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功利性教育评价是为教师减负的根本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督导专家、广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产业资本化、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发展、基础教育、比较教育(中美教育比较)。参著《2001年中國教育发展报告》《简明教育经济学教程》《教育财政学研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及财政问题研究》等。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为教师减负。一时间,为教师减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各地也纷纷出招,试图实现为教师减负的愿望。然而,教师对负担减轻的体验却并不明显。原因并非招术无效,而是方向不对,没有针对导致教师过重负担的根本。

1.减负不是“免负”,而是减去让教师“心累”之负


  做教师很累,无论是担负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还是工作没有上下班的边界,亦或是总要面对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都让教师不轻松。然而,这些所谓的负担都是教师职业自身特性所不可避免的负荷,因此,不能减掉。
  那么,给教师减负到底要减去什么负担呢?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合理负荷,当强度过大时,从业者可能会感到“身累”,但并不总是会感到“心累”;而面对不合理的负担,人们往往会感觉到“心好累”,并由此产生职业倦怠。“身累”主要是生理及精力体力的损耗,“心累”则往往是心理的损耗,主要源自于人的无力感。
  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中国教师负担重似乎成为世人皆知的事,而且似乎中国教师是世界上负担最重的教师。然而,2013年OECD“教学国际调研项目”(TALIS)跨国研究的结果却让人大为意外;中国教师用于直接教学的时间只有13.8个小时,低于平均值19.2个小时,远远低于芬兰的20.6小时和加拿大的26.4小时;中国教师与学生实际交流的时间在7个国家中排第四(34.9小时),低于平均值(35.24小时)。从数字上看,中国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并非是最重的,但却让人感觉中国教师实在是负担重。这种工作时长的数据和压力感受之间的差距说明,中国教师对压力的心理感受大于实际的压力,中国教师之累主要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2.功利性评价是让教师“心累”的罪魁祸首


  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并不是工作时间长短,而是工作时间的性质,取决于工作是损耗类还是恢复类。所谓损耗类就是让人产生“耗电感”的工作,所谓恢复类就是让人产生“充电感”的工作。工作不一定都是“损耗”资源的,也有可能是“恢复”资源的过程。同样的工作,成效不同,效能感不同,压力感就不同。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迫于某种压力,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感觉就是“耗电”,就会觉得累;而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教学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且产生教学相长的体验,教师就会很有效能感、成就感,从而体验到“充电感”。
  因此,要为教师减负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工作的量或缩短时间,而是要找到那些让教师产生不必要的“损耗”的因素,减少损耗,减少“心累”。
  让教师产生损耗感从而感到“心累”的因素也许有很多,如过多不必要的表格、不必要的会议等,但这些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教师不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自己对教育的信念追求去从事教育教学。而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书育人的最大障碍就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评价。
  所谓“功利性评价”是指向短期教育效能和效果的教育评价。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发展性评价一定会导向学生的发展,而功利性评价则一定会导向短期功利性的目标追求。功利性评价所带来的损耗感非常大,因为原本有意义的工作都变成了为了排名、为了考试数据的较量。人的综合发展需要创设更复杂的情景和条件,因此,为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需要绕着弯子走;而为了考试成绩和升学数据,教学过程就需要抄近路走直线。这样,就把原本可以带来“恢复感”和成就感的教育过程变成了“损耗”的过程。在强大的功利性评价面前,很多教师、校长都会有很强的无力感,因此一边高喊“追求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一边追求业绩、急功近利,注重刷题训练等。这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教育规律不符的“公开的秘密”比比皆是且经久不衰。一边反对一边追随,心理的分裂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损耗,从而感受到强烈的“心累”。

3.远离功利性评价关键在于提高教育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和完善制度建设


  为教师减负的本质含义在于确保教育的基本秩序和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师能够从容自如地按照教育的规律从教。为此,必须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以及优化评价制度。
  在教育改革中,不能把远离功利性评价寄希望于让教师对其说“不”。从个体来说,趋利避害是本能,多数教师为了个体的安全与利益,可能会选择遵从现实的评价导向,相对于避免“心累”,保证“安全”是更重要的。所以,有人说,为教师减负要让教师勇敢地对某些做法说“不”,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期望。真正有效的路径应该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完善制度建设。
  教育管理部门要把握教育规律,善于优化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不能仅靠表面的检查与评比,仅注重“程序”公正和即时效果,这样不仅流于形式,毫无效果,而且影响长远。
  如前所说,减负是要减“心累”之负,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把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的权利还给教师,为此,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攻坚战。
  编辑 _ 王雪莉
其他文献
介绍了常用的水平垂直冗余校验码——(7×7)奇偶校验编码解码逻辑电路的EDA设计,用VHDL语言对(7×7)奇偶校验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描述,用Quartus II软件进行仿真测试.从仿真结
早在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重要美学观点.“迁想妙得”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根据所见的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迁入到所绘对象中,与对
期刊
【摘要】19世纪中后期印象派绘画的出现,在绘画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时这种新的派别的绘画题材和技法的创新则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印象派绘画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难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看到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受到浮世绘启示之后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印象主义;浮世绘;题材;技法  在历史上东西方相隔甚远,各自传承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单元,
神秘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的美誉,因其主峰积雪常年不化而得名。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二千六百九十一米,是东北第一高
于会祥,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主持或参与了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激发困难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等课题,以及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中学六年一贯制二、四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期刊
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是做好变分同化的关键.为进一步认识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在中尺度预报中的作用,对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中平衡关系的纬度依赖特征及其对中尺度同化及
中图分类号:G4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theories, materials, facts and examples to prov
创作《孤岛》这一系列作品时,正值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留学的第二年,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就像格拉斯哥的阴霾,依然挥之不去.一直以来,我总爱从家中小窗向外眺望,每每看到的却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