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端午捉蟾蜍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到了端午,我们江苏东台乡下人家除了吃粽子外,还保留着端午驱除瘟疫的习俗。如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治皮肤病祛湿气,饮雄黄酒以辟邪解毒,佩香囊扶正祛邪等。其中,最让我们孩子感兴趣的是捉蟾蜍。
  蟾蜍又叫癞蛤蟆,《抱朴子·内篇》介绍不死灵药有五种,称“五芝”,其中“肉芝”就是“蟾蜍”。.据说蟾蜍是长生不老的仙药,不仅“服之长生”,而且神奇非常。这显然有点夸大其辞了。但蟾蜍的药用价值是勿庸置疑的。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紧缺的药材。民间常用蟾蜍治毒疮等。
  端午节捉蟾蜍以药用,古时也有记载。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的《别录》就说过,“蟾蜍生江湖池泽。五月五日取东行者,阴干用”。所以儿时每到端午节,我便和几个玩伴一起去捉蟾蜍。
  蟾蜍是两栖动物,由于它形象可怕,且跳跃迅速,我们一般不在陆地上捉,多用钓竿智取。钓竿是一根3米左右长的竹子,前端缠着一根结实的缝鞋底的棉线,钓钩是用缝被子的大针在火上弯成,钩上一只大蝗虫或是一个螺蛳肉,以吸引蟾蜍。
  捉蟾蜍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因为早上蟾蜍对食物不感兴趣,不好钓,况且老人们说,中午阳气足,蟾蜍身上毒素盛,药效更强,有利于人们治病。捉蟾蜍最理想的地方不是草窝和墙角,而是池塘边和稻田间,这里有充足的食物,适宜蟾蜍驻留。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把钓竿拿起,把装饵的线甩出去,人躲在蟾蜍看不见的地方。钓竿在手中上下起伏,钓饵随着钓线上下跳荡。约莫五六分钟,蟾蜍来了,屏气凝神细听,甚至还能听到“嗒嗒嗒”的蟾蜍带水跑的声音。
  须臾,我们便感到钓线在动,竿子也在动,而且动得越来越剧烈。估摸饵已经全吞到蟾蜍的口里去了,我们便“腾”地一下把钓竿甩起,只见蟾蜍四脚无靠地在空中荡起秋千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们赶紧伸出另一只不握钓竿的手,一下把蟾蜍捉住,放进篓子里。接着,我们兴奋地乘胜追击,每人不捉到五六只蟾蜍决不收兵。
  蟾蜍捉回家,我们便向父母邀功。父母夸奖我们一番后,用大针刺取蟾蜍其沫,以制作中药蟾酥;同时在蟾蜍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制成蟾蜍锭,日后用来涂治脓疮,很是灵光。不少人家還给小孩子吃去皮去毒的蟾蜍肉,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长大后,端午节我再也没有捉过蟾蜍。虽然蟾蜍至今也没有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但我总觉得这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还是让它多一点生存空间好。如今耳顺之年的我已没有了儿时的好奇,唯有将端午捉蟾蜍的习俗藏在脑海里。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影片公司发出了禁拍抗日影片的“通令”,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又说:“当此战事结束之际,政府正谋对外
期刊
目的:探讨转基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抑制(AC3-I)小鼠与转基因Ik1抑制(Kir2.1-AAA)小鼠杂交后,能否消除因抑制CaMKⅡ带来的Ik1上调的不利变化,能否发挥特异性抑制CaMKⅡ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分离单离Deiters细胞的方法及活性判定标准.结论:三种常用的酶孵育后结合吹打法均可以分离出相当数量且具有活性保存较好的单离Deiters细胞;标准可靠.第二
曾国藩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rn沅甫九弟左右:rn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rn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rn来书谓意
期刊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有人说它夏商时就已出现,周代形成系统,所以,后人又把它称为《周易》,简称《易》.其实,《易经》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远古人
期刊
1940年12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前成都市长杨全宇,因操纵粮价,囤积居奇,经军法审讯,判处死刑,已于昨晨在市郊军法执行总监部刑场执行枪决.”接着,各报纸
期刊
褚遂良(596-658或659)是初唐有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除了在书法上见长,更以博学闻名.褚遂良一生之中,经历了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三朝,可谓是三朝元老,更因为忠直义勇被
期刊
目的:研究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中six1、VEGF-C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探讨six1基因在小鼠黑素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针对six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