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期间受众对流言信息的态度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流言传播的受众方面出发,以汶川大地震期间的成都某高校学生为例,引入费斯廷杰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分析了人们对地震流言的态度是如何通过减少认知不和谐因素来形成的。
  【关键词】 流言 态度 认知不和谐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以后,余震不断,四川地区民众普遍陷入恐慌状态。然而,比余震更让人恐慌的是关于要发生余震的流言。那段时间,流言疯传,各种各样关于要再次发生大地震的流言传得绘声绘色,让人们坐立不安。
  2008年5月15日晚,有流言说达州地区可能会发生大的余震,有人看到大批蛤蟆在迁移,消息传得很厉害,达州市政府赶紧站出来辟谣。但是,学生们却丝毫不理,宿舍区几栋楼全跑空了,大家都挤到操场上,提心吊胆地等着余震的来临,持续了几天。然而,几天后的另一条流言,在大学生面前的威力却大大减弱,大部分学生却变得理性起来,开始不相信流言,保持正常学习生活。
  本文试从流言传播的受众一方出发,引入费斯廷杰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分析受众在这两次流言的传播中是如何处理流言信息,减少自己认知上的不一致,从而形成对流言的态度。
  
  一、概念界定
  1、流言
  关于流言,根据《社会心理学词典》,指的是:“人们在无意中广为传播的一种没有确切根据的特定的消息”。
  2、“流言”与“谣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两个词几乎是混用的。在英文中,两个词都可以用rumour来表示,因此,许多翻译也将这两个词搞混 ①这两个词虽然大体意思接近,但是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有自发产生的,有人为制造的,但大多與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②在汶川地震期间,大多数传言并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事实根据,只是有的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因此,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流言”这个词。
  
  二、相关研究回顾
  关于流言,国外最经典的研究要属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他们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流言公式:R=i×a。其中R代表流言,i代表重要性(importance),a代表模糊性(ambiguity)。③这个公式表示,如果有关某件事的流言(R)与此事在群体中的重要性(i)和模糊性(a)成正比,它就会在群体中流传开来。学者科斯拉对这一公式进行了补充,提出R=i×a×1/c,c代表人们的批判能力(critical ability),公式的意思是,如果人们批判地接受事物的能力强,流言就会减少,直至最后消失;反之,如果批判能力很低,对什么事都会不加选择地接受,则会为流言传播大开方便之门。④
  国内早期对流言或是谣言的研究并不多,但自非典事件以后,流言(谣言)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凸显了出来。于是国内很多学者开始了对流言(谣言)的研究。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对流言(谣言)的研究大多比较宏观,很多都从媒体、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流言传播时媒体和政府应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微观层面上,学者的研究集中于探讨流言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变异的,少部分学者也关注了人们传播流言的心理动机,但是,极少有学者关注人们接受流言信息的心理,以及对流言的态度是如何形成。
  
  三、学生们对于流言的态度形成
  关于态度形成,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一致性理论。它假设:人们总是希望获得一致性,消除不一致性。那些打破平衡的信息通常会引发态度上的改变。⑤费斯廷杰提出的认知不和谐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是一致性理论当中最突出的代表。他认为,任何两种认知因素之间必定会产生无效关系、一致关系、不一致关系三种当中任意一种。⑥当出现认知不和谐时,人们会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不和谐的程度。地震期间,由于流言在传播时真伪很难鉴定,所以也更容易导致人们的认知不和谐,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该相信流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真实的例子,这两个例子均发生在笔者本科就读的高校。两次都是在晚上传来会发生大余震的流言,学生们面临着相信或不相信流言的选择。我们从认知不和谐理论出发,来看他们是如何形成对余震流言的态度的:
  在余震谣言传来时,人们会有两个基本的认知:
  1:“流言若是真的,相信它能确保我的安全”。
  2:“相信流言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这两个认知却是不和谐的,认知1让学生倾向于对流言持信任的态度,而认知2又阻碍了学生对流言的信任。这样,便让他们出现了认知不和谐。为了减少不和谐,获得认知的一致,学生们会努力寻找信息,来调节自己的认知。
  5月15日晚,成都附近的达州地区将发生大的余震这样一个流言在学校盛传时,大家都很矛盾。如果这条流言是真的,那么相信它、去操场躲地震则能确保大家的安全(认知1);然而,连续几天的折腾已经让大家疲惫不堪,去操场睡觉又需要带床垫被子等一系列东西,十分麻烦(认知2)。
  在这样一种认知不和谐的状态下,有同学开始打电话或发短信向人求证流言的真实性,有同学开始在网络上查找此流言的细节,大家都在查找信息来消除这种认知不和谐,从而决定到底出去避震与否。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各自提了很多看法,笔者根据记忆将其整理,大致的意见如下:
  
  A同学改变了自己对认知2的看法,认为“相信流言也不会带来太多麻烦”;B同学,在构成紧张关系的认知1方面添加了一些因素,认为“流言确实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它,以此来确保安全”;C同学,调整了自己原来“不要轻易相信流言”的看法,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D同学,寻找了一些增进和谐的信息,认为去操场“会很热闹,也是一件好玩的事”;E同学有意歪曲了流言,将蛤蟆大规模出现等同于会发生大地震。
  很明显,认知1占了上风,最后大家决定当晚去操场避震,认知达到了一致。
  地震发生一个星期以后,又有几次厉害的流言来袭,有的甚至比5月15日晚那次地震的谣言传得更厉害。
  然而这次大家对流言的处理却和上次大相径庭:
  
