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品味学数学的乐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游戏中去拓展思维,在游戏活动中促进课堂师生交往,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 游戏 数学学习 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品味学数学的乐趣。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为让学生能很好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
  先预先准备好三个盒子,第1个盒子里全部放黑色的球,第2个盒子全部放黄色的球,第3个盒子放5个黑球和5个黄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请3位学生帮忙拿好3个盒子,另外再请3位学生上讲台进行摸球比赛,看哪位学生摸的黑球最多,哪位学生就获胜。我又强调了一下摸球的要求,并要求只摸6次。同学都积极地参与游戏当中,其中1号盒子的学生摸了6次黑球;2号盒子的学生摸了6次黄球,1次黑球都没摸着;3号盒子的学生摸了1次黑球和5次黄球。我宣布了获胜的学生。
  这时,我问同学们:为什么1号盒子能全部摸出黑球?请同学们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球。生猜完后,我揭开答案,大部分的学生都猜对了,并说出了理由(因为盒里面放的都是黑色的球,所以一定能摸出黑色的球)。这时我引导总结:从都装黑色的盒中任意取一个球,结果是什么?令人吃惊的是我的这一提问竟有一个学生回答会摸出黄色的球。但我没有理睬这位学生,继续进入我的下一环节。反思时,我认为应该抓住这一机会让这一学生再摸一摸1号盒子,重新体验一下会摸出怎样的结果,这样也许他的感触更深刻。
  同样的,对于第3个盒子,由于只摸1次黑球,5次黄球,学生也不能更好地说出在3号盒子可能摸出黑球也有可能摸出黄球。或者在这一环节因为只要求摸6次可能还会出现两种情况:第1种是全部摸出黑球,一个黄球都没摸着;第2种是全部摸出黄球,一个黑球都没摸着。这时我应随机应变,再拿出3号盒子让同学们摸一摸,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去加深理解。
  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活动,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拓展思维
  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多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并延伸思维。我给学生设计了贴纸游戏,每4人小组合作,每组都各分好一张白贴纸、红贴纸、绿贴纸。要求贴玩以后,要从里面取出贴纸(有三种要求):一是取出一定是红贴纸,二是取出的不可能是红贴纸,三是取出的可能是红贴纸。这就给学生创造了非常好的思维空间,通过合作、实践活动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中第二种要求出现了几种情况:(1)全部贴绿贴纸;(2)全部贴白贴纸;(3)绿、白贴纸都贴。同样的,第三种要求也出现了几种情况:(1)绿、红贴纸都贴;(2)白、红贴纸都贴;(3)绿、红、白贴纸全贴。通过这个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促进课堂师生交往
  《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标准》则反复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能使师生交往的关系融洽,在融洽的关系中比较轻松地获取了新知。在“摸一摸、贴一贴”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倾听者、交谈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获知他们的学习体验,知道他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与他们合作,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和共同发展。所以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数学的氛围,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
  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获得理解、更熟练去运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展认知面,让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在学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后,设计了这样几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1.根据老师给出的具体情况,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或抢答。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发生的事,并让其他同学来判断。通过这些练习,不但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玩’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味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
  [3]陈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新旧知识表面的相似性,而意识不到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区别的特点,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更别说准确地运用。我们需要正视知识的负迁移,重视负迁移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迁移的条件和规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提高正迁移的能力,防止和消除负迁移。  关键词: 混淆 负迁移 定势 解决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让学生感
摘 要: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数与形二者相结合往往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集合,解不等式,直线方程,以及求函数极限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形结合 数学解题 应用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思想,又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时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或者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反过来说,学生作文水平如何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励、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练好听、说、读的基本功,还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即学生遣词造句、组织写作素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写作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意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作文教学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数学素质.下面举例说明.  一、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懂得数学价值  例1(2010年江西卷理11):一位国王的铸币大臣在每箱10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
摘 要: 有本文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和实施过程,以及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施策略 实施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把合作学习作为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我总结了以下小组合
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渠道,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师生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论  传统教育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
函数是初中和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竞赛试题往往也聚焦于此.本文从函数自身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