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敦义喜欢打撞球,做事也像打撞球一样精准,从不做球,瞄准目标直接一杆进底袋,绝不拖泥带水。
九月份的台岛,正处多事之秋。
台风去了,民调降了,“刘揆”下了,“吴揆”上了,马哥烦了,阿扁判了。蓝营不高兴了,绿营也不高兴了。
对于年近花甲的“阁揆”吴敦义来说,天下事了犹未了。
刚刚入主“行政院”的吴敦义,还未来得及接受同僚祝贺,便往来于台湾南北的奔波中。上任不久便与高雄的灾民一起夜宿行军床,次日吃完早餐就直奔重灾区小林村。
连日劳累,让新任“阁揆”内火虚旺,嘴上的水泡此伏彼起。有碍观瞻不说,还让这位“行政院长”上下班都得把椰子水当饮料。
即便如此,绿营还是没有放过他,从视察途中为何穿皮鞋到之前香港行的真正动机,统统诉诸“公义”。
吴敦义大叔的不幸告诉我们,在一个“刁民”横行的民主社会,做官是一桩高投入、高风险的买卖。
是“孤鸟”,亦是悍将
刘兆玄挂印封金,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他是好人。
吴敦义临危受命,出乎更多人意料,因为他是“孤鸟”。
所谓“孤鸟”,用大陆媒体的说法那是没有“山头”,不拉帮结派;在岛内倒吴派看来,那是人际关系糟糕,“孤鸟”,孤家寡人是也。绿营的干将们更有想象力,直接以“白贼”或“白贼义”呼之,因为他两鬓斑白,因为他反对“台独”。
岛内媒体说,吴敦义没有班底,就一个南投同乡林文政,一个支持他的上班族刘天龙。吴的前幕僚细数他的班底,“连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头都用不完”。
吴与党内同僚,也是君子之交。据说,2007年他出任国民党秘书长后,仅有数盆兰花盆景道贺,“若是别人,早就是一片花海。”极言吴氏之孤独。
面对“孤鸟”的指责,吴敦义向友人抱怨,“如果说我是孤鸟,我是如何在南投县高票当选立委?而且,孤鸟怎样?大鹏也是孤鸟啊!”
在高学历云集的岛内政坛,吴敦义学士学历的外衣已经不能装点门庭,以至有幕僚私下劝其紧跟潮流,像其他政客那样修一个好看学历或者搞个教职。结果吴敦义正色道:“贪污办公务的时间去办私事,也是贪污的一种。”
在这里,大陆公众看见了海瑞的影子。
不过,吴敦义不是海瑞,因为他不仅清廉,而且能干。蓝绿阵营都不否认吴敦义是干才。2008年奥运前夕,坚持台湾代表队以“中华台北”而不是大陆希望的“中国台北”出场,让大陆官方领教了吴敦义的颜色。
马英九在危难之际选择吴敦义,可不是仅仅看中他会说闽南话。高雄的《台湾民报》说,吴敦义“能力好”,这一点短短两天的“组阁”过程就可印证。
再说了,年底马上就要选举,吴敦义是沙场老将,选举对“吴揆”来说是家常便饭,反对党说是“选举内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生于台南,崛起于台北
在人类的历史上,公元1948年1月30日,有点特殊。
那一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军人物圣雄甘地遇刺身亡;飞机发明人之一奥维尔·莱特逝世;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正为逐鹿中原磨刀霍霍。
对于南投草屯林家来说,那一天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独子吴敦义出生了。
少年吴敦义生于南投,长于南投,直到高中毕业,才跨过浊水溪,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系。
大学二年级,他有感台大校园的种种乱象,写了一篇《台大人的十字架》,结果蒋经国成了该文的读者。小蒋接见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并改变了后者的一生。
1970年,22岁的吴敦义台大毕业,做了《中国时报》记者。
那一年,历史系师兄李敖因言获罪,第一次蹲监狱。
