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教师们习惯于对每项活动都制定详细的规则。在教师看来,规则的存在使幼儿的在园生活有序、安全。但有的规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因而无论教师如何规劝甚至批评、惩罚,幼儿仍我行我素。这时的规则已变成幼儿的负担,演化成一种对自由的束缚。正如案例中这位教师,为确保安全,要求所有幼儿都严格按规范来玩滑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剥夺了幼儿的自由。从本案例幼儿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合作游戏、想象的参与,幼儿不仅得到了大运动量的锻炼,还通过角色扮演、身体接触、默契配合获得了愉快的体验,那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事实上,保障安全和享受自由并不是对立的,要相信幼儿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为此,我的建议如下。
1.简化规则
规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抓住关键问题,能简则简。范围过宽、条目过多,幼儿记不住总是违规,反而削弱了规则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对幼儿玩滑梯可以只提一个要求:“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小朋友,别受伤。”如此,不能故意推攘、有意冲撞、恶意拖拽等内容就包含其中了。
那么,现有规则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如何审度规则的合宜程度呢?我认为可以从制定规则的目的出发反思:是为了教师工作的轻松便利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能接受和执行这些规定吗?还要考虑这些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密切关注
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敏锐地判断幼儿行为的安全性。教师需全天候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部幼儿的身上,了解哪些幼儿在哪个场地上活动,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活动情况,知道他们距离自己有多远,活动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有哪些。例如玩滑梯,幼儿快速滑下时在拐弯处可能会飞出去;一群人同时滑下来可能会把个别人挤出去,也可能会撞在一起受伤;头朝下滑的危险系数很高,拉拽中也可能会发生脱臼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觉察,及时保护,那放手让幼儿玩又如何?
另外,很多意外发生在幼儿生理上已产生疲劳而心理上仍极度亢奋,并继续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活动的情况下。因为在疲惫的状态下,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幅度下降。一旦发现幼儿出现面色潮红、大口喘气、汗量显著增加等情形,一定要及时引导他们休息。
3.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放手玩需要配合全面、及时、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果每个幼儿都明确知道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怎样玩更安全、大家能更开心,那么无需强行规定,他们自然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玩滑梯时一个简单的要求“不受伤”,其实涉及很多具体情况,受伤的原因可能是触碰时用力过猛,也可能是拐弯时身体没有调整好方向等。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一定要及时拿来和幼儿一起讨论,当幼儿全面详细地了解发生意外的原因时,他的安全意识会增强,对危险的预见能力也会提高。排除极少数恶意的伤害行为,幼儿一般都不会做出他自认为是危险的动作的。
4.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教育的奥秘在于相信幼儿的能力。回想我们自己童年的游戏,几时需要成人在一旁保驾护航?可曾乐意成人在一边指手画脚?只有相信幼儿,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还给幼儿,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认同、执行这些规则,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序和安全。
1.简化规则
规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抓住关键问题,能简则简。范围过宽、条目过多,幼儿记不住总是违规,反而削弱了规则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对幼儿玩滑梯可以只提一个要求:“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小朋友,别受伤。”如此,不能故意推攘、有意冲撞、恶意拖拽等内容就包含其中了。
那么,现有规则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如何审度规则的合宜程度呢?我认为可以从制定规则的目的出发反思:是为了教师工作的轻松便利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能接受和执行这些规定吗?还要考虑这些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密切关注
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敏锐地判断幼儿行为的安全性。教师需全天候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部幼儿的身上,了解哪些幼儿在哪个场地上活动,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活动情况,知道他们距离自己有多远,活动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有哪些。例如玩滑梯,幼儿快速滑下时在拐弯处可能会飞出去;一群人同时滑下来可能会把个别人挤出去,也可能会撞在一起受伤;头朝下滑的危险系数很高,拉拽中也可能会发生脱臼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觉察,及时保护,那放手让幼儿玩又如何?
另外,很多意外发生在幼儿生理上已产生疲劳而心理上仍极度亢奋,并继续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活动的情况下。因为在疲惫的状态下,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幅度下降。一旦发现幼儿出现面色潮红、大口喘气、汗量显著增加等情形,一定要及时引导他们休息。
3.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放手玩需要配合全面、及时、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果每个幼儿都明确知道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怎样玩更安全、大家能更开心,那么无需强行规定,他们自然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玩滑梯时一个简单的要求“不受伤”,其实涉及很多具体情况,受伤的原因可能是触碰时用力过猛,也可能是拐弯时身体没有调整好方向等。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一定要及时拿来和幼儿一起讨论,当幼儿全面详细地了解发生意外的原因时,他的安全意识会增强,对危险的预见能力也会提高。排除极少数恶意的伤害行为,幼儿一般都不会做出他自认为是危险的动作的。
4.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教育的奥秘在于相信幼儿的能力。回想我们自己童年的游戏,几时需要成人在一旁保驾护航?可曾乐意成人在一边指手画脚?只有相信幼儿,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还给幼儿,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认同、执行这些规则,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