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特点与传承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中,逐渐构筑起了独有的精神谱系。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对于激昂各族人民的斗志,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历史脉络;特点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66-03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以下简称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功伟绩和取得的实践成就的反映,是无数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等共同缔造出的感天动地的精神成果,为我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包含“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至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等精髓要义。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内容,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激昂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历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发展成熟,再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程中產生的,主要包括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28年的革命征程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实际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照亮航程的红船精神、开辟革命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东北抗联精神、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铮铮铁骨的红岩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丰碑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核心,是党的精神谱系最厚重的基石。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一首首撼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唤醒了无数国人无畏强敌、无惧牺牲、救亡图存的精神自觉。
  2.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从1949新中国成立到1978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了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于一体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集中展现新中国工人力量的大庆精神,人民好公仆、全党好榜样的焦裕禄精神,展现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雷锋精神,当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精神。这一时期精神谱系的主旋律是爱国、奉献、奋斗和自力更生,体现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精神,对于维护新生革命政权、捍卫和平、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在抗击百年未遇洪水中铸就的“九八抗洪”精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精神。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奋斗、创新,体现的是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崇高品质,极大地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昂扬之姿迈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女排精神、互学互鉴互利的丝路精神、国家至上的载人航天精神和北斗精神、“三代人接力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奋斗精神。
  总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一辈辈共产党人尤其是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感天动地的事迹中展现出来的,也必将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
  党的精神谱系中一系列伟大精神虽于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亦有各自的丰富内涵,但是一脉相承,有共生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及党的本质属性和初心使命。总体上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 崇高的理想信念。于人民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于党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创造伟业的精神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谱系之“魂”。在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是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无数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就是因为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如磐信念。
  2. 坚实的实践基础。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从建党开始,党从磨难中一路走来,在困难和挑战中坚定前行,不仅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丰功伟绩,也铸就了一座座卓然而立的精神丰碑。从红船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特区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精神都是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不断突破自我的伟大改革和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源于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舍生忘死的奋斗历程。
  3. 厚重的精神内核。党的精神内核就是党最核心的价值取向[2]。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无论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艰苦创业时期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精神还是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都强调“忠诚为民”“一心为民”“亲民爱民”等,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内核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是最熠熠生辉的字眼。
  4. 永远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基石。党的百年历程极为不易,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胜利,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时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三、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是动员全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无惧艰险的指路明灯[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学习、传承和弘扬好党的精神谱系,才能从红色基因角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1.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艰苦创业,都是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开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打通了民族复兴之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有许多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更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才能更好地汇聚起亿万人民,推进历史伟业的精神力量。
  2. 要处理好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人民无惧风险、走向未来的根本精神力量,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精神之根[5]。中国共产党正是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奋斗当中,才产生具有鲜明民族和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赓续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就是要弘扬这“四个伟大精神”,二者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均具有一致性。
  3. 要聚焦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精神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都面临着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并且随着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复杂化,可能会遭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近,越需要人民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经历生死考验的百年历程中产生的,历久而弥新,其精髓要义穿越时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戴焰军.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2020-08-05(06).
  [2]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國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 邹绍清. 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15.
  [6] 陈梦霖.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J].党建研究,2021(03):60-62.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1717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丽(1971—),女,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谭成才(1986—),男,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对于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负责大学保卫工作的党员干部,应结合时代要求,明确自身的新责任,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提升工作主动性,不但要敢作为,更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高校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才有能力勇于新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新作为。  关键词:高校;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学生党员一方面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能为我党灌注新鲜血液。针对高校学生、教师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其党性修养,不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内在需要,更是达成培养任务目标的迫切要求,可为高校师生党员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重视与关注高校师生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此,文章立足党史学习教育,简要分析促进师生党员党性
摘 要: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现状,并讨论了于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融入“有德为尊”“个人修身”“言传身教”三种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分析上述三种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希望对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教育思想;高校德育;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90-03
摘 要: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中,“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是维持高校思政工作稳定开展的一种重要动力,经由意见领袖提出的网络引导方向和意见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方面的保障。另外,领袖的出现对大学生来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发挥着向导性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激励工作进行分析,意在明确“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内涵,认识到意见领袖培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现代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中培养网络意见领
摘 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院校大学生就需要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因此,高校必须利用好思政课,向学生讲述党史故事,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政课;党史故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75-03  讲好党史故事,是民族院校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种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更加便捷,而且也给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阐释了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从大数据技术的视角,探索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教育管理、考评和质量保障等四大体系,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涉及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两方面。其中,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工作,保障了思政教育效果。对此,高校辅导员应领会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情感态度、认知特点等方面,根据辅导员工作现状,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
摘 要: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疆高校是筑牢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开展学生党史学习,与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更应该及时、有效、广泛地推进党史学习工作。新疆高校应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理论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融入新疆红色资源等途径,让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新疆高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润疆”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当前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大多着重于路线、政策、理论,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提升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仅是我党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论述的重要体现。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对于强化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應对风险挑战、以初心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