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2-01
  在素质教育发展颇有成就的今天,由于一些原因,学生的两极分化仍然存在,尤其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这一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到十分的吃力。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增加情感的投入,用宽容博爱的情怀,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关爱。
  首先,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要拥有一颗博爱的心。
  俗语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各行各业共同认可的职业情感取向,教师这一行业尤其如此。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尊师重道优良传统的国家,当今社会,教师这个职业仍然相当受到人们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这种引导性的影响力或许是父母都无法给予的。这就使得社会对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心。
  古人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并且乐于亲近老师,对老师更加赋予尊敬,老师应该秉承教书育人的原则,爱岗敬业,只有对学生投入真挚的关心与关怀,才会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服,而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服,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其次,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特殊性要求老师投入更多的情感。
  中学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处于人生的懵懂阶段,敏感并且稚嫩是青春期孩子们的最大特点。身体和心理都迎来了巨大成长的中学生,在青春期的健康发展,是他们迈向成功人生的基础。学生在家庭与父母的相处中,由于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叛逆和隔阂或多或少存在,这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到了这个阶段,学生感觉不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关怀,而又在逐渐加深难度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话,那么成绩下降则是必然的结果。
  到了中学,课业负担的加重,特别是数学学科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如果老师与学生并不亲近,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更是阻碍了学生向老师提问从而解决疑问的脚步。这必然会使得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问累加的越来越多,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面对正处于敏感时期的学生,老师要用一颗包容的心,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果有的学生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老师更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否则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一颗原本渴望进取的稚嫩心灵。在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速度肯定存在差别,但是老师并不能因此而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在老师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心与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数学教学无疑也具有它的特殊性。
  我国作为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虽然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已颇有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仍旧特别严重,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注重的是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逻辑性和技巧性的要求较高,因而大部分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到十分吃力。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像语文、历史、美术以及音乐等文史或是艺术类学科,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情感的交流上老师会相对比较弱一些,或者根本就不注重感情的投入,使得数学教学变得十分枯燥沉闷,同时也让学生们提不起兴趣。老师与学生之间无形之中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有了问题不敢问老师,老师也没有对学生关爱不够,交流不够,不能及时地了解想法和学习情况。这将阻碍数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数学学习不应该是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也应该变得充满感情,丰富多彩并引人入胜。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传递给学生的关爱。这种关爱无疑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化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推动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同时,在数学这种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学科中,如何对待那些在数学学习中暂时比较落后的学生,即后进生,也是中学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好生”与“差生”这样的分类方法早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不科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力。面对在数学学习中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同学,老师应该给予其更大的关爱和耐心。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些老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差生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学生的忽视、冷漠甚至是过分地讽刺、伤害,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无疑是教学工作中最大的失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老师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学生。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超越表现形式的,即使是一名不善于语言表达的数学老师,如果怀有博爱之心,将真挚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的话,学生也会收获到老师浓浓的关爱,从而更加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就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老师可以更加全面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好描述,也是对老师的最高赞扬。
  教书育人,爱生如子,每一名老师都时时刻刻用这两条标准要求自己。数学教学,在人们眼中,是严谨而又枯燥的,但是这不影响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工作、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每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都会将有限的教学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爱生如子中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9-01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有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反之,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英语本身就是单调而且枯燥的,如果总是用传统的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很难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热情就会大大减小,从而直接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 。因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1-01  背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使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案例:  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2-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民主化、科学化、互动化,使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一、英语有效性教学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在不断更新,严峻的英语教学现状
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国家制定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目的就是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4-01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对语言规律的掌握,英语教师是否善于运用英语课堂讲解艺术与学生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而不是演绎、推导,它离不开英语教师的科学的分析讲解,因此,“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的人是当不好英语教师的。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3-01  前言:英语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不仅要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通过英语的学习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心智和价值观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自信和合作精神。因此人们大力提倡实践、体验、合作、讨论与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的数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已经走进了我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听,教室里学生在辩论争鸣;看,教室里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一言党”变成了“群言党”,多了动感、鲜活,还时有学生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但思考让我们清醒,“黑色的
【摘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课堂得以文化的润泽,增添课堂活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思维活力情愫心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