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BBC国际广播台成立80周年。也将是BBC国际台最后一次在总部布什大厦(Bush House)过生日。从今年起,BBC国际台英语和各语言部门将陆续迁往新落成的,位于伦敦市中心牛津街附近的新广播大厦。BBC国际台的同事将与BBC国内广播、电视、网络的新闻同行一起工作。
BBC全球新闻总裁霍洛克斯(Peter Horrocks)说:“80岁生日和离开布什大厦,对BBC国际广播是一个历史性的和变化的时刻。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讨论未来,受众都是核心。”
BBC中文总监李文说,新的广播大厦使得BBC历史上第一次能够把所有新闻制作部门,无论是什么平台,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集中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制作,有利于互相的协调和资源互享。
1.开播首日
BBC在1932年推出“帝国广播”服务,当时借助短波无线电技术,实现了远距离信号接收。尽管当时BBC的总编辑约翰·里思(John Reith)悲观预测:“节目既不会有趣也不会有质量”,但是从位于伦敦的广播大厦(Broadcasting House)播出的节目却获得一致好评。开播首日,里思12分钟的讲话播送了5次,以满足澳大利亚、印度、南非、西非等不同时区国家的听众。
2.布什大厦的诞生
广播大厦为海外广播提供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尤其是在1940年12月一枚德军地雷在广播大厦外爆炸并引起火灾之后,蔓延数小时的火情使大楼的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欧洲广播迅速转移到了伦敦西北部的麦达维尔(Maida Vale),从一座废弃的溜冰场里继续播出节目。1941年海外广播搬入布什大厦,这座辉煌建筑位于当时英国报业中心舰队街(Fleet Street)的尽头,租金为每周30英镑。
3.前线广播
BBC当时的战地记者,如照片里的亚当森(Adamson),都是通过圆盘向后方传输前线报道。另一名战地记者戈弗雷·塔尔博特(Godfrey Talbot)从一个卡车改成的临时录音室报道了盟军的首次大捷——阿拉曼战役(El Alamein)。当时有一个军方人士在场审查他的稿件,通过之后,录音盘会用军车或飞机送到开罗,然后再发到伦敦。
4.对东欧的广播
二战后,英国与斯大林政权的关系开始走下坡路。1946年2月,英国外交部正式要求BBC开始俄语广播,一个月后节目正式开播。最初,前苏联听众可以自由收听,但由于冷战的发展,东欧国家加大了对信号的干扰。BBC也因此增大了对东欧广播的发射功率。
5.瓦茨拉夫·哈维尔
冷战期间,对东欧报道的困难从后来成为捷克总统的剧作家哈维尔的遭遇中可见一斑。为了让他保持沉默,当局禁止他使用电话,还派秘密警察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尽管如此,BBC捷克组还是设法绕过监管,打电话到当地邮局安排同哈维尔的采访。哈维尔会在约定时间来到邮局致电BBC接受采访。
6.BBC是最棒的
1991年前苏联发生政变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曾被软禁3天,这期间他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通过他的卫兵架起来的天线收听对外广播。前BBC国际台总监约翰·图萨(John Tusa)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BBC听上去太好了。而发布会上的笑声、掌声显然是对BBC俄语广播和收听效果的双重称赞。”
7.阿拉伯与波斯语电视
在20世纪90年代短暂播出又中断之后,2008年3月BBC阿拉伯语电视节目重新开播,次年波斯语电视节目恢复开播。当然这不是BBC世界新闻部首次播出电视节目,早在1991年BBC就推出了英语国际广播电视(World Service TV), 1996年更名为BBC国际电视(BBC World TV),现在叫做BBC国际新闻(BBC World News)。
8.海地地震
2010年1月份,在海地地震发生一个月后,BBC加勒比频道开始每天20分钟的海地克里奥尔语广播节目,旨在协助当地居民寻找医疗救助、饮用水和食品供给。同时,还协助当地人寻找失散的亲人,并邀请居住海外的海地音乐家为家乡受灾群众提供娱乐节目作为精神慰藉。
9.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在2011年也门等阿拉伯国家人民示威期间,社交网站成为记者们的主要新闻来源。来自当地目击者的描述、图片和音频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一行为带来两方面影响:1、社交网站被证实为有价值的新闻来源;2、广播这些内容可以使听众成为新闻故事的核心。社交网站还将继续成为BBC采集和传播新闻的重要渠道。
10.昂山素季
2010年11月,缅甸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获得释放。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她说:在被押期间她经常收听BBC国际广播,其中最喜欢的是由Dave Lee Travis主持的一文件音乐节目《A Jolly Good Show》。她说:“收听这档节目使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完整。”
11.重回广播大厦
