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那么,如何优化写字教学呢?
1.榜样引路,激发参与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好字的前提。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小学生自制力差,往往提不起兴趣,也稳不住情绪,加上眼部和手部的疲劳,显然很难坚持到底。
就写字教学而言,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莫过于榜样的驱动。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如王羲之就是很好的榜样。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经日久天长的磨炼,可谓博采众长,运笔流畅,字体俊美,风格独特,后世流传,千秋万代。书法老师拟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媒体出示其画像及《黄庭经》《兰亭序》等书法作品,欣赏古今书法艺术大师的杰作,让学生从观看中汲取精神力量,既能提高审美能力,又能达到激发参与写字的兴趣与热情之效。另外可抓住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通过讲解其起源与作用,了解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接受“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情趣。
2.实践铺路,打造参与机会与平台
(1)观间架,察结构,获取表象。心理学表明,观察是获取表象的基础。表象清才能做到字位正确、笔画规范。如教学人教版二上语文第12课《看雪》一文的生字时,拟组织三次观察活动:一框汉字获方块表象,领悟汉字是方块字;二贴部件获结构表象,感知本课习写的字是左右结构;三移中线获比例表象,感悟此文的生字“讲”“惊”“打”“指”“候”“故”“接”等皆为左窄右宽(边说边演示)。
(2)动五官,构网络,产生记忆。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记忆是知识经验的储备,是运用知识经验进行思维、想象、解决问题、创造发明等一切智慧活动的前提。无疑的,离开记忆,教学无法进行,写字训练也无法进行。所以,写字教学必须融入记忆活动。
为此,本课拟通过调动学生五官参与观察,从中构建中枢神经的联系网,进而产生记忆活动。如同样的笔画,写时有长有短,同样的起笔与收笔,有时高有时低。特别是笔画应写在哪个位置,其观察,必须调动五官,构建中枢神经网络,以记在脑中。像“讲”字(出示课件)的右部“井”字,上横短下横长,第三画是撇,不能写成竖,第四画竖起笔要高,收笔要低。教学这些笔画时,拟引导学生一看,即把目光集中在一个笔画上;二读,即认真视读这个笔画;三想,即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力争想出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在写字时收放自如。
(3)描范字,放手写,掌握技巧。掌握技巧是写好字的保证。教育心理学指出:离开学习和训练,既无法掌握技能技巧,也无法转化为内部思维操作。依据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教育原理,本课在训练过程中,拟采用先描范字,再从扶转到放手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书写技巧。其中突出两个技法:①一气呵成法。组织同学们观察“看一笔写一笔”和“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两个案例,从中领悟写字必须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②笔画基本技法。结合描临汉字,归纳笔画书写歌:点如水滴,由轻到重;横似扁担,两头稍顿;竖若悬针,垂直向下;撇如燕子掠水,一掠而过;捺如飞鹰展翅,苍劲有力;提似刀剑出鞘,锋利无比。
3.范例上路,提升参与质量与效益
范例可以是字帖,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的规范字。在习写过程中,本课拟采用“比”,即自己与自己比,同桌与同桌比,或者小组互评互比。由此,了解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根据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加以强调性纠正,从中提升学生参与质量与效益。其间,教师和学生都要十分注意发现自己与他人书写的闪光点,强调正面引导,对优秀写字作品务必予以表扬和奖励,诸如奖红花、贴红旗、圈字、集卡,等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写字的一些诀窍。
4.拓展扩路,丰富参与渠道与空间
课后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法家习字的故事和著名的碑帖;收集一些贺年卡、生日卡、观看卡中的字样、字例;每学期举办一次写字比赛和现场会,推广先进的写字教学经验,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写字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他们的写字才能,以此扩大学生参与的渠道和空间。
总而言之,根据以往经验,写字教学一般可以采用“榜样导入”“媒体演示”“范例对照”“观察模仿”“实践探究”“分析比较”“理解记忆”“交流讨论”“习写训练”“具体抽象”“总结提高”“拓展提升”等方法,力求达到写字教学的真正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东门小学)