那一年,24岁的谢长廷同学从台大法律系毕业,20岁的马英九同学在读台大法律系二年级,19岁的陈水扁同学以第一名考入台大法律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不过,事实证明,吴敦义先生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没干几年就跑路了。
1973年,吴敦义从参选“台北市议员”崛起于政坛,并连任到1981年。接着,他被空投回台南,官衔是南投县长,一呆就是9年。1990年6月,吴敦义担任最后一任官派高雄市长,并于1994年12月以多出15万票的优势击败民进党候选人张俊雄,当选首届高雄民选市长。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1998年谋求连任高雄市长时,吴敦义的对手是民进党人谢长廷。蓝绿双方极力丑化对方,将马克·吐温先生的《竞选州长》演绎得淋漓尽致。绿营伪造那盘“外遇录音带”,成功将吴敦义“抹黄”。结果,吴氏以4565票的差距败给台大学长。
两年后,岛内大选,连战、宋楚瑜分道扬镳。吴敦义在挺连与挺宋之间举棋不定,招致党内质疑,结果当年6月的中常委选举,吴敦义落选。在党内成为“孤鸟”后,吴敦义选择从基层民意中拓展空间,回家乡南投参选“立委”,挟高票重返政治舞台。
临危受命,前路莫测
为政36年,从党国最年轻的县长,到1998年的挫败,再到2009年接下最高行政长官的帅印,个中滋味,也只有吴某人自己能明了。
岛内媒体在描述他的性格时说,吴敦义喜欢打撞球(大陆称台球),做事也像打撞球一样精准,从不做球,瞄准目标直接一杆进底袋,绝不拖泥带水。
不过,此番临危受命,吴敦义所面临的问题绝不似打撞球那样简单。前任“阁揆”刘兆玄随风而去,但刘兆玄曾经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随他的离任而消失。
金融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灾后重建、两岸开放、甲型H1N1流感防疫,诸如此等,没有哪个问题可以说不是棘手。稍有差错,旋即成为民进党的口实。
还好,旧东家《中国时报》最新民调显示,超过4成民众对吴团队有信心。党主席吴伯雄说,台湾民众对当局新行政团队给予很高期待,但形势艰苦、挑战很多,“不希望他做好的人也不少”。
非技术官僚的吴敦义能否将国民党带入新时代,尚需拭目以待。
九月份的台岛,正处多事之秋。
台风去了,民调降了,“刘揆”下了,“吴揆”上了,马哥烦了,阿扁判了。蓝营不高兴了,绿营也不高兴了。

对于年近花甲的“阁揆”吴敦义来说,天下事了犹未了。
刚刚入主“行政院”的吴敦义,还未来得及接受同僚祝贺,便往来于台湾南北的奔波中。上任不久便与高雄的灾民一起夜宿行军床,次日吃完早餐就直奔重灾区小林村。
连日劳累,让新任“阁揆”内火虚旺,嘴上的水泡此伏彼起。有碍观瞻不说,还让这位“行政院长”上下班都得把椰子水当饮料。
即便如此,绿营还是没有放过他,从视察途中为何穿皮鞋到之前香港行的真正动机,统统诉诸“公义”。
吴敦义大叔的不幸告诉我们,在一个“刁民”横行的民主社会,做官是一桩高投入、高风险的买卖。
是“孤鸟”,亦是悍将
刘兆玄挂印封金,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他是好人。
吴敦义临危受命,出乎更多人意料,因为他是“孤鸟”。
所谓“孤鸟”,用大陆媒体的说法那是没有“山头”,不拉帮结派;在岛内倒吴派看来,那是人际关系糟糕,“孤鸟”,孤家寡人是也。绿营的干将们更有想象力,直接以“白贼”或“白贼义”呼之,因为他两鬓斑白,因为他反对“台独”。
岛内媒体说,吴敦义没有班底,就一个南投同乡林文政,一个支持他的上班族刘天龙。吴的前幕僚细数他的班底,“连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头都用不完”。
吴与党内同僚,也是君子之交。据说,2007年他出任国民党秘书长后,仅有数盆兰花盆景道贺,“若是别人,早就是一片花海。”极言吴氏之孤独。
面对“孤鸟”的指责,吴敦义向友人抱怨,“如果说我是孤鸟,我是如何在南投县高票当选立委?而且,孤鸟怎样?大鹏也是孤鸟啊!”
