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一个“迷弟”的自我修养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中,写作对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都是主业,是赚钱的营生也是追求的事业,只有屠格涅夫把写作当成副业和消遣,他的主业是追星。
  屠格涅夫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出身贵族,父亲是骠骑兵上校,母亲从她叔父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拥有5000农奴。他还恰好遗传了老爹的相貌堂堂,年轻时是个比福楼拜略高的玉面小生。最根深蒂固的是他周身弥漫的贵族气,不管写一个农奴还是写一筐烂果子,都透着身着燕尾服微微欠身的矜持劲儿,特别符合上一茬中国人的欣赏口味。这样一位相亲公园大爷大妈眼里的抢手货,却终生未娶。
  1843年11月9日,来自西班牙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杜在圣彼得堡歌剧院一举成名,她穿着红色沙漏裙站在舞台中央,柔和的歌声里夹杂着海浪般的叹息声。演出完毕,追随者们恨不得亲吻她红色的裙角。
  当晚,波利娜在后台化妆间里接见了四位狂热的粉丝:一位将军、一位伯爵,两名纨绔子弟——剧院经理的儿子和地主少爷伊万·屠格涅夫。那日恰逢屠格涅夫25岁生日,自此,一个“迷弟”40年的追星生涯开始了。
  实际上波利娜长得并不漂亮,两只眼睛过分突出,脖子几乎和脸一样粗,而且驼背。但她是个才女,师从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对她称赞有加。用她姐姐的前男友、法国诗人缪塞的话说,波利娜的丑陋“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丑陋”,德国诗人海涅把她比作“像妖怪一样的外国风景”。
  一旦有了女神,至少在心理上,屠格涅夫就从高富帅走向了它的反面。他像“小鲜肉”的“亲妈粉”一样,不缺席偶像的任何一场公开露面,并且保持着一位粉丝基本的素养,减少骂战,不给“爱豆”招黑。
  兢兢業业做“迷弟”的事例还有如下几件:波利娜在外演出时,屠格涅夫最大的乐趣便是阅读报刊上登载的有关她演出成功的消息,跟收藏偶像封面杂志的现代人不差分毫。屠格涅夫还跟随波利娜从俄国到法国,再到德国,在偶像家旁建了房子。如果那会儿克林姆林宫有电子屏幕,估计屠格涅夫要包下整块来表白波利娜。他出现在偶像的每一场演出舞台下,积极应援,幸亏那时人们还没想到在圣彼得堡歌剧院门前卖假票。
  屠格涅夫基本抛弃了自己高富帅的“人设”,农民们砍伐他庄园里的树木,在他的牧场上放牛,一到冬天,还有人锯他放在池塘旁边的那几条心爱的长凳,拿回家当柴烧,他全都不管不顾了。
  他对劝他收心的朋友说:“很久以来,在我的心目中,波利娜就是女中豪杰,她永远使所有别的女子黯然失色。我自作自受。我唯有在一个女子踩着我的脖子,把我的脑袋按进泥地里时,才感到幸福。”
  偶像简直成了宗教,屠格涅夫是最忠诚的信徒。在他著名的演讲《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屠格涅夫高度赞扬了长久以来被嘲笑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表现了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
  他好像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痴情而纯粹,对人对文字一个样。托尔斯泰评价这位同行:“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是地道的俄罗斯的东西,每一篇都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
  他的小说中,猎人重新领略到作为猎人的感受;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绝不会像个艺术家一样评论树木和山丘。他的天地狭窄,但正因为他有勇气把范围限制在实证体验、亲自观察的领域,他才成为极少数几乎从未杜撰编造过的小说家之一。
  晚年,他也开始陷入短暂的自我怀疑。劝人不要结婚的他开始转变口风:“年轻人,去结婚吧,你们想象不出光棍的晚年有多凄凉。”无论是作为男人还是作为作家,他都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
  1883年,屠格涅夫生长在脊椎内的肿瘤开始恶化,他在咽气前仍然对波利娜喊道:“你,是皇后中的皇后!”这时,波利娜已经62岁了。
  至死,屠格涅夫本人从未尝到过家庭幸福,也从未真正得到过波利娜。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屠格涅夫本人是曾经恋爱过的。他对波利娜·维亚尔杜显得有些骑士风度。且不管他们之间的交往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反正他体验过这种炽烈而又持久的感情。人们从他身上所透出的某种宽容恬静的气度,立刻就能辨认出他是个有过真正爱情的人。屠格涅夫的小说大部分胜人之处就源出于此。”