1.榜样引路,激发参与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好字的前提。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小学生自制力差,往往提不起兴趣,也稳不住情绪,加上眼部和手部的疲劳,显然很难坚持到底。
就写字教学而言,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莫过于榜样的驱动。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如王羲之就是很好的榜样。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经日久天长的磨炼,可谓博采众长,运笔流畅,字体俊美,风格独特,后世流传,千秋万代。书法老师拟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媒体出示其画像及《黄庭经》《兰亭序》等书法作品,欣赏古今书法艺术大师的杰作,让学生从观看中汲取精神力量,既能提高审美能力,又能达到激发参与写字的兴趣与热情之效。另外可抓住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通过讲解其起源与作用,了解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接受“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情趣。
2.实践铺路,打造参与机会与平台
(1)观间架,察结构,获取表象。心理学表明,观察是获取表象的基础。表象清才能做到字位正确、笔画规范。如教学人教版二上语文第12课《看雪》一文的生字时,拟组织三次观察活动:一框汉字获方块表象,领悟汉字是方块字;二贴部件获结构表象,感知本课习写的字是左右结构;三移中线获比例表象,感悟此文的生字“讲”“惊”“打”“指”“候”“故”“接”等皆为左窄右宽(边说边演示)。
(2)动五官,构网络,产生记忆。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记忆是知识经验的储备,是运用知识经验进行思维、想象、解决问题、创造发明等一切智慧活动的前提。无疑的,离开记忆,教学无法进行,写字训练也无法进行。所以,写字教学必须融入记忆活动。
为此,本课拟通过调动学生五官参与观察,从中构建中枢神经的联系网,进而产生记忆活动。如同样的笔画,写时有长有短,同样的起笔与收笔,有时高有时低。特别是笔画应写在哪个位置,其观察,必须调动五官,构建中枢神经网络,以记在脑中。像“讲”字(出示课件)的右部“井”字,上横短下横长,第三画是撇,不能写成竖,第四画竖起笔要高,收笔要低。教学这些笔画时,拟引导学生一看,即把目光集中在一个笔画上;二读,即认真视读这个笔画;三想,即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力争想出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在写字时收放自如。
(3)描范字,放手写,掌握技巧。掌握技巧是写好字的保证。教育心理学指出:离开学习和训练,既无法掌握技能技巧,也无法转化为内部思维操作。依据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教育原理,本课在训练过程中,拟采用先描范字,再从扶转到放手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书写技巧。其中突出两个技法:①一气呵成法。组织同学们观察“看一笔写一笔”和“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两个案例,从中领悟写字必须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②笔画基本技法。结合描临汉字,归纳笔画书写歌:点如水滴,由轻到重;横似扁担,两头稍顿;竖若悬针,垂直向下;撇如燕子掠水,一掠而过;捺如飞鹰展翅,苍劲有力;提似刀剑出鞘,锋利无比。
3.范例上路,提升参与质量与效益
范例可以是字帖,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的规范字。在习写过程中,本课拟采用“比”,即自己与自己比,同桌与同桌比,或者小组互评互比。由此,了解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根据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加以强调性纠正,从中提升学生参与质量与效益。其间,教师和学生都要十分注意发现自己与他人书写的闪光点,强调正面引导,对优秀写字作品务必予以表扬和奖励,诸如奖红花、贴红旗、圈字、集卡,等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写字的一些诀窍。
4.拓展扩路,丰富参与渠道与空间
课后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法家习字的故事和著名的碑帖;收集一些贺年卡、生日卡、观看卡中的字样、字例;每学期举办一次写字比赛和现场会,推广先进的写字教学经验,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写字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他们的写字才能,以此扩大学生参与的渠道和空间。
总而言之,根据以往经验,写字教学一般可以采用“榜样导入”“媒体演示”“范例对照”“观察模仿”“实践探究”“分析比较”“理解记忆”“交流讨论”“习写训练”“具体抽象”“总结提高”“拓展提升”等方法,力求达到写字教学的真正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东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