在高学历云集的岛内政坛,吴敦义学士学历的外衣已经不能装点门庭,以至有幕僚私下劝其紧跟潮流,像其他政客那样修一个好看学历或者搞个教职。结果吴敦义正色道:“贪污办公务的时间去办私事,也是贪污的一种。”
在这里,大陆公众看见了海瑞的影子。
不过,吴敦义不是海瑞,因为他不仅清廉,而且能干。蓝绿阵营都不否认吴敦义是干才。2008年奥运前夕,坚持台湾代表队以“中华台北”而不是大陆希望的“中国台北”出场,让大陆官方领教了吴敦义的颜色。
马英九在危难之际选择吴敦义,可不是仅仅看中他会说闽南话。高雄的《台湾民报》说,吴敦义“能力好”,这一点短短两天的“组阁”过程就可印证。
再说了,年底马上就要选举,吴敦义是沙场老将,选举对“吴揆”来说是家常便饭,反对党说是“选举内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生于台南,崛起于台北
在人类的历史上,公元1948年1月30日,有点特殊。
那一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军人物圣雄甘地遇刺身亡;飞机发明人之一奥维尔·莱特逝世;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正为逐鹿中原磨刀霍霍。
对于南投草屯林家来说,那一天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独子吴敦义出生了。
少年吴敦义生于南投,长于南投,直到高中毕业,才跨过浊水溪,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系。
大学二年级,他有感台大校园的种种乱象,写了一篇《台大人的十字架》,结果蒋经国成了该文的读者。小蒋接见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并改变了后者的一生。
1970年,22岁的吴敦义台大毕业,做了《中国时报》记者。
那一年,历史系师兄李敖因言获罪,第一次蹲监狱。
那一年,24岁的谢长廷同学从台大法律系毕业,20岁的马英九同学在读台大法律系二年级,19岁的陈水扁同学以第一名考入台大法律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不过,事实证明,吴敦义先生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没干几年就跑路了。
1973年,吴敦义从参选“台北市议员”崛起于政坛,并连任到1981年。接着,他被空投回台南,官衔是南投县长,一呆就是9年。1990年6月,吴敦义担任最后一任官派高雄市长,并于1994年12月以多出15万票的优势击败民进党候选人张俊雄,当选首届高雄民选市长。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1998年谋求连任高雄市长时,吴敦义的对手是民进党人谢长廷。蓝绿双方极力丑化对方,将马克·吐温先生的《竞选州长》演绎得淋漓尽致。绿营伪造那盘“外遇录音带”,成功将吴敦义“抹黄”。结果,吴氏以4565票的差距败给台大学长。
两年后,岛内大选,连战、宋楚瑜分道扬镳。吴敦义在挺连与挺宋之间举棋不定,招致党内质疑,结果当年6月的中常委选举,吴敦义落选。在党内成为“孤鸟”后,吴敦义选择从基层民意中拓展空间,回家乡南投参选“立委”,挟高票重返政治舞台。
临危受命,前路莫测
为政36年,从党国最年轻的县长,到1998年的挫败,再到2009年接下最高行政长官的帅印,个中滋味,也只有吴某人自己能明了。
岛内媒体在描述他的性格时说,吴敦义喜欢打撞球(大陆称台球),做事也像打撞球一样精准,从不做球,瞄准目标直接一杆进底袋,绝不拖泥带水。
不过,此番临危受命,吴敦义所面临的问题绝不似打撞球那样简单。前任“阁揆”刘兆玄随风而去,但刘兆玄曾经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随他的离任而消失。
金融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灾后重建、两岸开放、甲型H1N1流感防疫,诸如此等,没有哪个问题可以说不是棘手。稍有差错,旋即成为民进党的口实。
还好,旧东家《中国时报》最新民调显示,超过4成民众对吴团队有信心。党主席吴伯雄说,台湾民众对当局新行政团队给予很高期待,但形势艰苦、挑战很多,“不希望他做好的人也不少”。
非技术官僚的吴敦义能否将国民党带入新时代,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