  (华丽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家跟前的用春诊所,里面姓缪的医生四十岁上下,文静清冷,不多说话,唯有替人诊病时才问几句话,一只纤细劲瘦的手,五指像弹琴一样起落,凝神屏息地感受病人的脉搏,问诊结束立马告诉助手取什么药,通常是十几块钱就能看好寻常病症,每天去他诊所的人络绎不绝。我端详过几次他把脉,总觉得那个时刻他整个人都是发着光的。  还是我家附近,菜市场口的重庆面条铺,老板是一個不到三十岁的白净姑娘,为人称面时手指翻飞,白净脸庞上
時间:  在书籍的焚烧中开始和终结的工作;  犹如天空那么硕大的子宫,  从中降临出嗜好自己桎梏的人们。  时间:  比沙漠多,比一棵树少。  踏着似乎遥无边际的黑暗之梯降临到空间。  时间:  蜘蛛布成的雷达在跟踪自由的翅膀,  其语言是大海,但沙漠才是它的话语,  其双肩是两座大山,死亡的驼队在其间踱行。  时间:  那里的自由是我们皮肤下面的铃铛,  生活将它撂倒,我们一无所闻。  时间: 
恐怕没有哪个制度像高考一样,如此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每个读过高中的人。  而高考的背后,是从小学就开始为之做好准备的应试教育。  我的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全省素质教育的典范。初中以后全市对小升初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摸底考试,据说我们小学的成绩让校长脸上无光。几年前和小学数学老师聊天得知,如今母校已经向应试教育靠拢,高年级学生不再学音体美,这些课程的时间都被用来专攻语数外,为升初中做好準备。  如今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最高票答案不但精炼,而且耐人寻味: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是剑仙,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好像因为他是李白,他就应该这样浪漫,这样轻狂,这样无欲无求、无惧无畏一样。  但成仙之前,李白也是人。是人就有痛苦。却没有人谈论李白的
彼时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待过一家在业内知名度还不错的创意企业。刚入职的一个月还是兴奋的,纵然发现手里的项目愈加繁重,客户仍旧跟其他广告公司手里的客户一样矫情难缠,广告狗的苦逼日子没有随着公司的知名度而好过一点点——改到吐血的文案,改到死的设计,然后内外一夹击,AE被逼哭。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然而我仍旧是忙碌而开心的,一边痛苦一边打鸡血,仍旧愿意在客户突然有需求的情况下通宵加班,赶完手里的一组稿子
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
我35岁才有第一个孩子,在此之前,我娘的催生大法已经炉火纯青。比如吃饭吃到一半,她会感叹“要是多个人一起吃该多好”;出门逛街时,她會突然直奔母婴店拿起小衣服细细摩挲;参加同学聚餐、同事聚会时更不得了,每次回来都要怨气冲天地细数一番,谁给她看了孙子的照片,谁给她看了孙女的视频,谁给孙女买了好玩的玩具……  我试图引导:“你的同事、同学里总有人还没有孙子和孙女吧?”我娘眼神哀戚,“没有了,我是最后一个
从前读金庸的小说,没来由记住了《碧血剑》中的几句话:“明朝一向文官带兵,但偏巧运气好,去辽东带兵的熊廷弼等人,都有军事才能。”后来想想,金庸这话的确没讲错。有明一朝,领兵打仗者出身秀才的比比皆是,从最早的于谦,到最后的袁崇焕、史可法等,皆系文人出身。   文人带兵其实有文人带兵的好处。古代当兵的文化程度多不高,普遍敬重文化人。而文人大多比较体恤下情,与人交往以礼相待,颇具人格魅力。比如“岳家军”
初唐欧阳询(557-644年),字信本,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相传此人相貌不美,但才华重于一时。622年奉御诏历时三年撰修《艺文类聚》一百卷。贞观初年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文献称欧阳询八体尽擅长,但最好是楷书,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世称“欧体”。欧阳询学习书法极勤奋,曾经半路偶遇索靖书写的石碑,竟然细心揣摩三天方才离去。他博采众长,融南北朝与隶书笔意为一体,书法成就居于初唐四家欧、虞、
十三四岁的时候,好爱照镜子,一个人可以在镜子前面站上半天,想要从青青的眉目里揣思出那将要来临的命运。  我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吗?会终于有一种让别人和让自己都吃惊的美丽了吗?  外婆好像能够明白我的盼望,所以,她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总是会对镜前的我微微一笑,重复地说着那一句话:  “别急啊!黄毛丫头十八变哪!”  在那个时候,我就会很安心。因为,外婆从来没有骗过我,她所说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