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列宁作为苏联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就报刊工作问题发表了大量有独创性的见解。他的党报理论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思想的发展,也对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本文从列宁报刊思想入手,着重探讨了列宁党报理论中有代表性的几点观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进而借鉴列宁的报刊思想讨论党报发展变革中的有益方面。
关键词:列宁 党报理论
总结反思
一、列宁的党报理论概述
(一)产生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社会主义民主思潮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并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争取合法权益。就在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其内部思想上的分离和组织上的涣散状况却十分棘手。此时,列宁清醒地看到,在落后的俄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分散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一个组织能将地方性的力量联合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列宁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创办一份全俄政治性机关报。列宁于1900年12月创办的《火星报》作为全俄第一张政治报纸,为统一思想和建党大业准备了先决条件。同时,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也逐渐走向成熟。
(二)列宁党报理论中的重要原则
1.党性原则思想
在《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系统阐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在党报要坚持党性这一问题上给予了坚定的回答。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和集中表现,共产党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论就是:消灭私有制。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把“党性”的概念描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集中统一的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性。
对于党报,列宁提倡将一切党的出版物置于党的组织和管理之下,在组织上属于党,听党的指挥。党的报刊是党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工作者也应当站在党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具有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弘扬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新闻观。
2.新闻出版自由思想
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将写作事业分为两类:一种是被亚洲式的书报检查制度和欧洲资产阶级玷污的写作事业;一种是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写作天地。因而,当书报检查制度取消之后,列宁是欣慰和赞成的,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进步,是新闻自由真正到来的先兆。然而,历经十月革命后,列宁看到仅仅取消书报检查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劳动者依然没有真正自由,阶级性的严格分化依然存在。此时,列宁认识到新闻自由应当是相对的,为了实现真正的出版自由,维护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应当剥夺资本家的出版权,同时对广告实行垄断,彻底摧毁资本家利用报刊发财的基础。
3.报刊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列宁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在俄国军事和政治斗争为主的形势下,列宁始终把生产建设作为始终追求的工作重心。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报刊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这一思想,即报刊要成为宣传优良、抨击黑恶的阵地,在日常报道中对人民进行经济教育,使得民众在报刊所宣传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这一点也是列宁在夺得无产阶级政权后,对于马恩新闻思想的反思和补充。
二、对列宁党报理论的总结和反思
(一)列宁党报理论中值得借鉴的三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主要问题,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列宁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的开篇中便提到“我们正处在俄国工人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上极端重要的时刻”。一方面,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工人阶级独立运动也呈现星火燎原的态势,地方性社会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另一方面,列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运动的“手工业性质”即运动的分散状态是目前的最大特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样的形势下,列宁创办《火星报》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党报的党性原则,将报刊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党的手中,这样能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方便组织的上传下达,也能防止敌对势力的侵入。
第二,在原则不动摇的情况下倡导自由办报,提出新闻自由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自由。列宁办报是在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前提下的,他坚定地要求与其他派别划清界限,不是否定其他思想,而是用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即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在这个原则下,列宁也鼓励“全体俄国同志把我们的出版物看做自己的机关刊物”,给各地的每个小组都提供介绍自身经验、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小组参与到全俄的无产阶级运动之中,更加紧密地团结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是属于绝大多数人的,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自由是属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
第三,把经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让党报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点是列宁报刊思想中的创新,也是对无产阶级报刊提出的新要求。马恩时期,虽然无产阶级有过夺取政权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因而马恩理论中,较少有无产阶级政权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作为俄国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人,面临俄国落后的国情和危机,充分认识到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将党报和经济建设相结合,就是在思想上指引劳动实践,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二)对列宁党报理论的反思
列宁党报理论的形成是特殊历史时期和马恩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来看,其中不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列宁过于强调政党对党刊的控制,十分重视党报的党性,这样会使得党报死板、缺乏批判和自我批判。党报是宣传阵地,更是党自我修正、自我监督的明镜,要给予报纸一定自由,才能使得党报长久发展,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列宁完全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对广告施行国家垄断,这样的政策有些偏激。即使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被打倒,但对于一个落后的国家来说,不可能一步跨进社会主义。对各个阶级的态度应当是明确的,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在新闻事业上来看,适当给资产阶级一些生存空间,国家相对放宽把持,有助于经济的复苏和恢复,有助于彻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列宁.怎么办[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火星报》编辑部声明[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列宁 党报理论
