日,又像云中齐歌唱的天使;既象征人们心喜若狂的心情,又象征驱赶烦恼的魔棒。而将深红的绸带如此的表现,就不仅仅是代表红绸的含义,而是将红绸与歌中描写的情景有机地、形象地联系在了一起,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艺术收获,也使得作品具有了创新的可能。所以,音乐艺术一定要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上去创新。
  对于搞音乐课改教学的教师们,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勇于求异,勇于发问的精神。并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潜力。坚信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巅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主题活动”这一新的课程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之中,受到越来越多老师们的认可和肯定。《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要教育好幼儿,并非幼儿园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家庭的积极配合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的参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72-02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文中引用的古代诗句的含意.2.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教学重点:1.抓出主要信息,
期刊
本论文利用溶剂热下的Kirkendall效应成功制备了Ce1-xTixO2纳米空心球,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和性能研究。
   以溶剂热合成的尺度均一的CeO2纳米球作为前躯体,通过加入Ti4+进行二次反应生成Ce1-xTixO2纳米空心球。得到的空心球具有CeO2的面心立方结构,形貌完整、大小均匀,粒径约为65nm。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考察获得了最佳条件为:Ti/Ce=8/10,在1900C反应8h。温度是影响扩散速率的重要因素,反应温度低于1900C时得不到空心结构,高于190℃时,空心球出现大小不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旅行也是学习 自主游 小导游 收集资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58-02  引言  暑假结束,孩子们迎来了新的学期。翻开新学期的课本,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对诗歌鉴赏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诗歌鉴赏经验,形成了诗歌鉴赏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本文分别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边塞等诗词题材入手,例举古典诗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65-0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有良好情绪的人应当是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向上,会调控自我情绪,并和周围的人或事能处于和谐的状态中。可当情绪超出了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容易使孩子变得悲观、沉默,或者急躁、冒失,常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甚至有攻击性行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增进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但目前教学工作存在不足,生活化教学策略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需要采取改进策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并在教学中再现生活。进而让小学语文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 有效对策 感悟生活 体
期刊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学术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与意义。知识作为一种国家的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综合竞争力。然而,小学知识新课改就是为了找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教材,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考验,这就需要小学任课老师能够根据小学知识新课改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管理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教育理论包括“教学做合一”,这样的教学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很多初中音乐老师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丰富人们艺术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艺术科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相应的审美情趣,以推动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形式,创设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25-01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学与我们生活越来越紧密,美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结合势在必行。美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普及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研究过程中,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教师如何教?怎样教?才能指导学生创作出具有新颖性、科学性的主题。  一、以科学技术构建奇思妙想的基石  以往在科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