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复原力的干预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初中生复原力实施干预,并对其影响学校适应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对某初中在校复原力水平较低的学生18人进行9次复原力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亚洲复原力量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评估工具,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干预辅导,实验组在复原力的情绪管制、灵活应对维度及复原力总分上优于对照组(t=2.158,P<0.05;t=3.009,P<0.01;t=2.321,P<0.05);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纪律遵守及人际关系维度上优于对照组(t=3.897,P<0.01;t=2.849,P<0.05)。结论通过对复原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复原力水平,进而提升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Objective To intervene in the resili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tudy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school adaptability. Methods A total of 18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ow level of resili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subjected to 9 times of rehabilit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The Asian resilience scale and school-base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est,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By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emotional stress resilience, flexible coping dimension and resilience score (t = 2.158, P <0.05; t = 3.009, P <0.01; 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isciplinary complia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 = 3.897, P <0.01; t = 2.849, P <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s on resili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resilience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school.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珠三角地区为解决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破坏、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在宜居城乡建设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总结了广东生态保护理念从"生态敏感区"到"区域
"法"已成了当前社会中一个普遍而常见的事物,但在人们心中法是什么呢?我向身边的几位好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感觉法是什么,你又对哪个法最有印象?"对于前者,答案五花八门
期刊
从汶川大地震后桥梁结构的破坏情况,对桥梁震害的起因、破坏形式、抗震设防标准和桥梁抗震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在桥梁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抗震要求,提高桥
每个作家的人生体验必定或多或少的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经历、社会生存经历和爱情婚姻经历,总结这种缺失性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的创作产生了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神经递质变化(主要为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自由基生成、一氧化氮(NO)大量释放、细胞酸中毒、凋
根据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的目的,介绍了保护接地的三个作用和工作接地的三个作用。按功能将接地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内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方法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异种皮下种植建立前列腺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模型,通过
很多电力企业建设的电网工程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问题,影响到了后期的建设和施工,不利于全面提升电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和模式
高速铁路发展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中国铁路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的劳动组织形式变革对轨道交通类高职院的铁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