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本色,不改初心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联大行思录》
  作 者:张曼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从教十五年且有了一丝职业倦怠之际,我宿命地遇到了《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我在读师范时曾懵懂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西南联大行思录》告诉我们,处于国土沦丧、战火纷飞、流离失所之中的西南联大办出了中国近百年最出色的教育。有人用八个字评价西南联大——“不失本色,不改初心”。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群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办出了如此出色的教育?为什么西南联大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季羡林……而如今高楼林立、设备精良的大学却很难再走出大师?教育的本色究竟是什么?
  现代英语中的“教育”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西南联大是对教育最好的阐释。在那样的困境中,联大教授和学子们身上的潜质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西南联大最初的校舍可谓五花八门,有民居、村舍、会馆甚至庙宇。后来建造的新校舍和宿舍,也不过是铁皮屋顶,后来又用茅草屋顶。即便是如此简陋的校舍,还常常遭日本人空袭以及风雨侵蚀,以至于联大人在图书馆看书、在寝室里睡觉也要张着伞。而为了生计,校长梅贻琦的夫人不得不做“定胜糕”以贴补家用,冯友兰的夫人则当街支起大锅炸麻花卖,甚至还有女生开起了饭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学问照样做,学术照样搞,甚至还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反观当今的教育,愈发功利,从而渐失本色。有些学校更像是工厂,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缺乏个性的、千人一面的“考试机器”,用分数一刀切地衡量这些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年轻生命。因此,我们不得不深深折服于西南联大灵活的育人方式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发现李政道”,是西南联大和物理学界的一段佳话,因其超凡的物理天赋,教授们给他破格学习的机会,没有用年级的升学制限制他。李政道在联大获得了一种上下求索的自由,他可以求教任何一位导师。西南联大把学术当作“一个新的种子”,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问的特殊性和人的性格搭配起来。
  在迢迢的西南山水间,西南联大的师生不忘迁来此地的初心——救国图强。战火硝烟不仅没有让他们胆怯,反而筑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魂魄,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国家存亡紧紧绑在一起:邓稼先遵父命为救国而学科学直至为原子弹工程牺牲,邹承鲁为救国选择生化专业……“两弹一星”的28位功臣中,有8位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许多西南联大的师生为“救国图强”这个理想奋斗终生,不计报酬、不计名誉甚至是不计性命。
  反观现在的一些学生,甚至连一个清晰的人生理想都没有。每一届高一新生甫入校,我就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大多回答: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再追问:考上理想大学为了什么?他们大多答:让父母高兴、找个好工作。他们把人生理想囿于个人或小家庭的悲喜。没有清晰的奋斗方向,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于国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胸襟,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信仰稀缺、使命淡薄的年代,我们这些教育者应该在《西南联大行思录》里认真地仰望那些大师坚挺的背影,不改本色,重拾初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人类无障碍交流的媒介、桥梁,而对外汉语教学就像是国外留学生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一把钥匙,是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基础。开展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工作不仅符合国外留学生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扩大对外汉语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为促进高校学生更好地吸收对外汉语课程知识,并其教学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范围、深层次地剖析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高校对外
【摘要】微课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相互共享的特征。由于国家的全网覆盖,微课对于学习者来说,打破了以前的传统学习方式,现在的学习根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说它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又是学生贴身的一个家庭教师。它能快速地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运用  【作者简介】路温睿,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  过去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用的教学方法
【摘要】蓝思分级阅读体系能科学定位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在开展分级阅读活动时,教师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并通过记录、反馈和评价等方式增加学生持续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以读促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蓝思分级阅读体系;蓝思值;高中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付小珊(1980.07-),女,满族,福建福州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 中学英语教育。
【摘要】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对英语课堂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尤其与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翻转课堂相结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课定义: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微视频,短小精趣,围绕单一知识点而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教程,微课时长10分钟以内。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  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对微课的
【摘要】试卷讲评是师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的基本工具,讲评试卷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讲评课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整教师的角色,淡化教师“讲”强化学生主动学,变学生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才能提高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试卷讲评;体现;学生;主体性  试卷讲评是师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的基本工具,讲评试卷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试卷
前几年,社会上曾掀起一股民国教材热,虽然一些专家对民国教材、民国教学方式推崇备至,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对此还是陌生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民国国文教学研究文丛》,系统而全面,精审而合理,特别适合广大语文教师进行研读学习。写作教学,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们的一个问题,该丛书中的《写作卷》收集了35篇论文,每一篇都深入浅出,言之有物。它们虽经过岁月的淘洗,但仍放射出富含价值的金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问
【摘要】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为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学习研究国外文化、科技等奠定基础。但是,国内多数中学生长期存在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认知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没有积累英语学习能力,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表现为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中式发音明显、单词量少以及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策略研究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影
【摘要】写作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技能之一,“以读促写”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本文浅谈了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简单论述了“以读促写”对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后探讨了如何利用“以读促写”,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以读促写;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刘祥雄,河源市江东新区城东学校。  近年来“以读促写”这一教学方式经过大量的研究与
【摘要】应用型高校的培养定位是向社会输出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PBL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符合这一培养目标。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构建出的课堂模型,实施了教学实践和实验设计,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L大学英语模式在后续课中具有一定适用性和效用性,基本可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PBL;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6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于1月20日至23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展开为期四天的议程,此次论坛以 “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破解全球经济困局、全球安全、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中国经济等热点话题被列入讨论范围。参会专家指出,考虑到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贡献与影响,中国话题成为焦点是理所当然。而通过这样的平台,中国既可以听到世界各领域对于中国的评价与建议,也可以借此机会介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