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家庭农场财政补贴项目效果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描述了武汉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财政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根据家庭农场是否获得财政补贴项目,选取了4家武汉市典型家庭农场为案列分析扶持资金使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项目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示范家庭农场人均收入比普通家庭农场人均收入高30.7%,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也在不断增加。
  【关键词】家庭农场;扶持资金;使用效果
  1、引言
  2013 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围绕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产生机理、类型和发展模式、特征、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经营的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发展家庭农场等形式的规模经营受农户所处的客观实际与地区宏观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汪兴东等(2013)对武汉市167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样本进行了关于家庭农场运作绩效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郑少红等(2014)通过结合福建典型的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案例,从共性和特性两个角度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于家庭农场财政补贴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研究文献,本文以武汉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财政补贴项目的扶持下的效果,为后期制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2、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武汉市的农业耕地面积有20.652万公顷,农业总产值占武汉市GDP的2.9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3.1%。武汉市政府在扶持家庭农场方面是全国的先行者,与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同时开始。武汉的家庭农场有水产业、种养综合型、种植业和循环型四种类型,2011年,政府培植了9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到2014年底,武汉市家庭农场总共有280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到达230家。根据我们调查,目前武汉市家庭农场主要由外出务工后回乡创业人员、农村致富能人、农业生产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创建(武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证研究,2015)。
  3、武汉家庭农场财政补贴项目来源及使用
  武汉政府为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农业新型主体,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对家庭农场实行财政补贴项目。家庭农场是2010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随着国家和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发布,武汉实行家庭农场财政补贴项目,即武汉家庭农场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资金是2011年开始实行,由市财政补贴。截止2014年底,武汉市家庭已达到2802家,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有230家,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864.7万元。
  武汉市家庭农场财政补贴项目实行 “先建后补”,首先申报审核通过就立项,年底全面检查并按《指南》要求进行抽查,符合标准将被授予“市级示范家庭农村”,下拨扶持资金。通过对家庭农场的深入访谈发现,在家庭农场都发展中,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如水、电、道路和仓库等)方面的投入很大,先建后补的专项扶持资金给这些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助力。
  4、案列分析
  根据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特色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项目的建设,本文选取了4家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2家已经获得财政补贴,2家尚未获得财政补贴,对比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分析项目扶持效果。
  4.1案列基本情况
  A家庭农场2013年在武汉市工商局注册,是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户主程先生,40岁,大专学历,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方向。种养面积56亩,水产养殖15亩,生猪养殖3000头(一年2次,一次1500头),流转10年。家庭人口有5人,务农劳动力2人,长期雇工4人。农场从创办(前期未到工商部门注册)到2014年底已经有5年,在基本设施和设备方面总共投资达600万,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188万,年农业纯收入40万。2012年获得3万元扶持资金,授予“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扶持资金用于建设生产性厂房,示范带动4家农场。
  B家庭农场2013年在武汉市工商局注册,是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户主彭先生,51岁,高中学历,对国家政策信息方面很敏感。种植和水产养殖面积157亩,流转23年。家庭人口有11人,务农劳动力2人,长期雇工2人。农场从创办(前期未到工商部门注册)到2014年底,在基本设施和设备方面总共投资达到70万,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90万,年农业纯收入30万。2014年获得5万元扶持资金,授予“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扶持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排灌设施购置,示范带动2家农场。
  C家庭农场2013年在武汉市工商局注册,是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户主易先生,45岁,大专学历。种养面积300亩,流转15年。蔬菜种植50亩,水产养殖15亩,土鸡养殖3000只。家庭人口有3人,务农劳动力2人。农场是2012年开始创办,到2014年底已有3年,在基本设施和设备方面总共投资达35万,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85万,年农业纯收入18万。2014年申请专项扶持资金未获取。
  D家庭农场目前还未到武汉市工商局注册,是种植型家庭农场,户主李先生,37岁,高中学历。种植面积540亩,流转10年,主要种植粮棉油产品,家庭人口有3人,长期务农劳动力有6人。到2014年底,在基础设施和设备方面总投资38万元,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45万,年农业纯收入7.2万元。一直没有申请专项扶持资金。
  4.2案列的比较分析
  首先,A家庭农场申请财政补贴时,已经基本满足扶持条件。B家庭农场先通过对政策的了解,在经营农场的努力按照扶持标准来规范农场经营。C家庭农场申请了专项扶持资金,但没有获得财政补贴,易先生只得知未通过审核的结果,并不知原因。D家庭农场,李先生从未申请专项扶持资金,李先生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的信息。   其次,对于A家庭农场3万元扶持资金,户主程先生表示,能够做一点事,但是帮助作用不大。生猪养殖对环境有污染,为改善环境,户主想筹建一个有机化肥处理厂,但投资很大,希望获得政府的扶持。对于B家庭农场5万元的扶持资金,户主彭先生表示,相对于发展农场的投资钱虽然不多,但是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支持。项目要求农场主到工商部门注册领取执照,彭先生表示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得益;对于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协议,彭先生表示这样使得土地的纠纷减少,可以促进农场的稳定发展。
  最后,财政项目扶持家庭农场基础建设和鼓励种植业和水产业,这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础,只有结合地区发展特色,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项目重点在于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业的发展,社会效益良好。第二,虽说项目的扶持资金只有5万,但是通过申请审核项目的过程,引导农场主规范经营,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使家庭农场农业收入达到20万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第三,通过政策对种植业和水产业的引导,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使户主重视环境改善问题,生态效益初步体现。
