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培育路径构建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个性独立的“00后”大学生,工作基础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增长才干,要关心学生、增进感情,要处事公正、提升威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由于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因子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因此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培育路径也需从内外两个维度,即从环境体制和主体努力两个角度来展开探讨。为此,笔者将从主客观两个维度来探究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的路径。
  一、主观路径
  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和主体努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其中最重要的是辅导员本身需强化自身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思想影响力、专长影响力、品格影响力、业绩影响力、情感影响力、形象影响力等。
  (一)提升政治素养,强化思想影响力,做有底气的辅导员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激励学生投身国家社会发展的奋斗精神。所以,辅导员本身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性,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认识,能教会学生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担当精神,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因此,辅导员要注重自身政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部分辅导员常常淹没在日常烦琐的工作中,甚至“白+黑”“5+2”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常态,导致他们疲于应付,难以抽出时间来思考自身的提升。诚然,工作忙碌是现实,但是广大辅导员更应该克服困难,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学习思考,看书学习、做科研于己有利于职称晋升,于公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个有底气的辅导员。
  (二)提升学识素养,增强专长影响力,做有才气的辅导员
  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其丰厚的学识素养,是他们赢得学生信服的前提。一位学识渊博的辅导员,自然更加容易获得学生的钦佩,从而使得学生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辅导员要坚持专业学习,提高学识素养,优化知识结构,要广泛涉猎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各学科知识。要多读书,多向书本学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要多交流,多向同行、前辈学习。辅导员要善于取他人之长,善于汲取他人有益经验。要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在实践中丰富认识。要善于思考,要及时将个人所感所悟记录下来,深入探究,善于总结。辅导员要做好时间管理,充分利用寒暑假等假期,提升个人学识修养,通过多种渠道,修炼“内功”,做有才气的辅导员。
  (三)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品格影响力,做有正气的辅导员
  行为世范,为人师表,以个人的美好品德赢得学生的信任。辅导员要加强师德修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武装自己,工作中尊重学生、乐于奉献,用自身品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辅导员高尚的品格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辅导员必须处事公正、待人真诚。在学生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要坚持公正透明、公平公开。在处理学生生活琐事,比如宿舍矛盾、人际纠纷的时候,要彰显关怀,体现人文情怀,让学生感受到师德魅力。如此,才能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新时代正直大学生。做有正气的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品格因素的影响力。
  (四)拓展能力素养,增强业绩影响力,做接地气的辅导员
  因时而化,因势而新,创新工作办法,提高职业能力。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要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开展工作才能游刃有余。辅导员应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增强自身的组织协调、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通识能力,也要提升管理、服务、协调、科研等模块化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永攀“互联网+思政”高地,结合线上线下教育形态,凝聚教育合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比如,2020年广大的辅导员们通过线上课堂、线上会议等形式开展工作,不断探索“云上”模式,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人心,“接地气”。
  (五)增强心理素养,提升情感影响力,做有爱心的辅导员
  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群体,紧扣学生脉搏,洞悉学生心理,加大情感投入,构建“亦师亦友”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情感影响力。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决不能高高在上,要贴近学生、融入学生。首先,辅导员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平和的情绪、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意义重大。其次,辅导员要主动关心学生,经常互动,用真情引导教育学生,为学生解难事、办实事。长此以往,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辅导员必定能够用其自身的情感魅力收获学生的敬意,并转化为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健康积极的大学生。
  (六)提升外在形象,增强形象影响力,做形象大气的辅导员
  教师的外在形象是指衣着、装扮、言谈、举止等反映教师个人修养的外在表征。辅导员跟学生接触最密切,他们的外在形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在形象一般包括视觉形象和社交活动形象,因此辅导员要从两方面人手,努力提升个人外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做一个形象大气得体的辅导员。
  从提升视觉形象来说,辅导员要选择符合教师身份的服饰,不着奇装异服,不能有夸张的妆容和发型,整体不宜过于时尚。从提升社交活动形象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应当仪态大方,言行举止得体,在不同场合都要给人留下的好的印象。在课堂讲授、工作会议等正式场合时,语言要礼貌得体,表情、动作不宜过于夸张、丰富:在教育学生时,语言表达要符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言谈入情入理:在班级活动和与学生私下交往时,要展现教师的亲和力,显示出对学生的关爱。辅导员长期服务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如果能合理运用个体形象之美的教育引导作用,既能满足辅导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又能将美育融入德育,引导学生向美向善之心。   二、客观路径
  当然,除了辅导员主体自身的努力外,培育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路径还在于通过构建科学管理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条例、理顺晋升发展机制等外力形式来促进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
  (一)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责主业,然而实际上,辅导员常常需要对接很多部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绳”,辅导员就是那“一根绳”,凡是涉及学生教育管理的事务基本上都得参与。并且,他们还承担着繁重的授课任务,《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一般都由辅导员承担。再加上繁杂的条块工作,辅导员们常常疲于应付,顾此失彼。
