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校本课程资源既体现一个老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也关系到新课程能否有效地实施。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呢?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校本课程资源提出以下四条原则。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
  总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具有鲜明思想教育性。“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界定,我们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高中思想政治被赋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政治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是所有教学的宗旨,对思想政治课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积累素材,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我们要深刻地挖掘这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价值,让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感悟真善美。如在讲解《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难点,我们通过时下道德缺失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扶不起的老人》,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和酝酿,并在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精彩的辩论,我们总结了老人扶不起背后的社会原因、法律原因、道德原因、经济原因、个人原因,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意义。
  二、因地制宜原则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校情。校情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校情。由于不同区域的学校所处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环境有区别,它们在学校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所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原则体现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创造性特点。没有差异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地处闽南著名侨乡——泉州南安诗山。我们立足学校实际,积极主动开发和利用诗山本地及泉州市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例如在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的《永恒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著名爱国侨亲黄仲咸的爱国爱乡、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的事迹来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闻名海内外的凤山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及两岸同胞的共同的民族情感;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中充分挖掘泉州的风土人情、南音南戏、海丝文化、宗教文化、闽南建筑、闽南风俗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的意义。我们把活生生的本地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提炼,形成一个个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以学生为本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也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精神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追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自主发展,使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是衡量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标准,让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受启发、受教育、长知识。如在高中必须1《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研究《中学生消费面面观》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感悟消费的理性与盲目,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参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探究,让他们领悟到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从而更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改革开放。教育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生活案例都是内涵丰富的资源,都可以给学生以智的启发,美得启迪。而学生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极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师生共成长原则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同样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将教师中蕴藏的潜能转化为课程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園广播电台、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会、校刊、文学社各种平台,取众师之长,融教师之能,力所能及地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人有所爱,爱有所学,学有所获,获有所长的目的。如,让学生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播报一周国内国际时政新闻,从而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通过政治小手抄报、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综合探究中,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达到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社会现象及挖掘其本质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又提升教师的学识素养。
其他文献
生长抑素基因重组痘苗病毒(VV/SS)作为活载体苗免疫动物,可促进动物生长。由于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及表达产物量低,目前采用SPF鸡胚进行生产。本试验以DJRK细胞培养VV/SS,分析其增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带来了课程目标、课程服务主体和课程评价公正性的困惑,引发了人们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文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困惑 课程 矛盾 坚守  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于2004年秋季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启动,现已扩展至江苏并将继续扩大实验范围。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重构课程文化;变革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