总结反思
一、列宁的党报理论概述
(一)产生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社会主义民主思潮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并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争取合法权益。就在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其内部思想上的分离和组织上的涣散状况却十分棘手。此时,列宁清醒地看到,在落后的俄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分散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一个组织能将地方性的力量联合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列宁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创办一份全俄政治性机关报。列宁于1900年12月创办的《火星报》作为全俄第一张政治报纸,为统一思想和建党大业准备了先决条件。同时,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也逐渐走向成熟。
(二)列宁党报理论中的重要原则
1.党性原则思想
在《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系统阐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在党报要坚持党性这一问题上给予了坚定的回答。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和集中表现,共产党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论就是:消灭私有制。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把“党性”的概念描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集中统一的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性。
对于党报,列宁提倡将一切党的出版物置于党的组织和管理之下,在组织上属于党,听党的指挥。党的报刊是党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工作者也应当站在党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具有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弘扬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新闻观。
2.新闻出版自由思想
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将写作事业分为两类:一种是被亚洲式的书报检查制度和欧洲资产阶级玷污的写作事业;一种是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写作天地。因而,当书报检查制度取消之后,列宁是欣慰和赞成的,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进步,是新闻自由真正到来的先兆。然而,历经十月革命后,列宁看到仅仅取消书报检查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劳动者依然没有真正自由,阶级性的严格分化依然存在。此时,列宁认识到新闻自由应当是相对的,为了实现真正的出版自由,维护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应当剥夺资本家的出版权,同时对广告实行垄断,彻底摧毁资本家利用报刊发财的基础。
3.报刊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列宁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在俄国军事和政治斗争为主的形势下,列宁始终把生产建设作为始终追求的工作重心。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报刊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这一思想,即报刊要成为宣传优良、抨击黑恶的阵地,在日常报道中对人民进行经济教育,使得民众在报刊所宣传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这一点也是列宁在夺得无产阶级政权后,对于马恩新闻思想的反思和补充。
二、对列宁党报理论的总结和反思
(一)列宁党报理论中值得借鉴的三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主要问题,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列宁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的开篇中便提到“我们正处在俄国工人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上极端重要的时刻”。一方面,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工人阶级独立运动也呈现星火燎原的态势,地方性社会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另一方面,列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运动的“手工业性质”即运动的分散状态是目前的最大特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样的形势下,列宁创办《火星报》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党报的党性原则,将报刊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党的手中,这样能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方便组织的上传下达,也能防止敌对势力的侵入。
第二,在原则不动摇的情况下倡导自由办报,提出新闻自由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自由。列宁办报是在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前提下的,他坚定地要求与其他派别划清界限,不是否定其他思想,而是用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即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在这个原则下,列宁也鼓励“全体俄国同志把我们的出版物看做自己的机关刊物”,给各地的每个小组都提供介绍自身经验、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小组参与到全俄的无产阶级运动之中,更加紧密地团结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是属于绝大多数人的,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自由是属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
第三,把经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让党报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点是列宁报刊思想中的创新,也是对无产阶级报刊提出的新要求。马恩时期,虽然无产阶级有过夺取政权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因而马恩理论中,较少有无产阶级政权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作为俄国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人,面临俄国落后的国情和危机,充分认识到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将党报和经济建设相结合,就是在思想上指引劳动实践,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二)对列宁党报理论的反思
列宁党报理论的形成是特殊历史时期和马恩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来看,其中不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列宁过于强调政党对党刊的控制,十分重视党报的党性,这样会使得党报死板、缺乏批判和自我批判。党报是宣传阵地,更是党自我修正、自我监督的明镜,要给予报纸一定自由,才能使得党报长久发展,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列宁完全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对广告施行国家垄断,这样的政策有些偏激。即使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被打倒,但对于一个落后的国家来说,不可能一步跨进社会主义。对各个阶级的态度应当是明确的,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在新闻事业上来看,适当给资产阶级一些生存空间,国家相对放宽把持,有助于经济的复苏和恢复,有助于彻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列宁.怎么办[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火星报》编辑部声明[A].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第二单元)[C].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