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B1在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作用

来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分泌水平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HMGB1在MS患者免疫炎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6-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MS患者38例(MS组),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静脉血液标本。另收集同期查体的健康者24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蛋白及其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和IL-6水平。比较MS组和对照组间HMGB1蛋白、HMGB1mRNA、IL-17和IL-6水平的差异,并分析MS患者HMGB1蛋白与IL-17和IL-6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MS组外周血HMGB1蛋白、HMGB1mRNA相对表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23±2.18比2.27±0.45,F=13.225,P=0.003;0.31±0.09比0.13±0.04,F=17.329,P=0.000);MS组血清IL-17及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3.64±23.96比52.31±10.79,F=19.048,P=0.000;107.13±18.03比42.33±10.08,F=23.117,P=0.000);HMGB1蛋白表达与IL-17、IL-6浓度呈正相关(r=0.935,P=0.000;r=0.873,P=0.001)。结论 MS患者外周血HMGB1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IL-17、IL-6分泌上调,提示其可能介导参与MS的免疫炎性损伤。
其他文献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1)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ETCO2作为一种操作简单、连续、无创和反应迅速的定量呼吸监测方法,被广泛
汪树东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细致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道家自然精神、酒神自然精神、女性自然精神以及后自然精神的发展脉络,显示了较强的理论体系建
该文认为在家族企业员工中,对应得权利的分配是基于要素的稀缺性原则进行的,由于不同员工对要素拥有的不平等导致了应得权利分配的不平等,并进而导致双方的冲突.在这一冲突中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图书馆室内设施的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来有效解决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问题。
通过剖析图书馆学术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图书馆应大力加强馆内学术研究活动,培养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并将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纳入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