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问题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始,阅读便成为了重要的语文学习载体。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由此我们对学生阅读的方式,感悟体会,筛选能力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进入高中阶段,學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客观问题。本文旨在从现象寻找问题,并提出适当引导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联系教育实际;纠正不良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05-01
  阅读在高中语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阅读文本,还是课下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解决各个学科的专业问题,再到学生语文考试中必要考查的阅读知识点,甚至于各科考试中的题干要点都对学生阅读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惯,粗心现象;或是平时缺乏足够的阅读量,无法在限定时间回答问题;甚至在答题不够规范,导致出错,这些行为都在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阻碍了人际交往、获取信息等日常的学习生活。而随着近些年高考改革的推进,逐渐增大的阅读字数与语文试卷分值,也预示着国家对于语文阅读的重视与推广,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们也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同时抛弃语文阅读狂刷滥答式的题海战术,使学生逐渐喜欢阅读,对语文学习,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与自信。
  一、阅读需敢于正视,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对于少部分高中生仍缺乏语文阅读的学习能力,原因并不是因为笨、差、学不懂。在已有九年学习经验的语文阅读学习,不可能存在如同英语一般读不懂、不认识的现象。对于这部分学生,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缺乏语文阅读的兴趣,甚至是阅读自信心。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幼时缺少一些课外训练与阅读经历,而课内阅读又敷衍了事致使学生从心底抗拒阅读,反感阅读,从而出现阅读能力缺失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逐步接触阅读,通过正确引导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不能让其滥竽充数,自生自灭。我们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具体了解他不爱阅读、抗拒阅读的原因,再向他推荐或借感兴趣的书目杂志,并从中爱上阅读,进而感受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借助阅读小组相互帮助,推荐或借阅书目引导学生。而像读书笔记,摘抄等传统方式,反而见效甚微,这类比较死板的要求命令,会使学生更加烦躁厌倦,从而抗拒阅读。
  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跳读到指读、默读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同学阅读“不过脑”,读过文章后脑袋仍空空如也。儿时养成的不良阅读习惯在高中逐渐显现,成为语文阅读中的严重问题。对此,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重视,细节问题注定不是小问题。有些教师在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反而增大阅读作业训练,其实就是忽略了这些微小细节。所以,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这类细节问题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只有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才可以寻求快速解决的途径。对于不同情况的不良习惯,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当学生阅读效率低下,很可能是环境不够安静,使学生分心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于书本之中。这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图书馆阅读环境,既让学生不会受外界打扰,又使学生融入共同阅读学习的氛围之中,促进其积极融入阅读学习中。尽管解决不良习惯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教育态度,便一定会增进阅读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与解题习惯
  答题不规范也是如今高中生较为常见的不良习惯。在高中语文阅读的试卷之中,答题要求是书面语言,禁止使用“大白话”口头语,一旦出现这些言语,阅读的分数一定不会高,即使答案基本正确。这就是许多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实要求书面用语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心智大致成熟的高中生,思维严谨周密,想法成熟又不失大胆,在文化素养方面,也应达到一定水平。这是国家、整个社会对高中生的期望。而心智成熟,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就是说话言语客观书面,一旦学生在阅读试卷中出现口头语,便会体现出学生的不成熟,文化素养不够。而这些,也是一些学生不注意的方面,也是需要多加训练的方面。一些学生认为只要明白答案大体意思即可,平时训练就不愿意动笔书写,不会用专业用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导致答案模棱两可,容易出现歧义。这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先明白,表面上只是学生言语混乱,不能表达自己所感所想,实际上是学生本身思维能力较弱,逻辑混乱,不能组织起合适的语言。对此,教师应从细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中心句以及概括文章能力,不断强化学生收集归纳信息的能力,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组长总结发言,及老师提问来促进学生表达自我,这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从而能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之中。
  三、强化阅读能力,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积累
  经过反复调研,笔者发现当今高中生对于通俗小说的理解水平明显高于名家散文。尤其如今社会质量参差不齐的小说通俗文学流入学生之中,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的确,这类小说浅显易懂,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同时也能放松学生身心。但一旦专一阅读这类书籍,势必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与知识水平,不能达到丰富阅读视野的目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以及对文本归纳整理的能力,只是拘泥与读懂故事大概剧情。因此,我们发现学生在面对抒情散文阅读时难以下笔甚至产生共鸣。尤其面对初级抽象说理散文,甚至于普通新闻社评,学生也难以提取有效信息,从中总结归纳为己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引进一些字数较多、内容相对复杂的文章或散文,交给学生分析或作为拓展材料,而学生在课外也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文章和科研成果进行相关训练。一开始肯定会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同时真切感受到自己阅读速度和效率的巨大提升。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中的问题很可能是学生多方面出现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对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日积月累的调整与纠正才能厚积薄发,对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阅读更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纠正,才能有实际改观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佳.高中语文教师散文教学预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高明侠.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冯蕊.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J].中小学教育,2012,(9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能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情感认知的学科,不同于其他众多小学学习科目,它的学科内涵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诠释,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无法深刻的理解,教师要采用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储备,在阅读当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今天,电影字幕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受到时空、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字幕翻译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探究其翻译策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Teacher Talk, and secondly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Talk in terms of th
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该文就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作了探讨,分析了文化的概念,重点就何时及是否翻译出原文中的文化色彩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跨文化
【摘 要】 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面临着国家政治体制建立与建设的重大问题。美国开国元勋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着重探究十八世纪中后期北美社会现实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以及盛行的对建立美国国家政体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政治思想,并且追根溯源研究这些政治思想的来源。  【关键词】 十八世纪中后期;北美政治思想;思想来源  【中图分类号】 G64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做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判断,对于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