  然而,辅导员们因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必然是高校维稳的重要力量。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领导们一定会找辅导员帮忙。辅导员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他们处在学校管理队伍的最底端,辅导员所面临的这种现状让他们在学生中经常显得有些尴尬。因此,高校要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避免各种繁杂的工作都分摊给辅导员,切实维护辅导员的权利和地位,更加尊重辅导员队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考核奖惩条例
  随着教育部发文的明确规定,辅导员队伍纳入体制指日可待,辅导员的待遇和地位就有了坚实保障。那么,如何科学考核这支队伍的从业人员,将考核的效能充分发挥,以考促练,以考核促进辅导员发展提升,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下的考核体系,内容繁杂,名目众多,很多管理部门为了工作有抓手,将工作内容全部纳入考核中,造成考核点越来越多,条线膨胀,工作越做越细,然而实际对学生工作或者说学校发展并没有益处,只是在无限的内部消耗。
  从考核主体看,应该将辅导员主管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二级学院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价:从考核的内容来看,应该更加重视考核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态度、方法和效果,重视考核辅导员开展工作是否公平公正:从考核的信度来讲,應该将辅导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纳入考核主体,采取测评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来判定辅导员工作的优劣,才能真正将奖惩制度落实到位。奖惩分明,辅导员的工作才能有区分,有助于激励先进,让后进者产生良性的职业焦虑从而激发自身努力。只有辅导员这支队伍整体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
  (三)理顺晋升发展机制
  目前辅导员职称晋升,可走双线,既可以参加管理岗的职称评聘,也可以参与思政教师职称申报。在职称晋升上,高校基本不设阻。但在岗位晋升上,辅导员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辅导员纳入体制后,文件规定服务期至少五年,即五年内不得转岗、晋升,后续的发展政策暂时还不明朗。
  目前高校的学工副书记、团委书记属于辅导员队伍,他们是副处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在新文件的规定下,基本上辅导员的晋升只能在队伍内部.并且团委书记属于共青团干部,对于晋升人员的年龄一般有限制。近两年,基本上各大高校辅导员都将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到位,也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规模将会显著提升。那就意味着,更多的辅导员一旦年龄超过之后,基本难有机会晋升科长岗位,他们一般也无条件直接晋升为副处级领导干部。晋升之路受阻,很多的辅导员就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容易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干工作。因此,理顺辅导员晋升发展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动力,有助于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发挥非权力影响力。
  诚然,顶层设计革新,构建外在保障机制为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强调对辅导员角色和职能的归位.进而提升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更应该是一种辅导员个体的自觉追求。所以,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升的主观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广大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努力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影响力。笔者期待,在主客体两个维度的多重努力之下,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建筑工程的高度在不断增加,工程施工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高空作业,各种起重机械开始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当前常见的起重机械如下图所示。如果没有合理地操作机械设备发生倒塌、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会严重影响到施工作业的安全,对周围建筑物和外围行人、工地内工作人员产生严重威胁,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塔吊其中机械在运行中如果出现了钢丝绳断裂、高空坠落重物的问题,那么会造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之下,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相比于之前的精英化教育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启动了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将专业评估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专业评估是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各方面对本科专业进行综
心理韧性译为“心理承受力”“复原力”“心理弹性”即面对逆境和重大压力后的反弹力。当前面临护理人员紧缺、工作量大、晋升难等工作中的应激事件直接导致职业压力的上升,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中职护生是未来护理岗位预备军,其心理韧性能力是职业胜任的基础,为做好心理干预导向工作,本文对秦皇岛市卫生学校1228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以期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韧性现状.为探究提升护生职业特点的心理韧性干
图书采购复本量即表述一种文献采购收藏数量的概念。图书馆为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常采购收藏多册同一版次的同种文献,所有这些同一版次的同种文献都称复本。公式化表达为:某时间段所购图书的总册数/种数=该时间段所购图书平均复本量。图书馆采访人员面对海量待选的图书,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如学院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生阅读需求、馆藏基础及经费额度,制订年度采购计划;然后把选书权交给读者,秉持“为书找
1绪论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医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智能医学”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开启。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  目前,高校在进行医工融合培养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医学和工科的理论结合层面较为薄弱,多学科交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0年12月29日颁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该《规则》首次以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将其纳入了法治的轨道,并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也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将全部的重点放在了“激励式教育”上,提倡激励、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然,从此方面来看,“激励
学校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問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近年来学校的化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生产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建设及投入经费的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化工实验项目也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实验室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化工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