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建筑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计师在项目前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希望对开发商如何借助设计师的帮助实现绿色建筑有所启迪。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策划;目标
  1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 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1.1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在2006 年3 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 (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类: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 项。
  1.2 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3 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建设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般而言,开发商和设计师可以对照《标准》中各条款的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而当《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要求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这些要求可以不列入目标。
  1.3.1基础目标绿色建筑的评价过程,《 标准》中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满足的目标,因此可以将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础目标。
  1.3.2 定级目标
  《标准》根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程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开发商项目的定位对绿色建筑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可能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作为定级目标。
  1.3.3 目标的筛选
  初选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和定级目标) 形成后,设计师应与开发商一起,充分研讨各个目标的内涵,了解目标对项目的影响,综合分析项目的情况,进行目标的筛选。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确定项目绿色建筑目标的工作,以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和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二是确定的实施目标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三是基础目标是必须满足的,因此应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而定级目标可以随着工作的开展,进行比选,以确定性价比最好的目标组合。
  1.3.4 目标的技术路线
  研究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就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确定项目目标是否可行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来确立绿色建筑目标的技术路线:
  (1) 提出目标;
  (2) 针对目标提出设计思路(应提出一个以上的设计思路) ;
  (3) 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
  (4) 确定目标实施的技术路线。
  2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21 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业正由传统高消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达出一种共识,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例如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 %~70 %的能量。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考虑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效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 多亿m2 ,预计到2020 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 亿m2 。如果仍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作用将使得建筑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3 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模式
  3.1 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某种技术的运用或某几种技术的迭加,绿色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
  3.2 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10 建筑科学第22 卷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4 结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达出一种共识,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其他文献
植物构景是景观空间设计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植物造景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高,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植物构景在空间中的作用、植
期刊
Lake Taihu,a large,shallow hypertrophic freshwater lake in east China,has experienced lake-wide toxic cyanobacterial blooms annually during summer season in the
运用地源热泵技术的暖通空调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节能需求和功能稳定性要求.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加强,在各个领域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正成为整个社会的
工业废墟在历史沉淀之中,其色彩的张力得以彰显,使之具有强烈的视觉特征,不但成为历史标志物,而且富有极强的象征意味。色彩本身具有生命力,当代艺术家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创
功率MOSFET不仅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电子元件,而且也代表着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硅技术的创新已经与满足市场需求的表面贴装封装的创新形影不离.
近年来我国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而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基础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的质量,因此必须重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抗震方案设计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保证居民安全,降低地震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就要不断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是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农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措施;产量与品质  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际,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