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全结肠型巨结肠(TCA)患儿术后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11例TCA患儿进行随访调查,通过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问卷进行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析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1例患儿获得8~147个月的随访,其中有10例获得较满意的肛门功能(Kelly评分5~6分),另1例Kelly
【机 构】
: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510623广州市妇女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全结肠型巨结肠(TCA)患儿术后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11例TCA患儿进行随访调查,通过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问卷进行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析远期疗效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1例患儿获得8~147个月的随访,其中有10例获得较满意的肛门功能(Kelly评分5~6分),另1例Kelly评分为3分;随访时间不足48个月的患儿Kelly评分明显高于随访时间48个月以上者(P<0.05).生活质量评估为优者(9~10分)9例,良者(7~8分)2例.按年龄别体质量(WFA):术后正常者2例,轻度营养不良6例,中度营养不良3例;按年龄别身高(HFA):术后正常者6例,轻度营养不良3例,中度营养不良2例.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13年以上)的患儿血清白蛋白为(49.0±2.7) g/L,明显高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的患儿(44.3±1.9)g/L(P<0.05).结论 TCA患儿术后远期疗效满意,能获得较满意的直肠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患儿术后体质量不足较身高不足更为多见.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儿童营养状态较佳。
其他文献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x,AEM)材料应用于肛瘘治疗的出发点是将AEM材料填塞进肛门瘘管中,这样可以避免对肛门括约肌的破坏和损伤,从而有效预防术后肛门功能不全或肛门失禁[1].但Plug手术(肛瘘栓填塞术)成功率仅在30%~60%之间[2].王振军[3]将LIFT手术与Plug手术结合在一起后,治愈率可达95%以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ghrelin)对大鼠小肠平滑肌舒缩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迷走神经切断大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ghrelin(0、20、40和80 μg/kg),每种浓度6只大鼠,观察其对小肠转运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在50 nmol/L卡巴胆碱(Cch)存在时,不同浓度的ghrelin(0.01、0.1、0.5、1.0 μmol/L)对肌条舒缩活动的影响,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h
空肠起始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一般都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的直接吻合,其用于高危吻合口瘘患者的安全性受到质疑.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于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对7例空肠起始部肿瘤或空肠受肿瘤侵犯患者进行改良的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效果满意。
结直肠癌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性,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性又在不断变化[1].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可能找到结直肠癌的致病因素并加以防治.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13个.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民族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关键词:吉直肠肿瘤;民族;临床病理特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IFP)临床少见,且术前确诊率低[1].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11月收治了两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FP,术前曾行腹部CT检查,均误诊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现将这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关键词:胃息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细胞角蛋白18(CK18)由上皮细胞死亡释放进入循环系统,因此,CK18可作为上皮细胞癌潜在的分子标记物。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可分别检测循环系统中M30和M65水平,其分别代表细胞凋亡酶剪切的、或总的CK18水平。
骨质疏松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改变,患者常有进食量减低、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1].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多有代谢紊乱和钙、磷等代谢减少,可能导致骨代谢改变,引起骨质疏松.关键词:胃癌术后;骨钙素;脱氧吡啶啉;骨质疏松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肺转移一直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晚期事件,预后不良.而分析结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一直是困扰医生的难题.了解预后因素,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胃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HA)为首发症状并不多见.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于1996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以MHA为首发症状的胃癌3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例以MHA为首发症状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关键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胃肿瘤;症状
目的 探讨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22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6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156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结果 DG组和TG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TG组患者肿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