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中,逐渐构筑起了独有的精神谱系。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对于激昂各族人民的斗志,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历史脉络;特点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66-03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以下简称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功伟绩和取得的实践成就的反映,是无数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等共同缔造出的感天动地的精神成果,为我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包含“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至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等精髓要义。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内容,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激昂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历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发展成熟,再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程中產生的,主要包括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28年的革命征程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实际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照亮航程的红船精神、开辟革命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东北抗联精神、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铮铮铁骨的红岩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丰碑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核心,是党的精神谱系最厚重的基石。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一首首撼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唤醒了无数国人无畏强敌、无惧牺牲、救亡图存的精神自觉。
2.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从1949新中国成立到1978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了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于一体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集中展现新中国工人力量的大庆精神,人民好公仆、全党好榜样的焦裕禄精神,展现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雷锋精神,当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精神。这一时期精神谱系的主旋律是爱国、奉献、奋斗和自力更生,体现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精神,对于维护新生革命政权、捍卫和平、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在抗击百年未遇洪水中铸就的“九八抗洪”精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精神。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奋斗、创新,体现的是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崇高品质,极大地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昂扬之姿迈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女排精神、互学互鉴互利的丝路精神、国家至上的载人航天精神和北斗精神、“三代人接力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奋斗精神。
总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一辈辈共产党人尤其是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感天动地的事迹中展现出来的,也必将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
党的精神谱系中一系列伟大精神虽于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亦有各自的丰富内涵,但是一脉相承,有共生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及党的本质属性和初心使命。总体上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 崇高的理想信念。于人民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于党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创造伟业的精神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谱系之“魂”。在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是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无数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就是因为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如磐信念。
2. 坚实的实践基础。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从建党开始,党从磨难中一路走来,在困难和挑战中坚定前行,不仅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丰功伟绩,也铸就了一座座卓然而立的精神丰碑。从红船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特区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精神都是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不断突破自我的伟大改革和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源于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舍生忘死的奋斗历程。
3. 厚重的精神内核。党的精神内核就是党最核心的价值取向[2]。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无论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艰苦创业时期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精神还是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都强调“忠诚为民”“一心为民”“亲民爱民”等,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内核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是最熠熠生辉的字眼。
4. 永远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基石。党的百年历程极为不易,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胜利,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时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三、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是动员全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无惧艰险的指路明灯[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学习、传承和弘扬好党的精神谱系,才能从红色基因角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1.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艰苦创业,都是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开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打通了民族复兴之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有许多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更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才能更好地汇聚起亿万人民,推进历史伟业的精神力量。
2. 要处理好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人民无惧风险、走向未来的根本精神力量,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精神之根[5]。中国共产党正是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奋斗当中,才产生具有鲜明民族和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赓续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就是要弘扬这“四个伟大精神”,二者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均具有一致性。
3. 要聚焦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精神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都面临着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并且随着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复杂化,可能会遭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近,越需要人民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经历生死考验的百年历程中产生的,历久而弥新,其精髓要义穿越时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戴焰军.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2020-08-05(06).
[2]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國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 邹绍清. 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15.
[6] 陈梦霖.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J].党建研究,2021(03):60-62.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1717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丽(1971—),女,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谭成才(1986—),男,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历史脉络;特点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66-03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以下简称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功伟绩和取得的实践成就的反映,是无数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等共同缔造出的感天动地的精神成果,为我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包含“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至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等精髓要义。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内容,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激昂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历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发展成熟,再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程中產生的,主要包括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28年的革命征程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实际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照亮航程的红船精神、开辟革命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东北抗联精神、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铮铮铁骨的红岩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丰碑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核心,是党的精神谱系最厚重的基石。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一首首撼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唤醒了无数国人无畏强敌、无惧牺牲、救亡图存的精神自觉。
2.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从1949新中国成立到1978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了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于一体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集中展现新中国工人力量的大庆精神,人民好公仆、全党好榜样的焦裕禄精神,展现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雷锋精神,当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精神。这一时期精神谱系的主旋律是爱国、奉献、奋斗和自力更生,体现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精神,对于维护新生革命政权、捍卫和平、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在抗击百年未遇洪水中铸就的“九八抗洪”精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精神。这一时期的伟大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奋斗、创新,体现的是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崇高品质,极大地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昂扬之姿迈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女排精神、互学互鉴互利的丝路精神、国家至上的载人航天精神和北斗精神、“三代人接力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奋斗精神。
总之,党的精神谱系是在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一辈辈共产党人尤其是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感天动地的事迹中展现出来的,也必将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
党的精神谱系中一系列伟大精神虽于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亦有各自的丰富内涵,但是一脉相承,有共生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及党的本质属性和初心使命。总体上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 崇高的理想信念。于人民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于党而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创造伟业的精神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谱系之“魂”。在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是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无数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就是因为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如磐信念。
2. 坚实的实践基础。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从建党开始,党从磨难中一路走来,在困难和挑战中坚定前行,不仅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丰功伟绩,也铸就了一座座卓然而立的精神丰碑。从红船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特区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精神都是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不断突破自我的伟大改革和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源于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舍生忘死的奋斗历程。
3. 厚重的精神内核。党的精神内核就是党最核心的价值取向[2]。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无论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艰苦创业时期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精神还是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都强调“忠诚为民”“一心为民”“亲民爱民”等,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内核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是最熠熠生辉的字眼。
4. 永远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基石。党的百年历程极为不易,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胜利,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时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三、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是动员全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无惧艰险的指路明灯[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只有学习、传承和弘扬好党的精神谱系,才能从红色基因角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进一步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1.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艰苦创业,都是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开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打通了民族复兴之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有许多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更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才能更好地汇聚起亿万人民,推进历史伟业的精神力量。
2. 要处理好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人民无惧风险、走向未来的根本精神力量,也是党的精神谱系精神之根[5]。中国共产党正是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奋斗当中,才产生具有鲜明民族和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赓续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就是要弘扬这“四个伟大精神”,二者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均具有一致性。
3. 要聚焦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精神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都面临着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并且随着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复杂化,可能会遭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近,越需要人民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党的精神谱系是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经历生死考验的百年历程中产生的,历久而弥新,其精髓要义穿越时光,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戴焰军.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2020-08-05(06).
[2]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國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 邹绍清. 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15.
[6] 陈梦霖.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J].党建研究,2021(03):60-62.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1717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丽(1971—),女,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谭成才(1986—),男,硕士,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