  5、小结及建议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武汉市的家庭农场不论是数量的增加还是质量的提高、规模的壮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据我们调查,2014年示范家庭农场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加,人均收入相比普通户高出 30.7%,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较好促进作用。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扶持家庭农场政策的宣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即使是已经申请过市家庭农场专项补贴项目的户主都对本项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不知道第一年申请没有通过,第二年可以改进后继续申请。政府制定的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宣传,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区域相关管理部门、新型农民培训讲座和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宣传。
  第二,适当调整财政补贴项目的方案。现在实行的财政补贴项目虽然使得每年受到扶持的家庭农场的数量和扶持额度看似各方都能接受,但是符合现有扶持标准的家庭农场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这样的家庭农场来说,5万元的扶持资金对他们来说是能够获得更好,而真正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这5万元补贴的家庭农场在有些方面还达不到扶持项目申请的标准。相关机构可以在总扶持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扶持面,增加单个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进行重点扶持,效果可能更好。
  第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增加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渠道,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各种资源,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页师资力量,使农民科技意识、竞争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的得到不断的增强。在完善培训机制,培育新型农民的同时,也应注重与家庭农场发展紧密相关的财务收支记录销售渠道建设方面的培训,能够促进特色家庭农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的增收,促使农民更加富裕。
  参考文献
  [1]肖娥芳,祁春节.我国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4年11期.
  [2]高强,周振,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9期.
  [3]汪兴东,刘文兴.家庭农场运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3年10期.
  [4]宁夏,何家伟.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异地复制的效果—基于比较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0年04期.
  [5]郑少红,郑小玲,陈玲,卓炜.财政资金扶持的运作方式、使用效果探析——基于福建三家典型示范社的分析[J].发展研究,2014年11期.
  作者简介
  钟琴(1991-),湖北荆门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cx2014077)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由观念的演变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回望三十多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果,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逐渐加深,思想观念也就发生转变。自由观念作为社会观念系统的组成部分,自然在社会变迁中发转变化,反映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变迁;自由观念  一、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当今世界正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速人才培养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人才的培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市
期刊
【摘要】土地不仅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石。科学有序的土地流转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认真研究这些困扰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可以为化解这些困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土地;流转;意义;困境  一、农村土地的概念界定  土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地是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耕地、滩涂、河塘、林地、山地以及开拓的荒山、荒地等;狭义的土地
期刊
【摘要】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关系着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占据着企业成本中很大一个部分,所以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改善项目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1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的是全企
期刊
【摘要】2015年,东亚地区的国际地区安全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日本新安保法案的通过。新安保法案成为法律以后,日本将解禁自卫权,宪法规定的专守防卫原则即化为历史,这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借助新安保法,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得到了明显的推进,东亚地区的战略棋盘中传统安全竞争的意味更加浓厚。日本的这一动作将对东亚的国际关系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东亚地区国际问题的
期刊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外化,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由此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结合自身学科背景的优势,以德国杂志为研究文本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出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由于实体杂志报道中国新闻数量不多,所以笔者选择了《明镜》周刊网络版—SPIEGEL OLINE上2014年下半年的中国新闻,对选取的269篇新闻进行了整理,并尝试从新闻主题、标
期刊
荣令旗,一个跨时代的医院领头人,他创新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培植特色医疗成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和特色医疗专科建设、实行精准医术和细致化管理,使医院在竞争的大潮中,又一次华丽转身。他以大气魄、大手笔、宽视野、高境界地书写着康复医院的优美动人的华章。  一、学习、借鉴、合作、共赢  荣院长为了医院有一个高层次的发展,让医院与国际接轨,为此,他率先在北京大学学习2年的现代医院管理课程,并
期刊
【摘要】政府密级信息是指政府信息资源中需要保密的、不能公开的信息。但适时解密可以避免无谓保护,从而降低保密成本,并且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密级信息解密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其管理措施是实际工作所必需的。本文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管理措施进行阐述,分别包括:密级信息解密的法律法规、解密的标准、解密的发展战略、解密的管理制度、解密的时限问题等。文章认为定期解密信息,实际上起到保障密级信息安全的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从何谓“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破题,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现状,分析了中国铁通陕西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了铁通公司陕西分公司应打造和培育“和谐发展”特色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个人观点,并从“把握和谐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以人为本做到和谐统一”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证。期望能对企业健康稳步、和谐发展有所借
期刊
【摘要】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不遗余力地组织与策划阅读推广活动。在现有环境条件与理念体系的推动下,四会图书馆区分不同读者群、定点就近提供切合社会需求的阅读推广服务。针对活动深度与广度、活动后续效果、活动持续性、现代信息手段应用、合作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注重需求导向、培养读者兴趣、借力媒体技术及构建多元合作等方式推动四会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延伸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