2012年,BBC国际台将在阔别71载之后重回广播大厦,搬回到一流水平的新闻中心。BBC国际台的记者们将与BBC大家庭的同仁一道,在这里制做最高质量的国际新闻节目。(编辑/唐馨)
BBC全球新闻总裁霍洛克斯(Peter Horrocks)说:“80岁生日和离开布什大厦,对BBC国际广播是一个历史性的和变化的时刻。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讨论未来,受众都是核心。”
BBC中文总监李文说,新的广播大厦使得BBC历史上第一次能够把所有新闻制作部门,无论是什么平台,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集中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制作,有利于互相的协调和资源互享。
1.开播首日
BBC在1932年推出“帝国广播”服务,当时借助短波无线电技术,实现了远距离信号接收。尽管当时BBC的总编辑约翰·里思(John Reith)悲观预测:“节目既不会有趣也不会有质量”,但是从位于伦敦的广播大厦(Broadcasting House)播出的节目却获得一致好评。开播首日,里思12分钟的讲话播送了5次,以满足澳大利亚、印度、南非、西非等不同时区国家的听众。
2.布什大厦的诞生
广播大厦为海外广播提供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尤其是在1940年12月一枚德军地雷在广播大厦外爆炸并引起火灾之后,蔓延数小时的火情使大楼的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欧洲广播迅速转移到了伦敦西北部的麦达维尔(Maida Vale),从一座废弃的溜冰场里继续播出节目。1941年海外广播搬入布什大厦,这座辉煌建筑位于当时英国报业中心舰队街(Fleet Street)的尽头,租金为每周30英镑。
3.前线广播
BBC当时的战地记者,如照片里的亚当森(Adamson),都是通过圆盘向后方传输前线报道。另一名战地记者戈弗雷·塔尔博特(Godfrey Talbot)从一个卡车改成的临时录音室报道了盟军的首次大捷——阿拉曼战役(El Alamein)。当时有一个军方人士在场审查他的稿件,通过之后,录音盘会用军车或飞机送到开罗,然后再发到伦敦。
4.对东欧的广播
二战后,英国与斯大林政权的关系开始走下坡路。1946年2月,英国外交部正式要求BBC开始俄语广播,一个月后节目正式开播。最初,前苏联听众可以自由收听,但由于冷战的发展,东欧国家加大了对信号的干扰。BBC也因此增大了对东欧广播的发射功率。
5.瓦茨拉夫·哈维尔
冷战期间,对东欧报道的困难从后来成为捷克总统的剧作家哈维尔的遭遇中可见一斑。为了让他保持沉默,当局禁止他使用电话,还派秘密警察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尽管如此,BBC捷克组还是设法绕过监管,打电话到当地邮局安排同哈维尔的采访。哈维尔会在约定时间来到邮局致电BBC接受采访。
6.BBC是最棒的
1991年前苏联发生政变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曾被软禁3天,这期间他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通过他的卫兵架起来的天线收听对外广播。前BBC国际台总监约翰·图萨(John Tusa)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BBC听上去太好了。而发布会上的笑声、掌声显然是对BBC俄语广播和收听效果的双重称赞。”
7.阿拉伯与波斯语电视
在20世纪90年代短暂播出又中断之后,2008年3月BBC阿拉伯语电视节目重新开播,次年波斯语电视节目恢复开播。当然这不是BBC世界新闻部首次播出电视节目,早在1991年BBC就推出了英语国际广播电视(World Service TV), 1996年更名为BBC国际电视(BBC World TV),现在叫做BBC国际新闻(BBC World News)。
8.海地地震
2010年1月份,在海地地震发生一个月后,BBC加勒比频道开始每天20分钟的海地克里奥尔语广播节目,旨在协助当地居民寻找医疗救助、饮用水和食品供给。同时,还协助当地人寻找失散的亲人,并邀请居住海外的海地音乐家为家乡受灾群众提供娱乐节目作为精神慰藉。
9.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在2011年也门等阿拉伯国家人民示威期间,社交网站成为记者们的主要新闻来源。来自当地目击者的描述、图片和音频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一行为带来两方面影响:1、社交网站被证实为有价值的新闻来源;2、广播这些内容可以使听众成为新闻故事的核心。社交网站还将继续成为BBC采集和传播新闻的重要渠道。
10.昂山素季
2010年11月,缅甸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获得释放。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她说:在被押期间她经常收听BBC国际广播,其中最喜欢的是由Dave Lee Travis主持的一文件音乐节目《A Jolly Good Show》。她说:“收听这档节目使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完整。”
11.重回广播大厦
2012年,BBC国际台将在阔别71载之后重回广播大厦,搬回到一流水平的新闻中心。BBC国际台的记者们将与BBC大家庭的同仁一道,在这里制做最高质量的国际新闻节目。(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