  A同学改变了对认知1的看法,认为“即使流言是真的,大地震来了,宿舍楼也是安全的”;B同学增添了对认知2的看法,认为出去躲地震“既麻烦,又累人”;C同学调整了自己原来的看法,认为“地震传言没有真的,全是假的”;D同学看到了老师们的行为,认为老师们都不害怕,我们也没必要怕;E同学则相当主观地判断流言是假的,地震局不可能预报地震。
  就这样,这次流言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引起很大的恐慌。绝大多数同学当晚都还是呆在寝室,而未去操场躲避。
  两次流言的传播由于发生时间、信息内容等的不同,虽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从中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们是如何通过减少认知不和谐来形成自己态度的。
  
  四、结语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于流言都不置可否,因为难以对其进行考证。但是,在地震期间,关于余震的流言却强迫人们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相信它从而去避震,还是不相信从而就呆在室内。这就方便了本研究对人们关于余震谣言的态度进行考察。
  如果人们选择相信余震流言,则意味着必须付出很多精力去避震,因此,地震期间的余震流言更容易让人产生严重的认知不和谐。人们对流言的态度也就在这个消除认知不和谐的过程当中逐渐产生。从本文中的例子可以看到,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相信或者不相信流言。当然,人们对流言态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受群体环境的影响,有时相信某个流言仅仅是因为从众。本文当中并未详细考察这点,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群体的影响最终也要通过个人的判断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也只是消除认知不和谐的一种途径。因此,了解清楚人们是如何通过消除认知不和谐来形成自己对流言的态度以后,我们便能更清楚地认识流言的传播过程,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阻止虚假流言的传播。■
  
  注释
  ①程中兴:《谣言、流言研究——以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互动分析》[D],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12月,第5页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99页
  ③R·L·罗斯诺、 G?A·费恩:《流言》[M],康晖、李华、钱孟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0年6月,第43页
  ④R·L·罗斯诺、 G·A·费恩:《流言》[M],康晖、李华、钱孟姗译,第43页
  ⑤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50页
  ⑥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第150页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HBO是美国最大的影视剧频道。创办于1972年的HBO早在1997年就超越美国四大电视网的营业额,成为最赚钱的付费电视。本文分析,与全球营运最好的HBO相比,我国影视剧频道在日后的经营和发展上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原创 片源 订户满意度    HBO电视台是美国最大电影频道,正如中央六套是中国最大的电影频道一样。“HBO”是“家庭票房”(Home Box Office)的简
【摘要】在危机传播中,大众媒体应该有何作为,担负起怎样社会责任?本文试通过近年来的危机事件,分析危机传播中的大众媒体职责。  【关键词】信息 危机传播 媒体    进入21世纪,人类不断受到天灾人祸造成的危机的挑战。危机常态化已成为共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媒体发挥积极作用,正确
记得在进行教师培训时曾经听一位教授说过:“中国人在中小学阶段获得的奥林匹克奖是不计其数,却始终拿不到一个诺贝尔奖。”这就说明中国的学生在后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一种创造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入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是培育人才的关键。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
冯士海(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在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我们请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永前老师讲学。在这次报告中,我们第一次听说了“云桌面”和“朗朗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引发很大触动。  ● 有效监控学生的活动  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听课统计、课堂点名、桌面监控等功能,随时有效监控学生的活动,而无需担心学生是否在网络教学
一  长裙摇曳生姿,脚腕纤细白皙,套上高跟鞋的女人,似乎有一道春风经由脚踝穿透全身,不由分说地挺拔起来,俏丽起來,袅娜起来。发明高跟鞋的人,前世一定是个魔术师。长夜,睡梦中,他闭上眼睛,看见了一种被抬升、被雕琢的美。  现在,一个女人正穿着高跟鞋走进颇有肃穆感的审判庭,鞋跟敲击地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她的美,从声音的发源处望过去,一头染成棕色的长直发,一件设计简洁而有质感的白上衣
【摘要】本文选取“三八”妇女节流行的手机短信和网络段子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探讨当前中国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社会心理 媒介文本 性别角色 传播 女性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丰富多样的媒介文本得以涌现,手机和网络便是其中代表。在这些媒介文本中,阐释其背后起作用的隐含的价值体系是许多研究的核心部分。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都有铺天盖地的手机短信和网络段子,其中蕴含着许多有趣
“80后”青年导演韩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在做导演的道路上,韩延总是有着无穷的兴趣,为了电影真诚付出,全情投入,不辞辛苦。“大制片家”江志强赞誉他“是一个有水准的导演”。韩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2012年凭借爱情片《第一次》获得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15年凭借《滚蛋吧!肿瘤君》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并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摘要】 本文对所得税会计从利润表债务法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改革的各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出此次所得税会计改革不是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而是深层次的一次会计观念的变革。会计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关键词】 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
【摘 要】 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分析师发布盈余预测修正的市场反应,并进一步探索了现金流预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在盈余公告窗口中发布分析师正向盈余预测修正时,投资者反应更积极,盈余反应系数更大;反之,当分析师发布反向盈余预测修正时,投资者反应更消极,盈余反应系数更小;分析师现金流预测信息显著影响了盈余预测修正的市场反应,表明现金流预测信息与盈余预测修正信息对投
【摘要】危机事件的特点是重大性,灾难性、刺激性和突发性,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媒体怎样打好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双攻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自由 社会责任 危机事件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事件虽已过去了整整一年,但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和记忆却仍然没有完全消退。同时,汶川地震也给我国媒体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