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目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落实措施,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减少,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84-0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中显示: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直接经济损失6181万元。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变“亡羊补牢”为“网羊补牢”,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采取有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有待加强,责任主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使用单位重效益轻管理,对特种设备安全认识不够,安全投入相对不足,不能承担起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管理的预防机制不完善,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2)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存在基层监察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不能满足安全监察的频次与时间。由于信息不畅通,基层地区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共享,造成了监管的盲区。
3)部分检验机构存在检验任务繁重,检验力量不足的问题,存在检测仪器陈旧,高新检测装备与技术匮乏及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等现象。
2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四方责任
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四方责任制度,即落实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
1)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全面负责。
2)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的责任。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下级质监部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具有监督抽查权,督促以上单位落实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同时肩负制订宣传计划,向企业、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责任和义务。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技术基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具有在核准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的职责。同时,肩负积极向企业和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义务。
4)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3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保证措施
1)生产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人员培训制度,并组织宣传学习及培训,增加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人员,并定期组织考核、奖惩;建立发现问题报告制度和接受监察、检验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使用;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制定有效的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要求,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将检验检测未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检验检测人员,并组织量化考核;定期组织专项培训,组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公示检验检测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各级质监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并依据有关规定细化监察工作程序,明确监察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建立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将监督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和检验检测配合联动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向社会公示许可、监察等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汇报,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支持。
4)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领导。逐级抓好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落实工作,加强考核评比;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社会舆论监督。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全方位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只有各责任方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各方齐抓共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格局,唯有如此,才能较大幅度地降低事故率,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84-0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中显示: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直接经济损失6181万元。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变“亡羊补牢”为“网羊补牢”,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采取有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有待加强,责任主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使用单位重效益轻管理,对特种设备安全认识不够,安全投入相对不足,不能承担起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管理的预防机制不完善,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2)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存在基层监察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不能满足安全监察的频次与时间。由于信息不畅通,基层地区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共享,造成了监管的盲区。
3)部分检验机构存在检验任务繁重,检验力量不足的问题,存在检测仪器陈旧,高新检测装备与技术匮乏及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等现象。
2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四方责任
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四方责任制度,即落实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
1)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全面负责。
2)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的责任。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下级质监部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具有监督抽查权,督促以上单位落实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同时肩负制订宣传计划,向企业、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责任和义务。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技术基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具有在核准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的职责。同时,肩负积极向企业和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义务。
4)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3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保证措施
1)生产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人员培训制度,并组织宣传学习及培训,增加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人员,并定期组织考核、奖惩;建立发现问题报告制度和接受监察、检验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使用;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制定有效的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要求,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将检验检测未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检验检测人员,并组织量化考核;定期组织专项培训,组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公示检验检测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各级质监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并依据有关规定细化监察工作程序,明确监察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建立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将监督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和检验检测配合联动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向社会公示许可、监察等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汇报,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支持。
4)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领导。逐级抓好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落实工作,加强考核评比;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社会舆论监督。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全方位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只有各责任方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各方齐抓共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格局,唯有如此,才能较大幅度地降低事故率,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